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陳摶在華山的詩歌故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8-22 11:00: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陳摶自五代至宋初一直是在華山修道,因他負經綸之才,又多次奉當時帝王之詔問,他的故事在民間流傳頗廣。稗史小說也有不少記載。茲從記載中摘出幾則有關陳摶的詩歌傳說,以見其故事之一斑。

 關於陳摶睡覺的傳說,《山堂肆考》說他大睡三十六載,小睡一十八春。

 “陳摶大睡覺”是句民間流傳頗廣的俗話,《堅瓠集續》中有個故事:說他在華山雲台觀修道,每日總閉門獨睡,一睡就是累月不起。周世宗聽說他很有學問,又能睡覺,一時好奇,想看個究竟,就派人把陳摶召到他的禁中,鎖在一間房子裡。鎖了一月多,開門看時,陳摶依然在酣睡。周世宗知他是個有道之士,召見他談話,他對周世宗作歌道:“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鋪地。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鼾睡。閑思張良,悶想範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些閒氣。怎如臣向青山頂上、白雲堆裡、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甚玉兔東升,紅日西墜”。

 陳希夷隱居華山下,有一年春日,在水邊石上閒遊玩,偶然蔔得一個“遇需上爻”的卦。便對他的弟子賈得升說:當有三位不速之客來此。少頃,果然見壺公、赤松子、呂洞賓相繼到來。土地神趕忙捧出一盤果,一壺酒獻上。他們四個飲酌到半酣之際便各自賦詩一首助興。陳摶詩曰:“春暖群花半開,逍遙石上徘徊,曾垂玉勒金闕,閑踏青山碧苔;洞中睡來幾載,流霞獨飲千杯,逢人莫說人事,笑指白雲去來。”壺公詩曰:“壺中自有樓臺,四季鮮花竟開,閒時則飲瓊液,醉後或臥青苔;逍遙非關利名,落魄不染塵埃,逢人莫說人事,笑指白雲去來。”赤松子詩曰:“乍離南山竹齋,因過歸隱天臺,洞中美酒才熟,路上鮮花半開;我骨非是凡骨,君才亦是仙才,逢人莫說人事,笑指白雲歸來。”呂洞賓詩曰:“落魂直至此來,曾經幾度花開,悶便著錢沽酒,恣意千杯萬杯;閒遊二十八天,醉上茅君醮台,逢人莫說人事,笑指白雲去來。”四人詠罷相視而笑,遂各散去。(此故事見於《筮述》)

 宋時華州掾張刺達從太守來華山拜謁陳希夷先生。賓主敘坐後,又設一座位於上首,如有所等候似的。這位太守大人,也不知陳摶設此虛位等誰。心想,我是此地太守,誰還能坐在我的上首?心中就有些不樂之意。等了一陣,來了個蘭袍葛巾道人,態度頗端肅。陳摶拱揖讓坐。這來的道人競毫不客氣的坐在上位座上。太守見這位道人雖則神氣閒雅,卻是傲無遜容,心中更加不悅,很怪這位道人無禮。然而陳摶卻對這位道人甚恭。陳摶向這位道人請道:先生袖中何物?幸以相貺?道人從袖中摸出棗子三枚,其顏色各不一樣,一白一紅一青。白者授與陳摶,紅者道人自食,青者授與太守。太守越加心中不高興,就隨手給了張刺達。張刺達就把它吃了。這道人去後,太守問陳摶:适才來這位道人是誰?陳摶說:此即純陽真人也。太守悔恨不及,已無可奈何。張刺達自此亦得道成仙,往往游於人間,每顯異跡。 (此故事見於《異林》)

 宋太宗于太平興國年問詔陳摶赴闕。太宗自作《詔華山處士陳摶》詩雲: “華岳多聞說,知君是姓陳,雲間三島客,物外一閒人;丹鼎為活計,青山作近鄰,朕思親欲往,社稷去無因”。宋太宗還有一首《贈陳摶》詩:

 “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陳摶見到這些詔書,煩惱非常,但又不得不作婉詞謝詔。宋太宗派業的使臣葛守忠有《答陳傳》詩雲:“華嶽三峰客,幽居不計年,煙霞為活計,雲水作家緣;種藥茅亭畔,栽松澗壑邊,暫離仙洞去,可應帝王選”。宋太宗這個人說來也怪,人家不願去做他的官,他偏要死皮賴臉地叫人家去。他又作了一首《複召陳傳》詩:“三度宣卿不赴朝,關河千里莫辭勞,鑿山選玉終須得,點鐵成金未是燒;紫袍綽綽宜披體,金印累累可掛腰,朕賴先生相輔佐,何憂萬姓輟歌謠”。陳摶見這些以勢欺人,金印作餌的語句,真要作嘔,說什麼也不去赴召,作了一首《答使者辭不赴詔》:“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樂靜緣,山色滿庭供畫幛,松聲萬壑即琴弦;無心享祿登臺鼎,有意學仙到洞天,軒冕浮雲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後來他藏到南峰一處崖壁洞裡,這洞就是現在的“避詔崖”。可是他這麼以來,受命的使臣卻受不了啦,陳摶不下山,他們便無法在太宗交差。在使臣們的哀哀懇求下,陳摶想:如果堅持不下去,那宋王挑著那“鑿山選玉”的旗子來就不好辦了,只得勉強走一遭。於是寫了一首《赴召答葛守忠》的詩:“鶴氅翩翩即散仙,蒲輪爭忍利名牽,留連華嶽傷心別,回顧雲台望眼穿;涉世風波真險惡,忘機鷗鳥自悠然,三峰才欲和衣倒,又被天書下日邊”。陳摶到了汴京,太宗待之甚厚,太宗與陳摶談話,覺得陳摶的話很可聽,即遣太監將陳摶送至中書省。宰相宋琪等從容問道: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陳摶說:“山野之人于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法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于世何益?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君臣同心協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琪等稱善。以其語白上,上益重之。詔賜陳摶號“希夷先生”。陳摶留京數月作《辭朝歸華山》詩雲:“十年蹤跡蹈紅塵,為憶青山入夢頻,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宋太宗雖非常厚待陳摶,怎奈陳摶留戀華山,不肯在朝,太宗只好放他還山。不過宋太宗由於陳摶的赴詔,已達到他“鑿山選玉”禮賢下士的美譽,再以禮送陳摶歸山,更顯他禮賢的寬宏大量,釣譽已遂,也就樂於成人之美了。


轉載自 江西文明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4 19: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