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洛磯雪霽 周士心

周士心
洛磯雪霽
水墨
彩墨、宣彩
140.4 × 69.6cm
1997
作 品 賞 析
作者八○年代後定居西溫哥華,漫遊中外名山大川,創作題材包含三峽兩岸、洛磯山及黃山等景,此件「洛磯雪霽」是作者五度前往加拿大洛磯山脈旅遊觀看所作,此山連綿萬裏,景觀壯麗,並保持著原始的自然生態,使其陶然沈醉其間,心領神會,得此創作。作者以黑襯白,呈現自然白雪堆積;視點由溪邊小路蜿蜒而上,似雲似雪地由畫面左邊留白處連接浮遊於峽穀天際之間。
藝 術 家 小 傳
蘇州美專畢。三、四十年代在家鄉接受其父親啟蒙,八歲始研習詩文書畫,後從吳子深先生、似蘭昆仲習畫奠定基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香港,謀生、教學之餘,主要致力於研究歷代名作及論著,純然擷取古人之法,化合而為己有,是時與吳子深師及張大千居士過從甚密,受益良多。經過八年抗戰,在戰事、政爭的夾縫中輾轉求存,飽經憂患,常處於不安情緒、苦悶、焦躁、疑慮痛苦中。因作畫需要十分自製和高度的耐心,方能操持筆墨,宣洩思感,發而為畫。然其筆下作品充滿了和平、自由、真實、和諧、完美溫馨的情意,和對生命的熱愛謳歌,也是一種精神的昇化罷。他作於書畫,重似生命,從不無故輟筆,雖似李可染先生之「廢畫三千」,但仍日夕經營之,嘗以「不要白過一天」自勉。為人幽默而不拘泥於小節,從其畫作中可窺探出,七十至八十年代在美國西岸,可說個人發展獨特風格時期,此十年讀書遊歷,含溶古今受新知,開拓胸襟,有甚多體驗,新作湧現,得意之作品包含「大峽穀」之寫生 。八十年代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在風光明媚中參悟自然,體會物情;間中漫遊中外山大川,放眼世界,更謀開拓。筆墨既告成熟,物尤能交溶,心手無礙,情景冥合。因而多創作如:三峽兩岸組畫、華東山水畫組、落磯山長卷、黃山畫組、南美巴西「伊圭蘇」大瀑布等,自認能推陳出新,自成體系。周士心先生創作的準則和指標是:「中國畫客觀上有他各自時代的意義,對於畫家個性的發揮和創作自由,也有很大的優容性」。曾提及美國學者高居翰教授(James Cahill)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中國文人畫家「一方面堅持自然天性和獨創性; 另一方面認同古老的傳統。」這也是他作為努力化解矛盾的長期目標。一九六二年至今除教學外,其畫作為海內外美術機構永久收藏五十二幅,獲頒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二十世紀藝術貢獻獎」「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等等。在世界各地聯展逾一百零五次,創作逾一萬五千幀,出版美術著作十四種。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