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9
- 最後登錄
- 2025-1-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027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2588
- 相冊
- 5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文化特質
飲食
旱稻為主食,其次為小米、藷、芋、山芋、玉蜀黍、菜豆、赤豆、木豆等。以稻或小米煮成乾飯,以糯米、糯小米搗成糕;以棕葉裹糯米飯;米與藷、芋、豆類或蔬菜混合煮成飯。
目前賽夏族人的生活方式已經改變,因此飲食方式已大不相同,但至今還有數種普遍被族人視為代表性的食物,包括:米糕:是現在傳統儀式中必備的代表食物,經常切塊分食。
生醃豬肉或魚:以一層蒸煮熟的米飯夾一層生肉或生魚,層層相夾浸釀發酵至骨酥肉軟發出酸味。
糯米酒:是儀式過程中得重要祭品,以前小米酒也甚為普遍。
服飾
賽夏族的服飾沒有嚴格的性別分野及階級差異,但是日常服與宴會服差距較大,平常服多半是素色麻布衣,盛裝時則穿上由紅、黑、白三色交織出美麗幾何花紋的服飾,並搭配各種裝飾品,可以說從頭到腳都有裝飾。裝飾品運用的材料五花八門,早期以貝殼、骨、竹為主,後來還使用與外族交易而來鈕扣、塑膠珠、亮片。
傳統上賽夏族人還有包括紋身、拔毛、穿耳鑿齒等多種裝飾身體的方法。過去賽夏族中特別英勇、對部落有特殊貢獻、有獵首功績的男性,還刺有橫狀胸紋,胸紋越多表示社會地位越高(男女皆普遍刺青,女子僅刺在上額,男子刺額紋及頤紋)。刺青之外,男女自小穿耳,成年禮之後開始配戴耳飾;成年禮之前,不論男女都會拔牙,拔掉一對第二門齒或犬齒。此外,男女也喜好拔眉毛、女子拔臉部細毛。表現出獨特的審美觀。
住家
屋建於山腹坡地或小台地上,築屋材料以竹、木、藤為主。地基為橫式長方形,房屋建於平地,以圓木架塔以竹築垣蓋頂。
工藝
(一)紋面與紋身:
紋面男女皆有,紋身則是獵頭勇士的專利,通常刺青於胸前。
(二)代表氏族的臀鈴與肩旗:
臀鈴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在矮靈祭期間,每一氏族派一員背著臀鈴繞祭場舞蹈,聲音幽遠泣訴,闡述了矮靈祭複雜的心情。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肩旗也是各氏族的代表。南、北群的造型不同,通常由族裡的男子負責扛旗,獨立繞行於祭場。肩旗上面寫有家族的姓氏。
(三)音詞反覆的祭歌:
矮靈祭歌唱法並不像其他族群或現代歌謠的唱法,而是重覆著幾段音節。以不規則的方式反覆唱法,是非常特殊的表現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