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8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航空母艦碰撞事件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影音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4-11-25 08:43: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4-11-26 00:11 編輯

遼闊的大海發生的艦船撞擊事件很多,令人不由感嘆天地之大,世界太小。為避免發生海上碰撞,國際海事組織制訂了《國際海上避碰規則》。規則規定,不論軍艦還是民船,在海上航行都應遵守該規則。避碰規則大大降低了碰撞事故,但要杜絕事故是不可能的。規則是人來執行的,執行規則會遇到許多複雜因素,而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人,處置不當或違規操作都會導致嚴重後果。海上碰撞基本都是人為因素導致。夜間與不良氣候航行、編隊戰術機動、狹窄水道與繁忙航道航行,是碰撞事故的高發場合。

在軍艦裡,航空母艦屬於超大的艦種,若在海上不幸與它碰撞,倒霉的通常是撞它或被它撞的軍艦。


1964年5月6日,美國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與迪凱特號驅逐艦發生碰撞。迪凱特號驅逐艦滿載排水量4000噸,以那個年代標準衡量不小了,但與滿排3.6萬噸的尚普蘭湖號航空母艦相比,實在不是一個重量級,結果悲劇發生了。


看上去屬於磨擦式的碰撞,但迪凱特號驅逐艦的上層建築還是跟被推土機推過一般,險些被夷平。


這次碰撞後果很嚴重。

迪凱特號驅逐經過耗時2年的修理和現代化升級,加裝了區域防空飛彈,搖身一變,成為飛彈驅逐艦了,舷號亦改為DDG-31。

1975年11月22日,美國航空母艦編隊再次發生海上碰撞事故。這次的主角為甘迺迪號航空母艦與貝爾納普號巡洋艦。貝爾納普號巡洋艦上層建築為當年很時髦的鋁合金結構,碰撞後整個上層結構都被燒塌了,成了焦黑的金屬廢墟。這次事故對美國海軍刺激很大,後來採用鋁合金結構的美國軍艦,全部進行了改裝,改為鋼結構。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汲取了教訓,英國人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1982年福島海戰,中彈的英國戰艦裡很多都採用鋁合金結構,因大火難以撲滅而報銷,比如謝菲爾德號等。

不知何故,近來美海軍新艦艇(比如瀕海戰鬥艦),有些又開始採用鋁合金結構了。




甘迺迪號還好,局部表皮被烤糊了,無甚大礙。





貝爾納普號上層結構被燒塌了,成了焦黑的金屬廢墟。


這次碰撞事故不到1年,甘迺迪號航空母艦再次出事:1976年9月14日,編隊內一艘艦齡31年的老爺級驅逐艦波德隆號操作失控,一頭撞向甘迺迪號航空母艦,結果該艦主桅撞得不知所蹤,軍艦半漂半浮地在海上熄火。還好是鋼結構,沒像貝爾納普號似的一把火自焚。





1980年7月29日,在菲律賓附近海域,中途島號與巴拿馬籍貨輪仙人掌號輕碰。中途島號起飛甲板受損,3架停放在甲板上的幽靈式戰鬥機受損,其中2架機尾被撞爛。



仙人掌號貨輪船頭破損,幾個吊桿東倒西歪。

1984年3月21日,蘇聯K-314號(VI級)核子潛艇在監視、跟蹤美國航空母艦編隊演習過程中,與小鷹號航空母艦(CV-63)相撞。美國航空母艦水下部位受損,不得不開到日本進行維修。



事實上,K-314號已跟蹤小鷹號航空母艦編隊好幾天了,美軍也發現了這艘蘇聯核子潛艇。但這艘蘇聯潛艇速度快,雙方最終撞上。雖然曾發生過蘇聯核子潛艇撞擊美國護衛艦與核子潛艇的事,但那是蘇聯艇長以大欺小時才會採取的戰術動作。肯定的是,蘇聯艇長不是神風隊員,絕不會以卵擊石,故意拿自己的潛艇去撞擊龐大的美國航空母艦。

美國航空母艦服役期長達50年,這麼長的時間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因此每艘老美航空母艦都會遇到各種險情,包括碰撞。區別在於有的公諸於世,有的沒有。

說完美國航空母艦,再看看澳大利亞。在亞太,澳大利亞也曾是航空母艦大國,曾擁有過好幾艘航空母艦。1960年代是澳大利亞航空母艦碰撞事件的高峰年代,兩次航空母艦碰撞事故都是在海上編隊機動時發生的,而且都在夜間,兩次碰撞都發生在墨爾本號。墨爾本號先後把兩艘驅逐艦撞為兩截,堪稱驅逐艦切割機。

話說1964年2月10日晚上,墨爾本號進行編隊機動,來了個“U”形掉頭轉向。擔任護航任務的的Voyager號驅逐艦原本在墨爾本號左舷位置,在轉向過程中,兩次穿越墨爾本號航線想回歸原來位置,再次穿插墨爾本號航線時,被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撞為兩段,隨即沉沒。編隊隨即終止訓練,開始救撈落水倖存者。Voyager號驅逐艦共有314名艦員,這次事故導致該艦82人死亡。


墨爾本號與Voyager號驅逐艦,攝於1963年。




墨爾本號與Voyager號驅逐艦撞擊示意圖。

1969年6月3日,美澳舉行聯合反潛演習期間,墨爾本號航空母艦把美國埃文斯號撞為兩截。

根據演習劇情,美國埃文斯號驅逐艦離開編隊前出進行對潛搜索,隨後在海上來了個“U”形掉頭轉向,以便重新歸隊,結果與墨爾本號航空母艦面對面。夜裡只能憑藉舷燈判斷對面艦船來向,舷燈為左紅右綠,在海上,若看到舷燈為左綠右紅了,說明一定是對頭開,有相撞危險。



按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在迎頭對開的情況下,雙方應該鳴汽笛一短聲,表示“我艦正在向右轉向避讓”,並各自右轉避讓,而且動作幅度要大,以便對方看到你在避讓,切忌小舵角轉向。美國驅逐艦倒是按照這個規定急速右轉了。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卻來了個左轉,於是兩艦猛烈撞在一起。美國埃文斯號驅逐艦被攔腰切斷,撞成兩截,艦長也跟著前半截艦體沉入大海。埃航文斯號共有273名艦員,這次撞擊事故導致該艦74名艦員遇難。

這次碰撞事故情況挺複雜:開始時美國驅逐艦是向左邊開的(美艦是小角度左轉,屬於錯誤動作。按避碰規則應該是大角度右轉),兩艦是可以錯身而過的。要命的是,埃文斯號感覺要撞上了(夜裡能見度不好,對對方航向很容易誤判),結果急速右轉,這個避讓動作本身沒錯,但顯然太晚了,橫穿航空母艦航線。見到埃文斯號開始是小角度向左轉向航行,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原本打算向左避讓 ,但誰想到老美急速右轉?

據事故調查,相撞時美國埃文斯號驅逐艦的艦長不在崗,睡覺去了。值更官是兩個菜鳥:一個未能通過資格考核,另一個是個生手,這倆身邊沒老鳥保駕。編隊夜航+複雜戰術機動+迎頭對開+菜鳥當班~~~杯具條件已然湊足了,於是撞到一起。




墨爾本號艦艏被撞爛,艏柱被撞出一個大口。



埃文斯號被攔腰斬斷,前半截沉入大海。

撞擊事故後,兩家打官司,各說各有理。官司在美國打,最後不了了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9 09:3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