-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3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得失之間,是歡喜?是悲傷?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日前報載,日本一位家庭主婦因為女兒沒有考上明星幼稚園,憤而將鄰居考上的女童勒斃;高雄縣一名員工因為老闆懷疑他偷工減料,怨恨在心,引發殺機;浙江省一名女子因與男友仳離,把所有和男友來往的女性朋友下毒害死;舊金山一位學生因為課業繁重,而殺死逼他讀書的母親。仔細推敲,這些都是因為得失心重而惹出來的禍端!
其實,人生的過程,有得有失,得失參半;經商,有賺有賠;事業,有起有落;計劃,有成有敗;比賽,有勝有負;股票,有漲有跌;成績,有高有低;地位,有上有下;際遇,有好有壞。松柏竹梅,必須經歷風霜雨雪,才能茁壯成長;身而為人,怎能要求一帆風順,平步青雲呢?
語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要在得失上太過認真計較,愛迪生因為被打了一個耳光,因而耳聾,所以能夠集中意志,發明電力,創造了人間美好的成就,你説,他的耳聾,是得呢?是失呢?偈云:「麝因香重身先死,蛾因絲多命早亡。」能臣部下猜中主管的心事,也會遭嫉被害。你說,他的聰穎,是得呢?是失呢?
得失,可以說是人類事業上的考驗,不要因一時的得失影響一生的期許。得失是一時的,理想是一生的。
紂王因為得到美麗的妲己,喪失了國家,是得?是失?秦始皇統一六國,最後引起諸侯戰爭,終於亡國,你說,是得?是失?
得失!得失!石人奔名馳利,即使得到了全世界,卻失去了民心,又有什麼意義呢?得失!得失!如果人人用來自我檢討,策勵未來有得無失,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無住,而無所不住。太陽住在虛空之中,太陽的威力不是很大嗎?我們的心,不要有所住,尤其不要住於色、聲、香、味、觸、法,那就能心住虛空,量遍沙界。所以,我們可以反省得失之因果關係,切不可有得失之心啊!《人間福報》2000年3月14日
--------------------------------------------------------------------------------
創造「知」的美好
吾人每天想增加一些新知,但是翻開報章雜誌,都是揭人隱私、黃色新聞、姦殺擄掠、槍械綁票的消息,已到了令人怵目驚心的地步。為了得到當天的新知,打開電視,也都是殺人、淫穢、詐騙、吸毒的報導,只得掩報不看,關了電視,不禁想到老子說的「不如無知」。
剛到機關上班,各種報告,人我是非,互相傾軋,計較比較,打壓毀謗。各種不平和怨聲,不知如何處理,不禁令人長嘆:「不如無知!」電話鈴響,拿起聽筒,這家周轉不靈,那家即將倒閉,有的抱怨生意難做,有的訴苦商場艱苦...凡此種種,唯有「不如無知」,才能表達心中的痛苦。
好不容易等到下班回家,太太圍著訴說物價上漲,親友告貸。太太嚕囌未完,兒子從學校回來,問道:「大人們平常都教我不要罵人,為什麼官員們相罵:『夭壽』、『袂見笑』...?直叫人難以回答,只有仰天長嘯:「不如無知!」
人在年輕時,讀書求學,應付考試,挑燈夜戰,種種壓力,只為了求「知」。及至走入社會,所見所聞,人心險惡,處處陷阱,越來越感到「知」得越多,煩惱越多。
知,本來多麼美好!現在能知道未來,此處能知道彼處,閱讀歷史可以知道過往的事物,研究科技可以知道宇宙的奧秘。但何其不幸,我們眼見耳聞,好像烏雲蔽日,一片黑暗無光,「知」的恐怖叫你不寒而慄。
當然,吾人不能因為「知」有痛苦,乾脆「無知」,好讓六根清淨。只有希望大家從新換個角度,創造「知」的美好,讓我們的電視所播出的都是美好的山水景物,美好的人事來往;讓我們的報刊所報導的,都是一些見賢思齊,淨化心靈的美事;讓我們的政府為民施行的德政,被人歌頌;讓我們的社會表現出來的公義,被人讚嘆;讓我們感受到的都是和風吹拂,春暖花開般的溫馨。
我們要歌頌「知」的美麗,也要禮讚「知」的歡喜。請大家捨去不如無知的煩惱吧!《人間福報》2000年4月1日
轉載自 迷悟之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