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9-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9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社會上,多少人慈悲為善,救助傷殘,我給予隨喜贊助;社會上,多少人勵精圖治,建設功業,我給予隨喜讚美。「隨喜」真是美好而有德的行為。
做好事,說好話,我雖然沒有能力為之,但是你做了,你說了好話,做了好事,我很歡喜,我「隨喜」讚嘆,佛說:果能如此,其功德與親自去做沒有分別;可見「隨喜」在為人處世之道上的重要。
遺憾的是,現在社會,有「隨喜」美德的人畢竟太少了,大部份人都是幸災樂禍,不肯隨喜的居多,例如,你有錢而資助傷殘孤老,他批評你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你經濟拮据,但對善事也贊助若干,他說你「打腫臉充胖子」。整個社會因為沒有養成「隨喜」的習慣,到處任意批評,肆意踐踏,這樣社會那裏有好人好事呢?
這個社會,你好,你善,你大,你富,我嫉妒你:你貧,你窮,你笨,你愚,我看不起你,你不行善,我來行善,你批評我不是;我待人慈悲,你不慈悲,你說我慈悲不夠。任憑你怎麼做,他都要中傷,批評,令人不禁想問:你希望這個世界,你不行,他不行,大家都不行,難道要大家同歸於盡嗎?
國家復興,社會進步,端賴吾人養成「隨喜」的性格,你要競選民代,為眾服務,我樂於隨喜投你一票;你興辦功業,救助弱小,我樂於隨喜贊助。你辦報紙,我隨喜訂閱;他辦電台,我隨喜充當義工,共成善事;他卹孤濟貧,我隨喜給予宣揚,成就好事。「隨喜」的世界,無比美好。
因此,希望今後的社會大眾,大家都隨喜說好話,做好事,對於善事義舉都能隨喜參加,熱心擁謢;如果整個社會大眾都能養成隨喜的性格,國家豈不是一片祥和,豈不是人民之褔!《人間福報》2000年4月4日
--------------------------------------------------------------------------------
「給」的價值
世界上,懂得布施別人的,就是最富有;世界上,只會貪圖別人給自己的,是最貧窮。
一般人,給自己很容易,給人很難;但是,如果不播種,怎麼會有收成呢?如果不給人,怎麼會富貴呢?
「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微笑,給人一份心意,給人一點服務;善的「給」予,美化了人生,淨化了社會,「給」才能維繫人間社會彼此之間的和諧。
吾人自呱呱墜地,就接受了父母給予的慈愛訶護,入學讀書,就接受老師給予的教育養成;走入社會,就接受大眾給予的種種因緣。人家「給」我,我「給」予了別人什呢?
有一些不當的人,也有反面的「給」:給人煩惱,給人傷心,給人難堪,給人障礙,如《四十二章經》說:「仰天而唾,唾不汙天,還汙己身;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坋己身。」把不好的給人,固然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使把好的東西給人,也有層次上的不同:金錢的施「給」,還是比較容易做到;說好話給人讚美,就是難能可貴的美德;給人的佛法、真理、信心、無畏、平安、自在,才是無上的功德。
「給」的美德是不容易,有的人「給」予社會一些資助,只是為了沽名釣譽;有的人給予社會一些奉獻,只是想獲得他人的回報,真正的「給」,如《金剛經》所說的「無相布施」,那才是最高的境界。
吾人一生接受了別人「給」予我們多少因緣,我們也應該「給」予他人一些因緣,因為,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唯有「給」,唯有好因好緣,才是發揮了「給」的價值。《人間福報》2000年4月5
--------------------------------------------------------------------------------
轉載自 迷悟之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