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8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動物奇聞] 09年新發現8大恐龍物種:微型霸王龍體長3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流行教主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9 13:10:2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據國外媒體報道,2009年對研究恐龍的古生物學家而言可謂是豐收年。在這一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許多新的恐龍物種,包括迷你型霸王龍,像鸚鵡一樣的恐龍等等 。

在一些領域,科學家可以借助強大的科學儀器來進行科學研究。比如在天文學領域,科學家借助能遠眺的望遠鏡來探索發現未知的宇宙空間,在醫學領域,醫生能將小型照相機送入病人消化道病變部位進行檢測。然而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發現新恐龍物種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拿大艾伯塔省皇家泰瑞爾博物館恐龍館館長唐‧亨德爾森(Donald Henderson)說,「發現恐龍仍需要科學家在實地勘察、尋找,而很大程度上要靠運氣。」

以下是美國大眾機械雜誌點評的年度8大恐龍考古發現。

1 世界上最小的食肉恐龍


世界上最小的食肉恐龍

2009年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發現並描述了一種新恐龍物種,名叫黃昏龍,它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食肉性恐龍。這項由朗里奇和艾伯特大學古生物學家菲利普‧柯里(Philip Currie)共同完成的研究報告發表在3月16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期刊上。

據悉,黃昏龍體型比現今的家貓還小,喜歡獵捕昆蟲、小型哺乳動物或陷在沼澤和森林中的動物,它們生活在1.2億年前白堊紀末期現今加拿大艾伯特東南部地區。它們的體重大約是2公斤,站著的身高為0.45米,它非常類似於微型版的迅猛龍(Velociraptor),它們之間的親緣關係很近。黃昏龍是兩腿直立行走,長著像剃刀一樣的爪子,在其第二個腳趾上長著鐮刀外型的爪子,它的身體很苗條,頭部很小,長著匕首般的牙齒。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生物科學系古生物學副研究員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說:「它的體型還不及現代家貓的大小,它們搜尋獵物和所吃食物主要受其體型限制,只能吃一些昆蟲、小型哺乳動物、兩棲動物,或許還有一些恐龍幼體。它一生中主要的時間都用於在沼澤和森林中搜尋食物。」

2 微型霸王龍


微型霸王龍

在2009年資深恐龍專家保羅‧塞里諾新發現的一恐龍物種堪稱微型霸王龍。 這種在中國最新發現的「微型霸王龍」也是一種肉食動物,它們要比霸王龍早出現數千萬年,它長有羽狀長鬃毛,是一種非常兇殘的掠食者。考古學家稱它稱為「微型野牛」,儘管它和霸王龍相比,具有相同尺寸比例的頭骨、較短的前肢和強有力的爪子,但體型僅是霸王龍的百分之一。當考古學家發現這種體長僅10英尺(約合3米)的微型霸王龍時頗感驚異。

科學家認為霸王龍是從遠古微型版恐龍進化而來,儘管霸王龍體型龐大,然而這種微型恐龍甚至還不及人類高。考古學家將這種發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命名為「Raptorex kriegsteini」。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教授稱,這種恐龍看上去頗似「微型蓬克版」霸王龍。這種微型霸王龍出現在1.25億年前,至少要比霸王龍早5000萬年。

3. 難逃泥潭龍


難逃泥潭龍

2009年古生物學家在中國西北富含恐龍化石的地層中又有新發現。中國科學家徐星和美國科學家詹姆斯‧克拉克(James Clark)發現了一種有喙的植食恐龍,命名為難逃泥潭龍(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它顯示獸腳類恐龍的生態在侏羅紀期間比以前認為是更加的不同,而且它還提供了關於鳥類的三個手指的手部怎樣從恐龍的手部演化而來的重要證據。這一發現對於揭開鳥類是否是從恐龍進化而來有著重大的意義。「這個新動物是迷人的,並且它提供了關於鳥類手部的演化證據」,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詹姆斯‧克拉克說。

不同於其他獸腳類恐龍,泥潭龍的手部的第一指強烈縮小並且第二指增大。對發現的化石的詳細研究表明,它的上下頜是無齒的,顯示出這種恐龍擁有充分發育的喙嘴。它缺乏牙齒,沒有鋒利的爪的短前肢和胃石表明它是植食者,雖然它與肉食恐龍有關。最近發現恐龍的手部外側的兩個手指在演化中缺失了,而內側的三個被保留了下來。然而,現存鳥類胚胎卻建議鳥類缺失的是最外側和最內側的手指。

難逃泥潭龍發現於中國西北的新疆準噶爾盆地的1.59億年前的沉積中。克拉克和徐星以前也曾經在發現泥潭龍的化石層描述了多種恐龍,包括最古老的暴龍類五彩冠龍(Guanlong wucaii)、最古老的角龍類當氏隱龍(Yinlong downsi)、劍龍類準噶爾將軍龍(Jiangjunosaurus junggarensis)和鱷魚的親戚斯氏族準噶爾鱷(Junggarsuchus sloani)。

