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12-6
- 最後登錄
- 2025-3-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30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855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海底資源豐富,竟藏珍貴淡水。一份刊登在最新《自然》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各地海床下,蘊藏著超過50萬立方公里的淡水,而且最主要範圍分布在中國、澳洲、北美與南非海洋大陸棚下。
澳洲福林德斯大學研究者玻斯特表示,這些海底淡水(freshwater )的蘊藏量之多,約是1900年代以來,人類在地表挖取淡水的數百倍。「換句話說,這些水源將可足夠供給部分地區所需水源數十年,」玻斯特也表示,海床底下的淡水鹽分比海水低,轉化成飲用水過程所耗的能源,將遠低於目前常見的海水淡化處理。
根據科學家指出,這些海底淡水寶藏之所以形成,乃因過去海平面降低使海岸線退縮,再經過下雨後,雨水滲透至土裡而被涵養在地下水位區,2萬年前,海冰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這些地區便被海洋覆蓋,當時許多蓄水層仍存在,並被沉積岩或層層的土壤保護,因此得以存留至今。
地球陸地被近70%的海水包圍,能被人類使用的比例低於1%,科學家過去雖然認為海床底下藏有淡水,但只侷限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的地區,這次研究發現已推翻過去認知。其中蘊藏量最大的海底淡水位於美國紐澤西大陸棚下,估計約達17兆加侖。研究者也表示,當有朝一日地球淡水逐漸匱乏之際,各國政府勢必轉而開採這些海底淡水,以舒緩乾旱時期水源不足的困境。
不過,學者也指出,發現這些資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如何開發這些水,是利用開採原油的方式或是其他方法,在開採過程中又要如何保護水源不受汙染,這些問題仍待各界解決。另一方面,科學家也擔心,一旦這些淡水又再度告罄,恐怕又得等待下一次海平面降低的「契機」出現,因此倒不如好好珍惜使用現有水源。
根據聯合國「水資源組織」指出,人類過去100年來消耗淡水的速度已超過人口成長兩倍,主要是用於生產肉類與灌溉農業使用,目前共有4成人口生活在水源匱乏的狀態下,到2030年,其比例將再上升至47%。
科羅拉多州波爾德(Boulder)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首席科學家史卡波斯(Ted Scambos)說,先前的最低溫是1983年在東部南極洲俄羅斯東方研究站(Vostok ResearchStation)測量到的攝氏零下89.2度(華氏零下128.6度)。
上述最低溫度比美國阿拉斯加州或俄羅斯西伯利亞測得的最低溫,都要冷個華氏50度左右。
史卡波斯說,不過攝氏零下94.7度的低溫紀錄進不了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因為這是衛星測得的數據,並非溫度計。
他說:「感謝老天,我不用知道這個低溫的確切感受。」不過他說,南極洲的科學家為了好玩,會例行性光溜溜地衝到室外攝氏零下73度的低溫。人可以在這種低溫存活約3分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