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0
- 最後登錄
- 2024-1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79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098
- 相冊
- 8
- 日誌
- 27
狀態︰
離線
|
客家人對於過年,極為重視,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地回春,萬象更新,對於人類象徵看各種新的希望。
所以先民就利用這一天來提倡禮教,如祭祖、拜年等,都在使每一個人均有表現禮的機會,
俾在家庭和社會,均能保持禮貌,遵守秩序。其次有許多好吃的東西和有趣味的娛樂,
如吃年糕、敲鑼打鼓、舞獅舞龍,以及各種玩耍雜戲等,務使在一年的開始,男女老幼,
個個身心愉快,奮發有為,以迎接新的一年。故過新年的各種活動實在有促進身體健康,
精神快樂,家庭團結,種族綿延,進取有為,除舊佈新的積極意義。
鬧鑼鼓是客人迎年情景的先聲,從十二月半起,小孩們就把樓棚上,
塵封經年的一套鑼鼓搬下來,你打鑼,我敲鼓,他打鐺,「咚咚程」,「鐺鐺可」,
清越的,沈雄的聲音,響徹山村,傳遍四野,尤於晚飯後夜靜時,每一個人的心弦,
都會受到不同的反應,小孩們樂,年長的人忙,出外的人心急,盼歸人的心焦。
一聲鑼鼓聲,敲開了過年的歡樂之幕。
舊曆進入臘月(十二月)天氣漸冷,月半後,家家戶戶都作過年的準備,
灌香腸、滷豬膽肝,各種臘味。到了農曆廿五日,叫「入年卦」,表示舊的結束,新的又開始了,
老年人適時叮嚀子孫: 「入年卦,說好話」,過節氣氛日濃,到處都是辦年貨,購新衣的人潮,
家家戶戶都在全家動員清潔大掃除,粉刷一新,貼上春聯、門神,或吊上燈籠,全家大小理髮整容,
務求一身光彩以迎接新的一年。到處喜氣洋洋,一片新年景象,出外營生求學的人也趕回來團聚過年了。
到了年三十,內外煥然一新,甜粄、撥粄早已蒸好,一切都準備妥當,廳上祖牌已披紅,
下午大家都沐浴更衣,在祖先牌位前供奉三牲祭祀祖宗。
這是過年大典,午後起,鞭炮聲此起彼落,舞獅,吹新年相繼而來。
下午五六點時全家團圓吃年夜飯,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看大家守歲,全家吃喝歡笑在一起,
直到夜半凌晨「奉阿公」,氣氛至「奉阿公」時的舞獅,給的紅包要特別大。
鞭炮聲沖天,驅除不祥,迎接吉利,振作精神,迎春接福。
中原文化向來以孝治天下,因之家教亦以孝為出發點。
敬祖所以示慎終追遠,不忘本的美德,也可以說是實行孝道、敦親睦族,發揮親愛團結的精神。
年初一,天還未亮,不少人已搶先在祖公和天地神明前,大燒其早香了。
爆竹聲此起彼落,小孩們鬧看要穿新衣服,但都顯得彬彬有禮,遵照老人家的吩咐,不敢隨便撒嬌胡鬧。
年初一老年婦女多吃素,亦有全家吃素的,多數人還是大魚大肉,
這一天最忌口出惡言,或打罵兒女,兒媳也獲年假一日,家事由婆婆負責。
吃了早飯,便外出拜年、逛街,若舞獅雜耍,婦女則成群結隊至各寺廟上香祈福。
過新年最具教育性的禮節,便是拜年。不管識與不識,以及平時感情怎樣,
大家見了面,總得要行個禮,說幾句「恭喜新年」、「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等祝賀的話。
這不但表示人與人之間的深厚關係,且可鼓勵人向上進取。要之一切新的希望與成功,
都寓於這簡單隆重的賀年禮中,鼓舞人心,向上進取,意義至為重大。
元旦有許多忌諱,亦深具涵義,如新年三日停止灑掃,是教人要特別注意清潔,
不要把髒的東西隨地亂丟;不泣怒漫罵,是教人要樂觀和氣;不動刀剪針線,是教人要崇尚和平,
不計仇怨,是教人要寬大,勿說不吉利的話,是教人要尊重別人;不作雜務,是教人要共同快樂。
打獅舞龍、敲鑼鼓,可以涵養身心,鍛鍊體魄,鼓舞精神,也是客家尚武精神的表現。
年初二「轉外家」(回娘家)﹐女婿帶同妻兒到岳父家拜年。初三初四仍是吃喝玩樂的日子,
年初五出年卦,結束新年的歡樂氣氛,各行各業恢復正常工作,大家又開始一年勤奮的工作,節儉的生活。
客家人在過年過節都不忘祭祖﹐這種「崇祖念本」的精神,是值得光大和保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