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1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38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百年古厝 羅慧明

百年古厝
羅慧明
水彩
水彩、紙
37 × 55cm
1984
作 品 賞 析
此件作於一九八四年金門尚未開放時,文建會籌組美術家寫生考察團,巡訪金門之美,作者此行所作。
「風師爺」為當地古建築特色之一,屋頂上之風師爺以紅色陶土燒製而成,盔帽甲冑,威猛無比。居民咸信其有鎮風軀邪之效,歷經百年風雨侵蝕,益增其斑駁之美,屋宇造形古雅,作者因而取之入畫。
作者款識(落款簽名年款):風獅爺為台灣古老建築中極富意義之裝飾,以紅色陶土燒製,造型古雅,盔帽甲冑騎雄獅威猛無比,期收鎮風驅邪之效。豎立於屋脊之上,經歷百年風雨侵蝕,益增其斑駁之美,無法享受廟堂之福,更無香火供奉,經年屹立於屋脊,歷盡滄桑,克盡厥職,捨我其誰之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也。七十三年七月慧明畫并記
藝 術 家 小 傳
幼年適逢抗日戰爭致顛沛流離。一九四九年隻身由大陸來台就讀建國中學,一九五三年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受業於溥心畬、黃君璧、金勤伯、朱德群、馬白水等人,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公餘時對水彩畫之研習如一。 羅慧明早年生活清苦,其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為天主教光啟社、教育部編譯館、中央日報漫畫刊等繪製聖經、教科書插圖、漫畫,也因此奠定其水彩畫基礎。 一九六○年後,除了繪畫外亦從事室內設計、商業設計,同時至各大專院校任教,方使生活漸趨安定。一九七○年開始專注於水彩創作,且日趨成熟。其早期作品深具樸實與中國韻味,用筆細膩,顯現紮實之素描根基。其亦常於作品上題語詮釋,或說明繪製此作之動機與感想,以輔觀者與其激起共鳴。 一九八○年前後羅慧明以歌頌台灣鄉土之美為主要題材,善用寫實手法表現樸實美感,如「百年古厝」、「甘薯懷舊」等作。 一九八五年起,其作品色彩漸趨豐富,用筆亦較瀟灑,平塗與渲染兼用,顯現抒情、寫意畫風。 一九八八年,羅氏返大陸探親,順道至黃山、桂林等地寫生,受大陸壯闊山川影響,因此用筆更為大膽、奔放、簡潔、色彩改以單純之墨綠、墨藍色調為主,深具中國寫意風韻。 羅慧明除了對水彩特具鍾情外,其於美創設計上亦有深刻的研究。早年獲公費赴日本東京多摩美術大學進修,並於東映研究動畫藝術,返國後出任中央電影公司美組主任,以「養鴨人家」、「還我河山」二度榮獲亞洲影展最佳美術設計獎。 其在美術教育上,曾先後任教於輔仁大學及台灣師範大學,並籌設輔大應用美術系,於一九八九年榮獲教育部頒大學教授特優獎。 一九九○年,羅慧明重返台灣師範大學任教,並兼任視聽教育館館長致力於水彩創作外,並常參與國內外各大聯展,其迄今共已舉辦九次個展均極受肯定。其亦曾擔任國家文藝獎、全國美展、全省美展、北市美展、高市美展等評審委員。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