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1
發表於 2015-7-8 02:07:26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回     盧循敗回取番禺



  卻說盧循敗後,星夜走回番禺。至始興,始知孫處先攻破番禹,及父引家屬逃在始興,心中大驚,即領諸將佐入城,見父哭說敗兵之事。及問番禺如何失了,被賊所陷,父嘏說:「孫處詐稱渠帥韓燄,道你攻破建康,令他前來迎接家屬,因此諸隘守將信之,不提防他,直至城下叫開城門,殺了守城軍吏。
  比及知時,措手不及,我只得領家屬從後門逃出,奔此安身,待你回來商議。目今孫處孤軍守番禺,民眾不附,甚是易攻,不如收殘兵再復其城,方可聚眾前去報仇也。「循曰:」既然如此,可速進兵!「於是循即領諸將殘兵,連更帶夜殺奔番禺,直至城下屯營。
  卻說孫處正坐府堂,忽有探馬來報說:「盧循敗回,引殘兵來取番禺,目今兵屯城下。」孫處聞知其事,急喚部將至,從耳邊道計:「如此如此。」諸將得計而出,便傳令眾軍,五更造飯,平明,大小三軍人馬盡皆出城。城上要處虛插旌旗,遙張聲勢。軍分三門而出,只留陳矯部一千兵守城。傳令訖,諸將各個遵令而行。
  至次日,卻說盧循自陳兵於番禺城外圍住,當日晉兵分著三門而出。循即自上將台看時,但見城上牆邊,都是虛插旌旗,無人守護。又見軍士腰下各束包袱,盧循心中暗忖,晉兵必是預先準備走路。遂下將台,傳令兩軍分為左右兩翼,如前後得勝,盡力追趕,直待鳴金,方許退步。就令:「韓燄領著後軍,吾親自取城。」當日對陣,鼓聲大振,孫處出馬在陣前搦戰,循自至門旗下,揮鞭指問:「誰人向前?」一將應聲出馬,乃韓燄也。與孫處交鋒,戰到二十餘合,處乃敗走。孫仁拍馬向前,大呼姓名,搦盧循來戰。循不出,乃使周恭出馬與仁戰上十餘合,仁又敗走,陣勢大亂,後軍先退,孫處、孫仁兄弟二人押後,盧循指點兩翼軍衝出。晉兵佯為大敗而走。盧循自率大軍追趕至番禺城下,晉軍皆不入城,都望西北而走。韓燄、周恭引前部逕趕。
  盧循見番禺城門大開,城上又無軍馬,指點眾軍搶城,數十騎當先而進,盧循在後加鞭縱馬而入。到甕城道邊,城上敵樓上陳矯張見盧循親自先入,暗暗喝采道:「孫將軍妙算!」
  言訖,打一聲梆子響處,兩邊弓弩齊發,箭如雨下,爭先入門的都跌落陷馬坑去。盧循急勒馬回,一弩箭正射中右臂,循乃翻身落馬,晉兵即從門內殺出,來奔盧循,循卻得眾軍將死命救出去了。城中軍士突出,賊兵自相踐踏,落塹填坑者無數。
  循急令鳴金收軍。孫處引三路兵,殺得賊兵皆棄戈大敗而走,走至一百餘里,方且屯祝收其敗兵,南走交州去訖。孫處亦迫百里,方歸番禺屯紮。
   卻說徐道覆被劉道規殺敗,走屯湓口。數月,聞循敗走始興,乃引眾亦來始興見盧循,時循已去番禺,因此只在始興屯住而已。
  卻說兗州刺史劉藩聞徐道覆據始興,乃與偏將盂懷玉部兵一萬,來取始興,兵至離城一百里下寨。次日,召孟懷玉及諸將至,密授與計,諸將依計,各自出寨准備而行。
