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拼命追求到的美女,原來是假的……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8 17:49: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3
世間最苦是淫欲
    淫欲是一切罪惡、恥辱、災禍、疾病、痛苦、煩惱、失敗、衰弱……的總根源。一切唯心所現,業力感現:母豬在公豬眼中是大美人,公豬在母豬眼中是白馬王子;人糞在狗眼中是美味,屎尿在蛆蠅眼中是游泳池。見了一​​隻母猴子,你若是一隻公猴子,就覺得是美女;見了凡間婦,你若是凡間有淫欲習氣的人,就覺得是美女。一切都無實體可得,一切都是虛妄,一切不可得。一切近看與遠看都不一樣,得到時與追求時不一樣,實現時與盼望時不一樣,成了自己的時與未得到時、汲汲以求時不一樣,天天在一起時與偶爾接觸時不一樣,結婚後與戀愛時不一樣……一切只是幻覺、妄情而已,不要被它騙了。    
    拼命追求到的美女,幾年後成了臃腫不堪的黃臉婆——這美女不是假的是什麼?所貪戀的人,不過是糞器死豬腸,最後終是一堆枯骨。變遷不住的就是假的,就無可把捉,不可得。就像在集市上買了幾條魚,拿回家變成了毒蛇一樣。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沒有一樣是靠得住的。色是刮骨的鋼刀,色欲是一切病苦與災禍的總根源。秀色是勾魂鬼,奪命刀。色欲是“需要”嗎?得到美色是好事嗎?美色、色欲使人骨髓枯竭、精神恍惚、頭痛欲裂、精脫而死,這也都是你喜歡的、你需要的嗎?
  
    我們時刻要要記住啊: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本
印光大師:天下多半人都冤枉死於色欲
——摘自印光大師《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民國十六年釋印光撰

  天下,極慘極烈的禍事,最大至深的禍事,一不小心就喪身殞命的禍事,而世間人多都樂於惹的禍事,不惜以身殉之雖死不悔的禍事,就是“女色之禍”。

  拋開那些“縱情慾事,探花折柳,竊玉偷香,滅理亂倫,敗家辱祖,惡名播於鄉里,毒氣遺於子孫,生不盡其天年,死永墮於惡道”的狂徒,姑且不論,即使是夫婦正常的夫妻關係,倘若一旦沉淪於柔情貪婬,由此而造成的意外死亡,其數量都無法計算。夫妻之間,本圖房事快樂,突致死亡,以致於淪落為“鰥、寡、孤、獨”,生活苦不堪言。造成這樣的結果,多數都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決不是命該如此!所謂:“暱情床枕,自取其殃。”
  其次,雖然平時,夫妻之間,舉止莊重,很少輕薄,但由於雙方無知,不知“忌諱”,在不該行事的時間,或在不該行事的地點,冒昧從事,而遭致死亡的夫妻,其數也很多。
  因此,古時候,朝廷官府,對每月的“房事”忌諱日,都有人進行專門轉載,並負責抄錄發放到百姓家戶當中,同時,在忌諱日的當晚,衙門也有專人在大街小巷敲打“鐸鈴”以示警告,令成人們於此日要嚴肅威儀,不可輕薄,止欲戒色。這項護生活動,國家把它當做一項非常重要的政務來抓,古聖王愛民之誠意,可以說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我常說:“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這個四分是由於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然而世間還活著的人,無不把這些人的死因都歸於“天命”。世間人怎麼會知道,凡貪色而死者,都不是“命該如此”。順“天命”而死的人,也就是說,命中該活多大歲數,就活到了多大歲數的人,都是居心清貞,不貪欲事的人。凡貪色者,都是在自殘身命,自短壽命。你自殘生命,怎麼能叫“命該如此”呢?
  至於依命而生,依命盡而死的人,不過十分之一二分而已。
  由此可知,天下有一多半人都冤枉死於色欲。此禍之烈,世無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現代人只看到地震,海嘯等天災人禍的慘烈,不知道“色淫”所帶來的災難比地震海嘯等所帶來的災難更慘烈!沒有把欲色所造成的災禍納入自己的視線,甚至對此一無所知,豈不可憐?如果沒有聖賢人的指點,我們怎麼能知道這樁事情?所以,有緣知道此事的人,能夠接受這一事實的人,都是世間有福報的人———注)
  世間人,不費一分錢,不出一點力,只要能知道“戒淫止色”,就能得到如下“善果或善報”:一者,具足至高之德行;二者,享無窮之安樂;三者,給子孫後代留下無窮之福蔭;四者,使自己“來生”得貞良之眷屬。
  夫婦正淫,前已略說利害,今且不論。至於邪淫之事,所謂邪淫,是指,與合法配偶之外的一切男、女,心生淫欲,進而身行其事者,統稱邪淫。縱然是夫婦,若非時,非處,非地行淫,也是邪淫!不可不知。
  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是用人身,行畜牲事;世間的正人君子和有福德的人,決定把豔女妖魅的勾引,妖姬的獻媚,看做是莫大的禍殃而忿力拒之!拒色淫的果報,必然是福曜照臨,皇天眷佑;相反的,世間的小人和福薄德劣的人,決定把豔女妖魅的勾引,妖姬的獻媚,看做是莫大的幸福而痴喜納之!其果報,必然是災星駕臨,鬼神誅戮,各種意想不到的災禍隨即發生。(世間發生的奇禍,如夫婦兩人飯後散步於街道,突然被車撞死身亡,殊不知此禍與“邪淫”有關?世人不可不警惕!——注)
  色欲邪淫是禍,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所以,太上老君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世人在女色邪淫“關頭”,不能徹底看破,愚癡行事。這是拿“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和來生貞良之眷屬”做老本兒,把無量“現世和來生”福報,瞬間斷送在俄頃之歡娛間!哀哉可嘆!
  安士先生的“慾海回狂”一書,分門別類,逐條詳述,文筆非凡,雅俗同觀,勸誡懇切,把古今“不淫獲福,犯淫致禍”的案例,原原委委,詳悉備書,大聲疾呼,不遺餘力,暮鼓晨鐘,發人深省。一心只想讓舉世同倫,共享福樂,各盡天年而後已。
  當知此書,雖為“戒淫”而寫,書中所講的“義與道”,所述“經國治世,修身齊家,窮理盡性,了生脫死之法”也都非常詳盡圓滿。讀者,若善為領會,神而明之,即:專心學習,深明其義,則左右逢源,觸目是道。其憂世救民之心,可謂至深至切矣。因此,印光於民國七年,特刊《安士全書》板於揚州藏經院;民國八年又刻《慾海回狂》,《萬善先資》二種單行本;民國十年又募印縮小本《安士全書》。計畫籌備印數十萬冊,偏布全國。但因“人微德薄,無由感通”只印了四萬冊而已。而中華書局私印出售者(為牟利而私印),亦近二萬冊。杭州、漢口,也有人仿製排版,所印之數,當亦不少。茲有江蘇太倉,吳紫翔居士,念世禍之頻繁和慘烈,加上,世間當代崇洋新學派,提倡“廢倫廢節”,專主自由愛戀,如決江堤,任其橫流,導致社會上青年男女,同陷於無底慾海漩腹之災禍中,遂發心廣印《​​慾海回狂》,施送社會各界,以期挽回狂瀾。當然,只有眾志,才能成城,眾擎才能易舉。所以,懇祈海內仁人君子,大發救世之心,量力印送,並勸有緣人,普遍流通。又祈世間人,父誨其子,兄勉其弟,師誡其徒,友告其侶,使得人人皆知“色欲邪淫”之禍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婦正淫,亦知節制和忌諱。如此,不久的未來,將見社會上“鰥、寡、孤、獨”愈來愈少,人人富壽康寧。
  世人各各當知:自身與家庭,因“止色戒淫”而得清吉富貴;國界邊疆,因“止色戒淫”而得安寧久遠。因止色戒淫,使“穢德”轉為“懿德”,“災殃”變作“吉祥”。最終畢竟不花一分錢,不勞一點力,而得此美滿之效果。世間仁人君子,善良之人,想必“當仁不讓,而樂為之”也。上述止色戒淫之大義,以奉獻社會及同仁。
印光大師教誨: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摘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
复甬江某居士書

