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形而上學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1 00:57: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形而上學   

儒學無所不包,但以學道為最重要,如果捨棄了道,則儒學與普通學問便無兩樣。只可惜有很多人以為這個道與自己毫無關係,因而沒有興趣來研究,其實萬事萬物無一不在道中,只是一般人不瞭解而已。論語雍也篇:「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從孔子所說的這個比喻裡,可知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自外於道,因此,道不是等閑之學。  

道是儒學的精華,也是真正的國粹,世間一切學術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道可以解決。什麼是道,周易系辭傳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雖然儒學經典解釋道的意義不止如此,但只就孔子詮釋的這兩句話來研究,不必多舉其它,也能獲得扼要的理解。形而上,是指太極而言。太極是兩儀未分,渾然一體,沒有陰陽變化。既無陰陽變化,自然就沒有吉凶生滅可言。這是宇宙人生的本體。一旦由太極發生陰陽兩儀,即為形而下,然後四象八卦,天地人物,幽明死生,吉凶悔吝,變化無窮,循環無盡。這是宇宙人生的現象。論語子罕篇說:「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形而下的一切人事物,以至時間空間,無一不是逝者,無一不像流水那樣奔流不息。別說追求永恆,即使想一念暫停也不可得。人生固然渺如滄海一粟,促如電光一閃,就是天地何曾長久,仰觀俯察,一切都是瞬息萬變,同屬無常。學道的目的即在求其瞭解變與不變的原理,深研吉凶禍福之幾,解決「遊魂為變」的死生問題。這些問題人皆有之,如不求其解決則已,如欲求其解決,便非學道不可。  

研究儒家的道,有知與行的次第。孔子曾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從博學到明辨,是求知的階段,最後篤行是實行的階段。求知即是明道,實行就是修道,明道之後,必須修行,明而不修,便如熟讀食譜而不一嘗其味。然而道的本體屬於形而上學,無思無為,寂然不動,從何修起。本體雖然無思無為,不可以修,但由本體所起之相則是有為可修。修到至善之境,無可再修時,便歸無修無為的本體。所以修道即從形而下學入手。形而下學極其廣泛,儒道以人倫為根本,因為五倫十義如父慈子孝等,都是出於本體,而為人類的良知良能,所以學者但能本於至誠,敦倫儘分,便是在無常的世間,守住良知良能的常道而不變。守至心善盡美時,即無往而不心安。這就是中庸所說的率性之道,可以由生滅的現象入於不生滅的理體,死生游變的問題即得解決。  

儒學所講的道,理論最高明,修行卻是最平實,正如中庸所說的:「極高明而道中庸」。高明則學無止境,學者自知謙虛,不驕傲,不自滿。平實則人人可學,學者但求諸己,不須藉助於怪力亂神。這樣的道,造福中國人已經幾千年,到了現代,雖然科學非常發達,但那只能增進人群的物質享受,無補於人類心靈的需要,因此,現在以至未來,儒家的道永遠為人所必需。

——摘自《儒學簡說》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5 23: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