  行不數十里,徐道覆探知其來,亦引兵至,正相遇著,兩下各自排成陣勢始完了,徐道覆出馬,手提大刀,厲聲高叫:「叛國之賊,焉敢侵吾境界!」對陣中一簇黃旗而出,旗幟分開,有一輛四輪車,車中端坐一人,頭戴銀盔,身披金甲,手執羽扇,用扇招道覆曰:「吾乃兗州刺史劉藩也,燕王百萬之眾,被吾略施小計,克復燕京,今來招安汝等,何故不早降?」
  徐道覆大笑曰:「廣固鏖兵,乃劉裕之謀也,於汝何事?今來欺吾。」言罷,輪刀逕殺過來。劉藩故作急回車,望陣中走。
  陣門復閉,道覆逕衝過來,陣勢忽分兩下而走。道覆遙望中央一簇黃旗,料是劉藩,只望黃旗而追。轉過山腳,黃旗扎住,忽然分開,中央不見四輪車,一員將挺矛躍馬,直取道覆,大呼曰:「吾乃燕人孟懷玉,賊將休走!」道覆掄刀來迎,戰不數合,氣力不加,撥回馬走。懷玉從後趕來,喊聲大舉,兩下兵將複合,道覆衝出,前面一軍截住去路,道覆措手不及,驚慌落馬被擒。當下懷玉拿來寨中見劉藩。藩坐帳中,見推道覆至,喝令推出斬訖,將首級號令軍門。領兵入城,出榜安民,撥兵守禦,自引諸將,復回兗州鎮守。
  更說晉自中興以來,朝綱弛紊,權門兼並,百姓流離,則不能係其產業。桓玄頗欲釐改,竟不能行。既而劉裕作輔,大示軌則,豪強肅然,遠近禁止,由是黎庶僅俱綏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2
發表於 2015-7-8 16:24:48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一回     惠度計迎斬盧循



  卻說交州刺史杜惠度,聞知盧循失番禺,引兵來交州,心生一計,密令部將宋喜以五百人各帶刀斧,埋伏城外飛雲寺內,聽擊盞為號,追斬盧循。宋喜得令,依計前去埋伏訖。又令偏將季本,引兵三千,去寺後山谷埋伏,以炮為號,接應殺賊。
  季本得令,亦去埋伏了。惠度自己領著一百餘人,牽羊攜酒,前來一百里外詐作迎接盧循。
  盧循見探馬報說交州刺史杜惠度以羊酒前來降接,循喚到馬前,恐其是計,不敢下馬,見惠度拜伏在地,十分慇懃,方急下馬相見。惠度言曰:「大王名震天下,與百姓除殘,誰不仰慕?今罹小難,後必大興!杜某遭劉裕執權,久任不遷,吾意欲叛,恨無盟主,今得大王車駕來臨,聚義必成。」循亦曰:「將軍肯相輔助,取得晉朝天下,與公平分,子孫同榮。」
  言訖,惠度呈上羊酒禮物,循虛推受了。
  二人並馬而行,行了一日,來到飛雲寺前,惠度下馬請曰:「今日已晚,到城還有三十餘里,權在飛雲寺內安歇,來日進城。」循曰:「可!」於是循令眾將兵,屯在寺外,自領親屬一百餘人,人寺中安歇。循到寺內。眾僧百餘人,鳴鐘擊鼓,出來迎接。及入方丈裡上坐定,眾僧磕頭出外,惠度令安排筵席進來。惠度親自把盞,下禮相陪,勸得盧循父子數人大醉。
  惠度擊破玉盞,須臾,宋喜引刀斧手五百人,搶入方丈內,將盧嘏、盧循父子並家屬一百餘人皆斬,取其首級已了,就內放起炮來。寺後季本引伏兵殺出寺前,賊兵睡著,那裡得知,卻被伏兵將賊兵一千餘人,盡皆坑之,不留一人。惠度至次日平明,方鳴金收軍,回入交州,以牛酒賞賜軍士,令人將盧循並家屬首級一百餘人,送建康,送與晉帝請功。
