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2750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23113
- 相冊
- 10
- 日誌
- 31
    
狀態︰
離線
|
在全世界的葡萄酒市場裡,南美洲包括智利與阿根廷,是一股相當令人難以忽視的勢力。
尤其智利酒,在台灣引進的品項已經相當多,
其優異的品質與合理甚至相對低廉的價格也擄獲了消費者的青睞。
相對於智利酒的積極進攻,阿根廷酒反而稍微保守,以探戈舞步中熱情但欲迎還拒的姿態,
逐步測試市場的反應。 阿根廷的釀酒歷史始於16世紀中葉,由一位西班牙籍神父Juan Cedron,
為了彌撒用的酒而在北部的Santiago del Estero省種下了第一棵葡萄樹,此後葡萄園便逐步往南發展延伸。
到了十九世紀中,以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為主的移民潮相繼引進更多不同的葡萄品種以及釀酒技術,
此時也正逢歐洲根瘤蚜蟲害肆虐,將歐洲葡萄園幾乎摧毀殆盡。
阿根廷主要葡萄酒產區分部於南緯26-42度之間的安地斯山脈東麓,
其中San Juan省和Mendoza省的產量便佔了全國總產量的92%。每年從西方太平洋吹來的潮溼季風,
在橫越平均四千公尺的安地斯山脈時便喪失大部分的水分,造就了San Juan省和Mendoza省的荒漠地形。
雖然雨量稀少,一年中有三百天以上是晴朗天氣,
但依賴高山融雪建立的灌溉系統卻讓這個日夜溫差很大的荒漠成為適於栽種葡萄的地方。
移民們在此找尋適合不同品種葡萄生長的微氣候和土壤,
成功的種出Cabernet Sauvignon, Cabernet Franc, Merlot, Pinot Noir, Syrah, Sangiovese,
Chardonnay, Riesling等知名舊世界葡萄品種。
而其中最成功,也最具代表性的則是原產於法國的Malbec品種了。
這個品種在法國時只是兩三流的小配角,來到Mendoza產區就像找到了可以發揮的大舞台,
葡萄能達到在法國時無法想像的成熟度。用Malbec釀成的酒渾厚飽滿,氣味複雜而豐郁,
很快獲得當地人的的喜愛,並在國際上屢屢獲獎,成為阿根廷人的驕傲。
阿根廷葡萄酒的崛起,也吸引到舊世界著名酒莊的關注,陸續來此尋求合作與投資。
知名的的Catena Zapata酒莊,便與法國波爾多五大酒莊之一的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合作
釀造Caro頂級系列,堪稱新舊世界合作的經典之一。
而Trivento酒莊則是智利第一大酒廠Vina Concha y Toro挾著雄厚資金與在智利的豐富釀酒經驗
來到阿根廷所設立。有了阿根廷絕佳的葡萄種植條件與世界頂級酒莊釀酒技術的加持,
許多專家們都預期阿根廷葡萄酒將在不久的未來更加大放異彩。
【品酒小百科】
產酒國:阿根廷
緯度:南緯26-42度
高度:海拔300-2200公尺
主要產區:San Juan省、Mendoza省
代表性品種:Malbec
土質:砂土、黏土、沖積土
溫度:一月均溫28°C
雨量:平均年雨量100-300mm
天災:冰雹
名詞解釋
根瘤蚜蟲(Phylloxera):來自美國東部的害蟲,會攻擊葡萄樹的根部,使其無法吸收水分與養分而死亡。
19世紀時大規模的感染幾乎摧毀整個歐洲的葡萄酒產業,
後來引進具有抵抗力的美國砧木與原有的歐洲葡萄品種做嫁接,才讓歐洲的葡萄酒業起死回生。
微氣候(Micro Climate):會影響葡萄品質的,不只是大環境的氣候。
光是山坡的方向所造成的日照方向差異、迎風面差異和冷暖空氣流動造成的日夜溫差,
都會讓同一個產區的葡萄產生截然不同的風格表現。也因此兩塊相距咫尺的葡萄園,
有可能因為微氣候的不同而產出價值有如天壤之別的葡萄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