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求法的心態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1-24 00:06: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求法的心態

諸來求法者,

多聽得言語;

不知問觀心,

未得真實樂。


──《觀心論》


這一首偈語說明:求法者要有虛心領受法義的胸懷,並且懂得反觀自心,這是身為一個修學佛法、求學問道的人,很重要的修學態度。

現在有很多求學、求道者,個人的主觀意識強烈,我執很重。雖然向人求法問道,往往只有耳朵聽到,內心裡卻另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其實並沒有虛心採納對方的說法及建議。甚至,還等不及對方把話說完,就開始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求法者就會說:「我覺得你講得很好,不過我的意見是、我的想法是……」,他不肯接受別人的觀點,總以為自己的理念最獨到、最有理、最高明。

故而《觀心論》說:「諸來求法者,多聽得言語」,當我們向賢者求學問道,聽了許多的言語及道理,要全部納受,並且觀察自心,才能心領神會。假使「不知問觀心」,不懂得向內觀照自心,哪裡能得到真實的法樂?

什麼叫觀心呢?就是看自己的心。人的眼睛總歡喜向外探求,老是看他人的是非過失,卻看不見自己內心的貪瞋嫉妒;只看外在,不知道看內在;只看別人,不看自己。是故,一個人如果真心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就要懂得觀照自己,要認識自己的內心,修行的工夫必然日有所進。

《般若心經》經文開頭提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世音菩薩又名觀自在,他能夠以智慧觀照自己的心,因此很安然自在、逍遙解脫。一個人能清楚知道自己心念的起滅,就能掌控自己的情緒,不會輕易受外在的言語、人事變化,而動搖內心的平靜。

生活在人間,雖有諸事的紛擾,如果能學習觀世音菩薩的「觀自在」,就能觀照人我自在,觀照世事自在,觀照境界自在,觀照內心亦是自在。所以,看盡世間萬象,不如觀照自心,更能得到真實的快樂。

來源:星雲說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1 22: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