  卻說晉帝設朝,文武班齊,近臣奏曰:「交州刺史杜惠度斬盧循父子並家屬一百餘口,將首級遣人送來請功。今使臣在午門之外,未敢擅進。」晉帝聞奏,命使臣回去,將循父子首級號令四門,旨出號令訖。忽荊州刺史劉道規使舍人上表稱疾,求歸致仕。帝披覽畢,以表示問諸臣,諸臣上言曰:「竊見劉道規為吏清正,德及於民,遠近莫不瞻仰。今雖微疾,不可放其回裡。」帝聽之,不從其請。
  初,劉毅任京口,貧困,與知識射於東堂。司徒長史瘐悅命僕挑酒肴,與朋友後至,奪其處乘涼而飲,眾皆避之,毅獨不去。見悅廚饌甚盛,不以及毅;毅從悅求子鵝炙,又不與。
  至悅為江州刺史,毅懷前恨,因求兼督江州,詔許之。毅即奏交州內地,以治民為職,不當置軍府,耗民力,宜罷軍府,移鎮豫章;惟潯陽接蠻,可即州府千兵,以助郡戍。於是解悅都督,徙悅鎮豫章,而以親將趙恢守潯陽。悅府文武三千,悉人毅府,符攝嚴峻。悅至豫章,忿恨卒。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3
發表於 2015-7-8 16:25:36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二回     劉毅出刺於荊州



  壬子八年四月,荊州刺史劉道規以疾再三求歸,帝始詔以劉毅代之。道規在州累年,秋毫無犯,及歸,府庫帷幕,儼然若舊。隨身甲士二人,遷席於舟而還。
  劉毅剛愎,自謂功與裕同,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順之。毅因過京口,歸家祭祖辭墓,欲往荊州赴任。時劉裕聞知毅回家辭墓,欲命駕,去京口訪謁劉毅。
  鄱陽太守胡藩曰:「切見劉毅陰蓄將士,明結英雄,久必謀主。
  依臣之見,不如及早除之,兔為後患。「裕曰:」劉毅雖勇,卻無遠略,我將為次耳。「藩曰:」明公謂劉衛軍為公下乎!「
  裕曰:「卿為何如?」藩曰:「夫豁達大度,功高天下,連百萬之眾,允天下之望,劉毅固以此服明公!至於涉獵記傳,一談一詠,自許以雄豪加以誇伐,縉紳白面之士,輻輳而歸,此劉毅不肯為公下也!」裕曰:「吾與劉毅俱有克敵大功,其過未彰,豈可自相圖害。」不聽,亦命駕還京口,同毅相款數日而回京。劉毅亦辭墓後,逕去荊州赴任。
  卻說劉敬宣,字萬壽,宣城人也。於義熙三年奉詔伐蜀,軍至廣武,食盡而退,有司奏免官,劉裕保復原職。時敬宣聞知朝廷以劉毅為荊州刺史,入見劉裕曰:「荊州之重,不可付人。今聞朝廷以劉毅為荊州刺史,誠恐有變,不利於明公。」
  劉裕亦疑之與毅素不睦,及聞此語,因問劉穆之曰:「萬壽謂荊州權大,劉毅與吾素不相睦,不可使其去鎮,此事如何?」
  穆之曰:「劉毅乃公等輩,況今詔旨已出,明公不可以私憾而傷至公也!任之無妨。」因此不改其任。
  時敬宣又謂劉裕曰:「平生之舊,豈可孤信?光武悔之於龐萌,曹公失之於孟卓,今明公亦宜慎之也!」裕曰:「既如此,以卿為南蠻校尉,去戍襄陽。劉毅若有異,卿宜速報將來。」敬宣曰:「然!」領之,於是劉裕以敬宣為南蠻校尉,去戍襄陽。敬宣領職出建康,先至荊州參見劉毅。劉毅曰:「吾欲興五霸之功,欲屈卿為南蠻長史,豈有見輔意乎?」敬宣虛對曰:「若有驅馳,不敢辭命!」言訖拜辭劉毅出戍襄陽。使人以此言馳報劉裕,劉裕大驚曰:「劉毅果有異謀。」遂賞使人回去,一面預防毅亂。
