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99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東和五金-步驟三 蘇育賢
蘇育賢
東和五金- 步驟三
綜合媒材
高遮蔽PVC+霧膜、5mm輕強化玻璃
150 ×200 cm
2007
作 品 賞 析
「東和五金」此系列作品的影像中,有著一具具如瓷器般光滑的軀體,從帶有塑膠質感的樹叢中長出來。人體與樹木皆為最自然的物件,然而此處卻以人工、虛假與冰冷的形象出現,一如理論中經常透露的無感與冷酷。東和五金為家中所開設的五金行名,作品以此命題意味著想告別成長過往,同時,名稱之質感也恰巧極為貼近作品的質感。以3D繪圖形式處理冷調、非人性的類鏡面不繡鋼質感,以此製造的人體形象透過動作以及刻意仿造肉身的詭彆肉感,共同營造出它處想像中的慾望身體,脫離真實且謝絕超越真實的邏輯過程,此處只運轉著感性的情緒。(作者自述)
藝 術 家 小 傳
1982年出生於台南,就讀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其作品不限於特定媒材、形式,而是著眼於日常生活中的慣常思維、視覺模式等,從中發掘弔詭或值得思辯之處。早期作品經常並置不和諧、矛盾的事物,而帶有幾分令人莞爾一笑的個人特質。2007 年,蘇育賢同時獲世安藝術獎、高雄獎、台北美術獎首獎,備受藝壇矚目,獲高雄獎之《東和五金》一作,成為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並嶄露其對於生活細節的敏銳感知。2008年於韓國光州美術館舉行「小生活」個展。2009年,與江忠倫、黃彥穎組成「萬德男孩」(Wonder Boyz),進行詼諧而諷刺的集體創作行動。2010年,蘇育賢開始投入聲音創作,如《我的情歌最首選》、《塑膠人》、「indi-indi計畫」等,2011年獲選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聽見,以及那些未被聽見的-台灣社會聲音圖景」。除了藝術家身份,蘇育賢也策劃展覽,2007 年於北京798「範式轉向-台灣新世代藝術的契機」、2008 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CO Q-Young Taiwanese Artist from Nobody Collection」等,其中「CO-Q」展更連續舉辦三次,成為該時期討論年輕藝術家的重要展覽代表。其最新錄像作品(2013)《花山牆》,討論台灣喪葬文化及殖民歷史,作品題材、及視覺語彙等別於過去慣常使用的敘事手法,皆隱約標誌著蘇育賢創作脈絡上的轉變。(撰文/高愷珮)
來源:高雄市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