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6-2
- 最後登錄
- 2014-10-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4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8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有位青年脾氣很暴躁,經常和別人打架,大家都不喜歡他。
有一天,這位青年無意中游盪到了大德寺,碰巧聽到一位禪師在說法。他聽完後不能參透,於是法會後留下來對禪師說:“師父,什麼是忍辱?難道別人朝我臉上吐口水,我也只能忍耐地擦去,默默地承受!”
禪師聽了青年的話,笑著說:“哎,何必呢?就讓口水自己乾了吧,何必擦掉呢?”
青年聽後,有些驚訝,於是問禪師: “那怎麼可能呢?為什麼要這樣忍受呢?”
禪師說:“這沒有什麼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當做蚊蟲之類的停在臉上,不值得與它打架,雖然被吐了口水,但並不是什麼侮辱,就微笑地接受吧!”
青年又問:“如果對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頭打過來,那可怎麼辦呢? ”
禪師回答:“這不一樣嗎!不要太在意!這只不過一拳而已。”
青年聽了,認為禪師實在是豈有此理,終於忍耐不住,忽然舉起拳頭,向禪師的頭上打去,並問:“和尚,現在怎麼辦?”
禪師非常關切地說:“我的頭硬得像石頭,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愣在那裡,實在無話可說,火氣消了,心有大悟。
禪師告訴青年的是“忍辱”,並身體力行,青年由此也會有所醒悟吧。禪師是心中無一辱,青年的心頭火傷不到他半根毫毛。這就叫離相忍辱。
所謂忍辱,既是對治嗔恨之心。 《金剛經》說一切法行成於忍,無忍辱則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可見忍辱的重要性了。大德高僧們認為“忍耐”與六度的“忍辱”是不同的,忍辱是沒有“人相”、“我相”,而忍耐則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因此忍辱是比忍耐更深的層次。
其實忍耐也未嘗不可。既然不能輕易地忍辱,就把辱拿回去,慢慢研究研究,看看這個辱是什麼東西。很多時候,在你想研究的時候,你根本就找不到辱了。
但說歸說,現實中一旦遇到挫折和打擊,人們還是嗔念頓起,怒火中燒。你要知道忍辱不是叫你做縮頭烏龜,而是讓你不要因為外界的變化引起內心的變化,為此,你需要不斷修煉自己,強大自己的內心,只有當你的內心足夠大,胸懷足夠寬廣的時候,就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你生氣,不會生氣,“辱”又從何來?所以能夠忍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沒有什麼事情能讓他煩惱,幸福自然左右相伴。
信息來源:中國佛教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