  卻說乞伏公府謀叛,率兵弒西秦王乾歸及其子十餘人,走保大復。乾歸之子熾磐聞知,遣其弟智達以兵討之。秦人多勸秦王興,乘亂取熾磐。興曰:「伐人喪,非禮也!」勿聽。夏王勃勃欲攻之,王賈德曰:「熾磐吾之鄰國,今遭喪亂,吾不能恤而又伐之,匹夫且猶恥為,況萬乘乎?」勃勃乃止。七月,智達擊敗公府,追獲斬之。八月,熾磐始自立為河南王,率眾兵都於枹罕。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4
發表於 2015-7-8 16:26:25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三回     劉毅據荊州謀反



  初,劉毅既有雄才大志,與劉裕俱興復晉室,自謂京城廣陵,功足相抗,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也。比先入朝,厚自矜許,朝士素望者,並多歸之。因與尚書僕射謝混、丹陽尹郗僧施深相結納。及鎮江陵,舊府多割以自廣。會遷荊州刺史,意欲謀反,與諸將議。忽部將田豈上言曰:「天下之貴,不易得之,務宜靜守,待其天時。目今劉裕挾天子而令諸侯,出師征伐,兵出有名,各以兵助,所以常勝;將軍發兵入朝,誰肯相應?
  為今之計,不如待劉裕遠征,乘虛入建康執天子,作詔書其罪,以兵討之,權歸與將軍,將軍若不從此計,禍族必至矣!「毅未及對,忽偏將王昱譖曰:」將軍興天下之計,田豈出不利之言,罪不容誅!「毅欲將豈斬之,眾官告免,遂枷扭送獄。恨曰:」吾若破得劉裕,明正汝罪!「言訖,即欲起兵。王昱進曰:」不可便起兵!丹陽尹郗僧施與將軍素交,將軍可作表奏帝,薦其為南蠻校尉,帝必以兵付郗僧施,然後以書與僧施,令其內應。將軍詐病,使令弟劉藩以書親去托尚書僕射謝混,表奏劉藩為兗州刺史,說公疾甚,以為副貳,待其受職,領兗州之兵前來,方可起兵殺入建康,則劉裕可擒,大功成矣。「
  毅曰:「然!」於是作書,登時使人去見謝混,薦僧施為南蠻校尉,及使弟劉藩去見尚書僕射謝混,代表奏求兗州刺史,二人皆受命而行去訖。
  卻說劉裕大會文武於講武堂,而對眾文武曰:「孤本庸才,始舉孝廉,不思微名於世耳。後罹天下大亂,是以托病隱居京口裡,乃築一草舍於京東四十里,欲春夏讀書,秋冬射獵,為終天年之計,俟天下清平,方出仕耳。然不得如意,因賊謀反,朝廷征孤為參軍,幸破妖賊。某初意專欲為國家討賊立功,圖死後得題墓道曰:」晉故征東將軍劉裕之墓『,使不辱於祖宗,此平生之願足矣。遭桓玄之難,始與諸君興舉義兵,誅桓玄,取蜀破秦,又討擊燕超,摧破盧循,斬其父子,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今意望已太過矣。然劉家無孤一人,則晉祚已移,江南分裂多時矣。有一等愚人,見孤任重權高,妄相忖度,謂孤有異志,此言大亂道也。每欲委兵權歸國,歎無人可領此職也。孤若一旦求清素之名,必遺禍於國家矣!孤常想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矣,此言豈可遺忘也,耿耿在心耳,孤安有操、莽之心哉?百官文武,必能知吾心也。「眾皆起拜曰:」雖伊尹、周公不及明公之心耳。「