  1、色欲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乾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今多少出格豪傑,固足為聖為賢,只由打不破此關,反為下愚不肖,兼复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淫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

  2、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淨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於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姊妹女,則理制於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鴆毒烈百千倍。於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

  3、不淨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髮,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花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花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

  4、苟不戰兢乾惕痛除此習,則唯見其姿質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沒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試一思及,心神驚怖。然欲於見境不起染心,須於未見境時,常作上三種想,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否則縱不見境,意地仍復纏綿,終被淫欲習氣所縛。固宜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方可有自由分。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欲生西方,萬無有一也。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勾引無計,生機械心;少有阻礙,生嗔恨心;欲情顛倒,生貪著心;羨人之有,生妒毒心;奪人之愛,生殺害心;種種惡業,從此而起,故曰:“萬惡淫為首。”今欲斷除此病,當自起念,始截斷病根。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獨居時輾轉一念,遂足喪其生而有餘。
——《法苑珠林》節錄 

  如佛說:邪淫有十罪:一者、常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婦不睦常共鬥諍;三者、諸不善法日日增長,於諸善法日日損減;四者、不守護身,妻子孤寡;五者、財產日耗;六者、有諸惡事常為人所疑;七者、親屬知識所不愛喜;八者、種怨家業因緣;九者、身壞命終死入地獄;十者、若出為女,多人共一夫,若為男子婦不貞潔。
    除己妻外,餘之男女、鬼神、畜生可得行淫者,悉是邪行,雖是自妻不犯,然須避於非處。謂自妻非道(非交合之道)及得身(懷孕)已,亦須禁之,恐傷胎故;產(生子)三年內,亦須避慎,謂防乳竭。

    警世珠璣

  ◎魚吞餌,蠶作繭,蛆逐糞,蛾撲火。得人斷欲,須具智、勇。
  ◎德深情淡,孽重欲熾,愛樁未拔,情纜猶牢。
  ◎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淫欲不斷,萬劫沉淪;念頭方動,天怒地嗔。
  ◎男女之體,本是革囊,滿盛惡露,只因薄皮所覆,瞞盡天下英雄。
  ◎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
  ◎己之情慾不可縱,當用逆之之法以製之,其道只在一忍字;
    人之情慾不可拂,當用順之之法以調之,其道只在一恕字。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慾意識為內賊,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獨坐中堂,賊便化為家人矣。
  ◎飽後思昧,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後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當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痴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輒喪身隕命,而人多樂於從事,以身殉之,雖死不悔者,其唯淫欲乎。
  ◎色慾火熾,而一念及病時,便興似寒灰。名利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蠟。故人常憂死慮病,亦可消幻業而長道心。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求於欲境,憂苦艱難。得已守護,纏縛倍增,死墮地獄,受大劇苦。求靜慮者,常於如是色欲怨家,不應相念,況親近之。
  ◎人生禍區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釋氏雲:
    刊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
    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船登彼岸。
    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繩鋸材斷,
    水滴石穿,學道者須要努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機。
  ◎大火燒人,是猶可近;清風無形,是亦可捉;
    蚖蛇含毒,猶亦可觸;女人之心,不可得實。
原文網址為:http://blog.sina.com.cn/s/blog_df8a128d0102v4w4.html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9:4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