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38|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南傳佛教北傳佛教大不同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5-26 08:56: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南傳佛教、北傳佛教的經典與觀念,都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認為南傳佛教北傳佛教的經典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門外漢的看法!

例如:北傳佛教的常識,大多認為佛陀入涅槃之後,基於不捨眾生的大悲心還會『倒駕慈航』逆涅槃而復生,以度脫眾生。

南傳經藏則清楚説明:這是不該談論的『戲論』!


北傳佛教大多認為:佛菩薩可以直接用神力灌頂加持眾生,眾生也可以靠持咒的咒力,令眾生消除業障。

南傳經藏則清楚説明:這是不可能的!
而且比庫持頌咒與.也是犯戒的行為!


北傳佛教大多認為:菩薩有能力入涅槃,而是基於大悲心而不入涅槃!

南傳經藏則清楚説明:在成為佛陀之前的菩薩,就是一個凡夫,還會娶妻生子,享受五欲之樂,哪有能力入涅槃!


北傳佛教大多認為:佛陀涅槃前亦强調自己甚麼法也沒說啊!

南傳經藏則清楚説明過去佛陀、現在佛陀、未來佛陀都是依據『八支聖道』而行!
都是説一樣的法!
而以『古仙人道』作比喻!
有益於眾生解脫的法,佛陀全都說了,而以『掌中之葉』作比喻!


北傳佛教大多認為想成佛,想成阿拉漢皆是執著妄念!

南傳經藏則清楚説明修行是要依欲斷欲、依慢斷慢,而一般世俗人所認為的不執著,其實是無意義的戲論!


北傳佛教大多認為視眾生福祉高於自身福德,習智慧現般若見實相,養善心現悲心貫徹而行,悲智雙運,以活在人間淨土。

南傳佛教認為首先,應當先關注自己的利益,以守護好自己的利益為先,可不是視眾生福祉高於自身福德的觀念!

因為,唯有先自渡才能渡他!

如果自己都還不會游泳,又怎麼能夠救渡溺水的眾生呢!

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的經典教義,有許多的相反之處!



神話‧史話‧實話

菩薩不是沒有能力入涅槃,而是悲心大發大願要完願才入涅槃。

這是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觀點!

南傳佛教的觀點是菩薩的定義就還只是凡夫,還沒有圓滿巴拉密自證佛陀果位!

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藏傳佛教的經典本來就是各説各話!三者説法有所不同!

南傳佛教,是因為重視真實的歷史記錄,而不是信仰神話傳說、自編故事、小説!

例如:文學小說西遊記、歷史資料大唐西域記,唐朝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著作:大唐西域記,描述他自中國長安城出發,走絲路,穿過沙漠,經過阿富汗,伊朗...而到達印度的真實旅遊傳記,路途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為考古學家們提供了大量的印度真實史料。

《大唐西域記》對研究印度歷史相當重要,鹿野苑、那爛陀寺、菩提伽耶阿育王塔、桑奇大塔印度著名佛教遺址的發掘,都是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 卡寧厄姆自19世紀始,依照玄奘法師的描述找到的。

玄奘還在書中描述了在2001年被阿富汗塔利班政府所毀的巴米揚大佛。

如果你嚮往古代玄奘法師的西遊記,現在你仍可以依照著大唐西域記來一趟絲路之旅.因為大唐西域記是真實歷史資料!

而文學小説的西遊記也是由長安城出發,但路途是經過五指山、通天河、流沙河、火燄山!

路途中碰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牛魔王!

最後也到達了印度!

如果你嚮往唐三藏的西遊記,現在也想來一趟西遊記之旅,那你肯定找不到五指山、通天河、流沙河、火燄山,最後也一定到不了印度見不到佛陀!


文學小說三國演義
歷史資料三國誌

信仰關公的信徒,也是把文學小説三國演義當真,對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的虛構故事深信不疑,對真正的史實記錄三國誌反而不予理會!

依據三國演義,劉備、關公、張飛桃園三結義兄弟情深,但依據三國誌,不但沒有桃園三結義之事,而且可能是劉備故意借刀殺人,寧願犧牲荊州,也要殺掉關雲長這位難以駕馭的虎將!


虛構的神話故事封神榜哪吒三太子

台灣信仰三太子哪吒的信徒很多,信徒不在乎三太子哪吒是神話故事封神榜的虛構人物,信徒照樣認為三太子哪吒是真實存在的,神通廣大而且非常的靈驗!


北傳佛教、藏傳佛教讚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多菩薩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嗎?

在歷史上,誰才是真正可考證的真實菩薩?