  裕連飲十數杯,不覺沉醉。忽人報曰:「劉毅沾疾,使劉藩表奏郗僧施為南蠻校尉,以弟劉藩為兗州刺史,令其報來副貳荊州也,有使人送書與謝混。」裕聞知手腳慌亂,心中懼戰。
  言曰:「孤誤耳!」參軍王鎮惡曰:「明公在萬軍之中,矢石交攻之際,未嘗心動,今聞劉毅在荊州疾甚,表弟為兗州刺史,何失驚耶?:裕曰:」劉毅與吾同起,亦人中杰也!平生未得遂志。今錯授荊州,也是困龍入於大海,今使弟求兗州刺史,及薦郗僧施為南蠻校尉,其意欲為二人授吾兵前去謀反,孤安得不動心哉!「鎮惡曰:」明公神見萬里,某慮不及此也。為今之計,當如之何?「裕曰:」吾令人以書偽許,只說天子病重,數月不出設朝,待病稍瘥,奏請定職,使彼不變。然後可領五千兵,稱說謝混與劉藩在京謀反,盡皆誅之。吾點兵選日,汝連夜與龍驤將軍蒯恩以兵去討跋扈。「言訖,遣使持書去與劉毅。毅得裕書,見說許二人之職,只待晉帝疾瘥,毅心暗喜,賞使人回京去訖。
  卻說王鎮惡以兵五千來殺謝混及劉藩,時劉藩與謝混正坐在堂上飲酒,不及走避,被王鎮惡收斬首級,號令示眾,稱其謀反之由,引兵復回來見劉裕,回報收暫旋。裕曰:「二賊已死,宜急討劉毅。奈吾軍需未備,難以就行!」時王鎮惡曰:「明公若有事,請給二百舸與某,某同龍驤將軍蒯恩先行擒殺,以待公至。」裕從之,以二百舸與鎮惡、蒯恩二人,各授兵五千,與其先行。
  時劉裕以諸葛長民監留府事,疑其難獨任,又喚穆之曰:「長民不善,卿宜預防之。」言訖,領眾而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5
發表於 2015-7-8 16:26:5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四回     鎮惡百舸執劉毅



  時蒯恩以兵五千先發而去,鎮惡領百舸,命諸軍上船,傳令抄小河日夜兼行,至江陵,止隔五十餘里屯住,蒯恩軍亦至。
  鎮惡自思一計,謂蒯恩曰:「君以三軍盡換兗州刺史劉藩旗號,詐言劉兗州還,去誘城門,彼若問劉兗州何在,汝即應道:」在後軍『,吾後接應。同搶入城。「蒯恩依計去訖。
  鎮惡亦舍船,以兵步行,每舸留三五人在岸上招旗擂鼓,餘者皆跟鎮惡入城。鎮惡臨行謂守船人曰:「汝等見我將至城下,便令請諸軍揚聲大喊曰:」大軍速行!『然後可分一軍去燒江津戰船,使其不能走脫,鼓噪徐進。「鎮惡計策安排已定,遂領步軍即行。
  卻說蒯恩打劉兗州旗號,來至江陵,百姓皆信是劉藩,安然不疑,將到城下,逢劉毅要將朱顯之守門,遠遠望見隊伍兼進,乃披掛馳前喝問曰:「是何處官軍擅至?為何不通飛報?」
  恩軍答曰:「乃兗州劉藩領職回來,要見劉公。」顯之曰:「兗州何在?如何不見?」恩軍又答曰:「在後軍。」顯之又馳往後軍,不見劉藩。又望見江津自己船艦被燒,火燄沖天而起,又聽見江中無數戰船,鼓噪甚盛而來,大喊「大軍速進」。顯之知其不是劉藩,便躍馬人城,報知劉毅。毅乃大驚,急傳令緊閉四城門。蒯恩軍已入小城了。時王鎮惡步軍亦到,遂殺進,便因風放火,去燒大城南門及東門城樓。