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2-19
- 最後登錄
- 2018-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94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60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
工商時報【黃欣】
■大陸的小米手機在短短4年時間內異軍突起,堪稱業界神話。小米科技CEO雷軍近期更在演講發下豪語,表示按照目前的成長趨勢,小米有機會在2年內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不過分析師對此持保留態度,認為小米產品利潤過低,不具備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的條件。
大陸剛結束的雙十一光棍節,小米手機再度以低價策略,奪取市場目光,銷售量也大幅激增。雷軍日前表示,今年小米手機出貨量預期為6,500萬台,營收成長率至少在150%以上,2014年營收預期為790億元人民幣(約為130億美元),在兩年內擠進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並非夢事。
根據富比士(Forbes)雜誌公佈的2014年世界500強榜單,第500位是美國公司雷神,該年營收為237億美元,結合2012年和2013年世界500強資料,進入世界500強的門檻以每年3.8%速度成長,預料2016年入榜公司的營收至少在255億美元。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以雙十一的活動來說,小米的行銷策略太過著重在低價搶攻,儘管銷售量和金額屢創新高,但其實背後主要是「黃牛」在支撐買盤。雖然保住了巨大銷量的亮眼光環,但低價行銷實則砸壞了小米品牌。且為了生存,小米手機的價格很難向2,0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挺進,只能隨波逐流搶拚千元市場,也造成低利潤問題無法解決。
以小米至今公佈的數據來看,2013年總計銷售1,870萬台手機,銷售額316億元,平均每部手機銷售價格為1,689.84元。但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機總計出貨2,611萬台,銷售額330億元,平均價格為1,263.88元。和去年相比,等於大幅壓縮了獲利空間。
進軍西方 障礙不少
美國「國際財經時報」近期報導稱,儘管小米的銷售量已足可和蘋果及三星等世界一流手機製造商匹敵,並著手向全球市場擴張,但小米手機要大量進入西方市場,仍面臨諸多障礙。
報導稱,首先小米是靠得天獨厚的本土優勢,才在大陸市場大放異彩,目前該公司在大陸的業務仍占總業務量的95%左右,而這些本土優勢在世界其他市場上難以複製。
其次,小米的商業模式較符合東方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尤其小米的成功大量仰賴社交軟體的助陣,但推動小米熱潮的多數社交軟體卻只在新興市場國家流行,在歐美並不盛行,也讓小米行銷魅力大減。
再者,小米在西方市場上可能會面臨競爭對手的專利侵權指控。鑒於西方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比大陸要強得多,對於自身還未有太多知識產權可言的小米而言,現在進軍西方市場相當冒險。
報導並稱,由於大陸的安卓手機用戶無法直接使用谷歌(Google)開發的應用程序,所以包括小米在內的安卓手機生產商,都必須向大陸用戶提供其自己開發的使用者界面。一旦小米手機進入西方國家市場,由於歐美用戶可直接使用谷歌的安卓應用程序,屆時谷歌可能要求小米對其操作軟體進行調整,以符合谷歌的標準。
此外,小米手機要想接入西方國家的無線通訊網絡,需要通過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等監管機構的認證,這是一個艱難而繁瑣的過程。
轉型升級 當前要務
小米即將進行最新一輪融資,外傳該公司將估值定在40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不過分析師認為,小米要向外界證明自己真的有400億美元的價值,必須明確告訴投資人,要如何從出售低利潤的硬體產品,轉型升級為出售高利潤的軟體和服務商品的企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