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2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德-德是道的體現,道是德的根本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9-22 08:46: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德與道是相輔相成的概念。德就是道在每一事物中的體現,是表現於存在於具體事物中的道。



德這一範疇,有著豐富的內容。一般說,德與道常常對舉。《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意思道生化萬物,而德畜養萬物。道是萬物的總根源,德是道在萬物中的體現。道既無形無象,德作為體現在具體事物中的道,也沒有形象可言。所以道門中人士常道德聯稱。認為它們是至虛至寂,卻是一切萬物最終最深奧的祖宗。



德是道之得



德是道在萬物中的體現,就具體每一事物言,所謂皆有道性。《莊子》中就說過:「道『無所不在』德,就是得到了道。唐朝孟安排《道教義樞》說:「德,就是得,就是成,就是不失去(道)。」因此,德與有時說的「道性」是一致的。道是無所不在的,萬物,它可以在螻蟻,在瓦甓,在屎溺。」不管是萬物中最靈的人,還是最卑微的東西,無一例外都有道。《西昇經》說:「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這種萬物皆有的道性,也就是德。



德是道之用



德是道的體現,道是德的根本。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對每一具體事物的養育、規範等作用必需通過德來發揮。道體虛無,主無,德則存在於具體每一物中,主 有。當然,這兒說的體用,不是將道和德分為兩個不相干的東西,而只是從不同場合不同功能來加以討論。從根本上說,德與道是統一的,是同一範疇的兩重含義。 所以,《道教義樞》卷一引玄靖法師的話說:「道德一體而二義。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從二者的功能、作用範圍而言,有所區別,所以是二,但它們只是同一個 本體的不同表現,所以又是不二。同樣,兩者雖為一,作用又有區別,所以是一又非一。



德既是道的體現,那麼,人們追求循道而行,就必須求與德相合,力求思想言行皆合乎德



道之在我謂之德



道在一切事物之中,就每一具體的人說,德即在我身中的道,所以宋徽宗在《御注西昇經序》中說:「萬物莫不由之謂之道,道之在我謂之德。道德,人所固有也。」固有的德,要靠人自己去體會、發展,因此而要修德,修德方能合道。有沒有德,關鍵是否合道。《老子》說:大德的表現,是只隨順跟從著道。[1]修道、修德,是一致的。另一部重要經典《自然經》說:「德言得者,謂得於道果。」修德不止,處處合道,初階成為有德之士,累進不已,與道合真,成為真人,也就是通常說的高仙。



上德不德



《老子》中有一段名言,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這話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原來,修德水平高的,一切都因循自然,正合乎 道的本來狀態,所以不執著於德,而自然合於德。而水平低的,卻念念不忘於德,執著於德,所以總從形式上去求德,反而沒有獲得德的真正要義。《老子》五十一 章說:萬物沒有不尊崇道貴重德的。道所以尊,德所以貴,是因為它們不加以干涉,而讓萬物順任自然。[2]道、德的本性如此,那麼追求合德,便必須因循自然,不強求,不執著,不從形式上去造作,更不能自己炫耀自己,妄自尊大為有德。



恬淡為上



德是人人具有的,按理應當說人人都有德了,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那是甚麼原因呢?原來人生活在世界上,受到各種外物的剌激,往往一心追逐身外的榮 華富貴,被名利所干擾,因而離德愈遠。所以老子教導人們,必須少私寡慾,見素抱朴。意思私心物慾一定要盡可能的減少,從而體驗到自己的本性(素),守住自 己固有的道(樸)。這就要求用心恬淡,不為物慾所蔽。心中既然沒有成見,沒有壓力,沒有雜念,坦坦蕩蕩,虛淨無塵,那麼自然合於道,這才算有德。



德在內不在外



德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但又是無形無象,不可以形跡求。它是內在的。合德不在外部形式,而要向內裡追求。南華真人曾描寫過許多外貌醜陋而道德充盈的 人物,其中甚至有肢體不全的。但他們卻受到人們不期然而然的尊敬。南華真人指出:只要有過人的德性,形體上的殘缺就會被人遺忘。一個德性充實的人往往不顯露自己,而越是這樣,人們倒越是離不開他,他的德性便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化導民眾,使風俗淳美。有德之人不流露其外顯的感情,更不為 情慾所牽累。南華真人說過:我所說的「無情」,是說人不應因為好惡的情感在內而傷害自身真性,常常因循著自然的規則而不用人為去增益。這與某些庸俗之人很不相同。《西昇經》批評「俗人以情愛貪欲以守其身」,情牽於內又貪於外,顯然離道越遠,與德相背。所以道門高士都不以名利聲色為懷,專門「澡雪精神,擺去俗累」,即清淨自己的內心世界,消除各種世俗的牽累。



積功立德



修德要清除俗累,並不意味著不管社會和民眾生死痛苦。恰恰相反,道門不求自己名利,卻關心民眾的大利,主張濟世度人。這就表明,為道者,必需積德立 功。功與德,是一致的。積功可以積德,建功不忘修德的初心。道門每有「三千行滿,八百功圓」的話,意思要想修成神仙,必須做三千件好事,圓滿積累八百項大 功。可見對於為民眾建立功行的重要。這種為社會為民眾所做的好事稱為功德。道門立功為民不求回報,也不求人知,但認為天地神明自然知道。這種功德,叫做陰 德、陰功。道教提倡廣積陰功。


轉載自  群聚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1 16: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