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8|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隨喜別人的惡也是一種惡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0-21 22:05: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kz661747 於 2014-10-21 22:08 編輯

看到別人作惡,自己心中隨喜,這能令自己相續中形成喜好作惡的習性。
這種習性埋藏在心裏,有朝一日遇到相似情形時,便馬上可能生起傷害他人之念。
見作隨喜,這是人最容易犯的罪。由於內心沒有斷除貪嗔癡,
所以我們總有一些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人。而當不喜歡的人遭受災難時,
心裏不禁會樂開花。這是非常可怕的!有些人或許認爲,
自己親自做和教他人去作惡行是罪業,這能夠理解。然而他人做了,
和自己無關,而自己高興高興也不對麼?不對!
爲什麼呢?說到此,我要講一講造業的法則。業是怎麼造出來的?
造業是在心的驅使下去完成的,身、口只是心的工具。
倘若工具有罪,則刀棒等殺人的兇器也能獲罪了。但是,
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並非兇器,亦非身、口這兩個工具,而是工具的驅動者——心。
所以,造業者不是身,而是心。動作本身沒有罪,
身體是無辜的,否則,如果身體有罪,那兇器就更有罪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業分爲兩種:一是思業,一 是 思已業。
思業是欲作之念。以殺生爲例,如生起殺生或害人之念,
此屬身口意業 中 的 意業——嗔。思已業分兩種:一是身業,
以殺生爲例,就是令身體完成殺生行爲的這個心念;二是口業,自身不殺人,
而教他人來完成了殺生行爲的這個心念。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沒有完成身業,
但嘴裏卻完成了每一個步驟。口與所說的聲音是無罪的,
因爲它們沒有任何主動權,完全是出於心的驅使的。然而,
令自己的嘴發出聲音來教他人作惡的心念,便是口業。
切記!意業是內心所想,但身業與口業並非身體與口的動作本身,
而是令身的動作與口的動作完成的這個心念。
因此,隨喜他人作惡,儘管並非身業,也並非口業,
卻在心上造了業。爲什麼?看到別人作惡,自己心中隨喜,
這能令自己相續中形成喜好作惡的習性。這種習性埋藏在心裏,
有朝一日遇到相似情形時,便馬上可能生起傷害他人之念。
正如羨慕他人喝酒淫樂者,儘管自身未喝酒淫樂,但內心產生隨喜之念。
從法律上說他是沒有罪的,可是從佛教上來說,他是有罪的。
這等於在意識中輸入了一條信息:這種做法好,產生了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有朝一日遇到了類似的環境和條件,你就不再拒絕了,
而會馬上如魚得水似地進入狀態,造下諸多的身口意的惡業。
可以這樣講,今天的見作隨喜就是明天自作的前兆。
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見作隨喜之業。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痛苦也有幸福,這證明我們還活著。痛苦是自己的惡報,不要抱怨別人;幸福是自己的善報,應當好好珍惜,盡量分享。這是我對佛法的理解。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4-10-21 22:23:32 |只看該作者
說得一點也沒錯~隨喜他人之惡也是惡~而且可能是更惡!
因為他人造惡或許出於無知或逼迫~事上雖惡但本心不惡!
而見惡隨喜之人~用意不善~其心必惡!

所以要多隨喜讚嘆他人之善!莫隨喜他人之惡!

Rank: 4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4-10-23 18:53:03 |只看該作者
見做隨喜,善惡亦然。
心不動念,無善亦無惡啊!
仁者莫心動,莫隨境轉,莫隨心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1 06: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