難逃泥潭龍生存的年代約為距今1.59億年前,早於迄今已知最早的鳥類——距今約1.5億年的「始祖鳥」。

4 鸚鵡龍


鸚鵡龍

2009年美國科學家描述了一種新恐龍物種:愛吃堅果的宛如大鸚鵡的恐龍。據悉,這種距今1.1億年前的恐龍長有像鸚鵡一樣的喙,能夠咬開堅果 ,就像一隻吃堅果的巨大鸚鵡。科研人員把這種恐龍稱為鸚鵡龍,屬於角龍的一種。角龍恐龍是一種鳥臀類草食性恐龍,活躍於白堊紀後期。明顯的特徵包括臉上的角及勾狀的喙與頭後方骨質的的皺摺。 據了解,這具鸚鵡龍化石2001年發現於我國內蒙古地區的戈壁沙漠裡。最近古生物學家對這具恐龍化石進行了研究,發現頭骨的一些特徵表明這種恐龍以堅果和種子為食。

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保羅‧瑟雷諾說,「這具恐龍化石頭骨和鸚鵡頭骨的相似性非常接近,鸚鵡是恐龍進化發展的後代,而鸚鵡以喜歡吃堅果而出名。」

5、坦克型甲龍


坦克型甲龍

美國考古學家夫婦比爾‧帕桑斯和克麗斯‧帕桑斯是布法羅自然博物館的助理研究員,他們在蒙大拿州中部一座山坡表面發現了一塊近乎完整的恐龍頭骨。該頭骨與其他的恐龍不同——它是一種新的甲龍物種,後來被命名為Tatankacephalus cooneyorum,即「水牛頭」。水牛頭有助於科學家了解甲龍在侏羅紀早期至白堊紀晚期的演化過程。這種植食性甲龍身長15—20英尺,後肢比前肢長,身體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看上去有點像陸軍坦克,所以又被稱作「坦克龍」。 甲龍全身披著厚重的甲骨,有的還配有利刺,頸部、臀部和身體兩側部覆蓋著骨質甲片,甲片上密布著脊突。皮膚厚實似皮革,極具韌性。臀部上方至尾巴的大部分豎立著尖如匕首的棘刺,身體兩側也各有一排尖刺。這種嚴密的防範措施,抵擋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即便像恐爪龍那樣兇殘的獵食者也對其束手無策。

生活年代:1.12億年前

6、原角龍


原角龍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邁克爾‧諾瓦塞克和馬克‧諾雷爾在蒙古國的戈壁沙漠上旅行時發現霸王龍家族中的另一新成員,這種恐龍的學名被命名為「Alioramus altai」,它是一種嘴部細長、體型苗條的霸王龍遠親,與較大的掠食性動物生活在一起,它最大的特徵是頭部長著8隻不足5英寸長的角,因此也被稱為「八角霸王龍」。這種新物種恐龍的頭骨與其他近親物種有著顯著差異,雖然它們是食肉性動物,但它們的牙齒卻非常纖細,頭骨較小,頭骨肌肉連接組織較鬆軟,頭上長著較長的嘴部,以及8個大約5英寸長的角狀突起結構。這些特徵是之前暴龍物種中從未見過的。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館對頭骨化石進行了CT掃描,顯示這種恐龍頭部中空、長著巨大的嗅球以及小內耳。通過微型結構掃描測定這只八角霸王龍死亡時是9歲,它尚處於發育階段,但已具備成年體85%的體型。

7、有羽毛的食草恐龍


有羽毛的食草恐龍

一隻以鄭曉廷為首的中國古生物學家隊伍在遼寧省西部發現了一種「帶有最原始羽毛的恐龍」——孔子天宇龍。天宇龍發現於遼寧省西部一億多年前的地層中,屬恐龍兩大類之一——鳥臀類中的異齒龍類,其最大特點是有一副匕首狀的獠牙和細管狀的類似羽毛的皮膚衍生物。

異齒龍是一類體型較小,行動敏捷的恐龍,已知的化石記錄很少,主要發現於南非約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而天宇龍的發現將這類恐龍的分佈擴展至亞洲。這一恐龍新屬種的發現還填補了羽毛早期演化中的一個空白。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學術界懸而未決的謎團之一。對羽毛的現代生物學研究推測,最早的羽毛應當是較長的、管狀的、未分叉的絲狀結構,但苦於化石記錄中沒有明確的對應物。科學家們的研究顯示,天宇龍的細管狀皮膚衍生物正填補了這一空白,而且天宇龍在恐龍系統發育關係中的位置也表明這種結構早在恐龍誕生之日起的兩億多年前就已存在,也預示著這種絲狀結構廣泛存在於早期的恐龍和它們的許多後裔中。而目前所知羽毛狀皮膚衍生物僅保存在獸腳類恐龍中,鳥類是由獸腳類恐龍的一支演變而來。

巨型似鳥龍

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彼得‧馬克維奇和紐約自然博物館馬克‧諾萊爾與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的古生物學家一起,在中國甘肅發現了一種奇異的生物化石,仿佛是鴕鳥和恐龍的混合物。該物種被命名為「北山龍」,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大的似鳥龍—重約1400磅。

似鳥龍與現代大型鳥類鴕鳥、鵜鶘等在形態上接近,曾在北美和亞洲的多個地區發現過。上世紀70年代在蒙古南部戈壁上發現的似雞龍被認為是已知最大的似鳥龍類,但北山龍在體長和體重上明顯都超過了似雞龍。研究發現,北山龍有著長達15釐米的前爪,其前肢相對於其他大多數似鳥龍類更強壯,是植食性恐龍。 通過對北山龍的埋藏特徵分析,中美兩國古生物學家確認,北山龍生活於湖泊周邊地區,當時的氣候溫暖潮濕,植被茂密。北山龍的生活時代為早白堊世晚期,距今已經有約1億年。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活著,就要善待自己。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14:5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