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小秘方] 注意力不足缺陷過動兒治療指南(下)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8-29 16:04: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轉載來自揚愛身心靈
(三)其它治療

其它學者實施的,或建議過動兒症狀訓練介入:尚有書法治療、遊戲治療、藝術治療靜坐訓練。
諸如:蔡明富(1994)對14名過動兒童實施八週,每週三次書法治療,結果發現:在評量結果顯示,對於觀察情境中的過動、注意力行為,對自己及外界接納態度等具有立即輔導效果,但仍未顯現長期輔導效果。但從晤談數據分析顯示:對注意力、自我概念的促進及在衝動、過動等減少情形甚佳。由該項研究結果,反映了書法治療對過動兒的應有其適用性與效益,但是仍需要長時期的介入,才能發揮長期的效果。

諸如:國內對過動兒實施遊戲治療研究指出:選擇適切的遊戲材料,及具有大人的引導,對ADHD兒童社會行為有正面的影響。利用單一個案實驗,探討積木區和沙箱對一個注意力缺陷及過動兒童和另一位普通兒童在逆流式回歸主流安置情境之社會互動行為的影響。結果發現:

(1)在均是大人介入的情境中兒童的適當的引言行為,以沙箱情境多於在積木情境;

(2)特殊兒童的負向行為,在大人介入的情境出現得比大人未介入的少。此研究中顯示沙箱治療具有理想的社會效度支持,肯定遊戲材料對特殊兒童社會行為之影響。

陸雅青(1996)建議對重度和極重度過動兒實施藝術治,以提升重度和極重度過動兒對感覺和身體的自覺度,但宜慎選活動的內容,及感覺刺激的種類、數量和強度,刺激呈現方式,以避免誘發分心及過動或攻擊行為。其實施的原則可歸納如下:

1.活動的規劃:

(1)藝術活動卻時必須針對個別差異,考慮過動兒個人的能力、症狀之外,其「興趣」亦是重點,方能吸引其參與度,並加強其註意力的持續性。

(2)團體輔導形式、有助於過動兒社會互動的形式。但是小組成員互動的時間,則宜先以五~十分鐘為基準,再視其互動反應有所增減。

2.適用的媒材:

(1)硬質性的媒材易於控制,較適合過動兒。

(2)貼畫之拼圖式特質,要求孩子小心地素材黏貼於有界限的背景上。

(3)感覺遊戲媒材,包括:觸覺(如布料、皮毛、砂紙、殼物和豆類)、嗅覺(如:牙膏、熟悉的食勿、香皂……等)、聽覺(電子琴和錄音帶的不同聲音和曲調)。

(4)最好每次只呈現一種刺激,避免誘發分心反應。

3.不適用的媒材:

(1)流質的媒體。因為過動兒無「界限」的原始衝動,常有把沉溺於流質半流質性(如黏土)媒材的需求,呈現在退化階段遊走的現象。

(2)利用觸覺或強調肢體大動作(如錘、打)活動,易強化過動兒的行動化的傾向,如:粘土與炭筆劃,易其誘發攻擊行為。

洪儷瑜則建議對沖動兒童實施放鬆訓練如聽一段音樂或靜坐,使情緒放鬆。綜合來說,身心取向的介入的徑路是:藉由不同媒材與活動設計的層次,有的以調節過動兒的感覺動作能力為主或作為起點,再漸次促進其自我觀念與社會互動。因此介入的效益與層面,短時期雖在局部行為特性上可見其立即效益,但仍需要長時期的介入,才能對發揮全面適應行​​為與觀念發生影響。另外,媒材、種類的適用性,教學刺激的呈現方式(是否有其它人的引導刺激、主要刺激的單純性等,均宜加以考慮。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5 03:4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