在歷史上可考證的真實菩薩是果答瑪佛陀(Gautama),成佛之前的悉達多太子(Siddhartha),才是真正可考證的真實菩薩!

悉達多太子在成佛之前,娶妻生子,享受五欲之樂,真的是凡夫啊,哪有能力入涅槃!

所謂菩薩不是沒有能力入涅槃,而是悲心大發大願要完願才入涅槃,這跟歷史上真正的菩薩悉達多太子是不一樣的!

佛陀入涅槃2600年了,今天我們還能得聞佛法,還能看到佛陀的戒學、定學、慧學、解脫、解脫知見,應該感謝誰呢?

佛陀般涅槃之後,是誰在守護佛法?

是誰在集結佛法?

是誰將佛法代代相傳至今?

是誰以身做證,遺留下戒學、定學、慧學、解脫、解脫知見,利益後代世人?

是北傳佛教、藏傳佛教所讚嘆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多位菩薩嗎?
還是:咖沙巴尊者、阿難尊者、以及代代相傳,依循巴利三藏,以身做證的阿拉漢尊者們!

今天,我們還能得聞佛法.還能看到佛陀的巴利三藏、戒學、定學、慧學、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應該感謝誰呢?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8-30 18:54:24 |只看該作者
北傳佛教大多認為:佛菩薩可以直接用神力灌頂加持眾生,眾生也可以靠持咒的咒力,令眾生消除業障。

南傳經藏則清楚説明:這是不可能的!
而且比庫持頌咒與.也是犯戒的行為

持頌咒語 不會犯戒
因為佛經有記載:佛陀叫弟子持念咒語,以保護自己

《雜阿含經 卷九(252)》
...故説是呪術章句。所謂
塢躭婆隷 躭婆隷?陸 波婆躭陸 㮈渧 肅㮈渧 抧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諦 尼羅枳施 婆羅拘閇塢隷 塢娯隷 悉波呵
舍利弗。優波先那善男子。爾時説此偈。説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壞如糠糟聚。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優婆先那。未曾聞此偈。未曾聞此呪術章句。世尊今日説此。正爲當來世耳。


南傳對應經文【律藏_小品_小事犍度5_第6條】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8-30 19:09:39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8-30 19:18 編輯
北傳佛教大多認為:菩薩有能力入涅槃,而是基於大悲心而不入涅槃!

南傳經藏則清楚説明:在成為佛陀之前的菩薩,就是一個凡夫,還會娶妻生子,享受五欲之樂,哪有能力入涅槃!

【相應部12 4經 毘婆尸】
「諸比丘!我於正覺前,未成正覺,為菩薩時,正念以生是思念:『此世間實陷於苦:生、老、衰、歿、再生,然又不知此苦之出離,不知老死之出離。何時能知此苦之出離、老死之出離耶?』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何有故有老死?緣何而有老死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生故有老死,緣生而有老死。』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念:『何有故有生?有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緣何而有行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有無明故有行,緣無明乃有行。』
如是,緣此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此是全苦蘊之集。
諸比丘!『是集、是集』,我聞前所未聞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諸比丘!爾時,我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老死,何滅乃老死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生故無老死,生滅乃老死滅。』
諸比丘!爾時,我作如是思念:『無何故無生,無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何滅乃行滅耶?』諸比丘!爾時,我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無明故無行,無明滅乃行滅。』
如是,此無明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如是此是全苦蘊滅。
諸比丘!『是滅也、是滅』,於是毘婆尸菩薩未聞前所未聞之法,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根據上面經文所陳述的 成佛過程,
為菩薩時」4個字 不可能是指:世尊此時仍在凡夫位
凡夫 不可能在正念思惟不久後 立即眼生、智生、慧生、明生、光生

為菩薩時」4個字 應該是在說明 佛陀這時的位階 已經相當接近成佛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0-8-30 19:35:05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8-30 19:37 編輯
北傳佛教、藏傳佛教讚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多菩薩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嗎?

在歷史上,誰才是真正可考證的真實菩薩?

在歷史上可考證的真實菩薩是果答瑪佛陀(Gautama),成佛之前的悉達多太子(Siddhartha),才是真正可考證的真實菩薩!

《雜阿含經 卷第十八(498)》
如是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當來世諸佛世尊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傳對應經文【相應部_47相應_12經;長部_16經】

-------------------------------------------------------------

不可考 不代表 不存在

今現在諸佛」5個字 清楚說明:除了釋迦牟尼佛,同時期還有其他諸佛存在於世間。和釋迦牟尼佛一樣,在祂的國土對眾生 講演經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21: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