劉毅以兵拒守城門,鎮惡計使人以詔及赦書並劉裕手書凡三函,使人入城示毅,招毅早脫兵權,即赦其罪;如違,擒誅不耍使人持詔、赦書與劉毅,毅皆不受,投火燒之。時城內亦未料劉裕自來,俱各固守。鎮惡領短兵出戰,令軍人高叫曰:「大尉劉裕奉朝廷旨,親提大軍三十萬,戰船五千隻,在後而來,汝等諸將,如何抗拒朝廷,自取滅門?」於是毅軍將士人情懈怠,各自逃潰。劉毅知必不守,乃單馬率左右走出大城東門而去。鎮惡見毅兵潰去,身先登城,將士一擁而上,得入大城。鎮惡身被五箭,猶前手執矛馳戰開門。毅自思孤不敵眾,恐被裕殺,乃棄眾走。
  鎮惡方始鳴金收軍,收毅黨,鎮惡盡皆誅之。
  是時,毅見城中兵散,乃率左右突走,夜投佛寺安歇。僧拒之,勢窮懼獲,自縊而死。寺僧將其屍首送與鎮惡。
  冬十一月朔,王鎮惡平江陵;二十日,劉裕大軍始至。鎮惡引眾將士來迎劉裕入城,將劉毅首級呈上,請將入江陵,曉諭諸軍,安撫百姓,令人收毅屍首葬之。劉裕親往其墓弔祭,再拜而哭,哀慟過禮。顧謂諸將曰:「吾想昔日與劉毅共起義兵,誅桓玄,復晉室,同討燕超,共破盧循,其功亦高!誰料今日謀反,自取咎耶!是故使吾慟心而流涕也!」言訖,諸將亦潸然出涕,悲傷不已。令人賜金帛糧餉,以安劉毅之妻,使其回京口去訖。
  史說劉毅剛猛沉斷,而兼勇狠,與劉裕不相推服。每覽史簡至藺相如屈降於廉頗,輒絕歎以為不可能也!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裕初征盧循凱歸,晉帝大宴群臣於西池,有詔文武賦詩。毅上云:「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毅自知武功不竟,故示文雅有餘也。後於東府與眾聚樗蒱,大擲一判,應至數百萬,餘人並黑,犢以還,惟劉毅及劉裕在後,毅次擲得雉,大喜,搴衣坐牀畔,謂同座曰:「非不能焉,不事此耳!」劉裕惡之,因擲五木,久之,曰:「老兄試為卿答。」而四子俱黑,其一子將躍未定,裕厲聲喝之,即成盧焉,毅一見,意殊不快,面如鐵黑。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6
發表於 2015-7-8 16:27:27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五回     劉裕封函取成都



  卻說西蜀譙縱佔據益州,屢為邊患。劉裕既平江陵,意欲討之。因問諸將曰:「吾欲征討西蜀譙縱,誰可為將,代吾伐之?」時王鎮惡上言曰:「臣舉一人,可以討之。」裕曰:「誰人可為大將?」鎮惡曰:「有一人姓朱名齡石,字伯兒,浦縣人也。少好學,不事行檢,曾與明公舉義同討桓玄,而克京城,以功見封為西陽太守。此人有武乾之才,謀略之策,若欲伐蜀,以此人為將,可擒譙縱矣。」
  裕從之,召齡石入內問曰:「吾先伐蜀,以劉敬宣屢出無功,今王鎮惡舉卿有文武之才,吾欲用卿為元帥,去討譙縱,卿敢當此職乎?」齡石曰:「重蒙拔擢,幸至西守,常思報效莫及,今有西役,何敢辭命?願受明公神策去征!」裕曰:「劉敬宣往年出黃虎,無功而退。賊人聞卿兵至,以為卿應從外水往,而料卿當出其不意,猶從內水來也,必然重兵守涪城,以備內道。若向黃虎,正墮其計。今卿率領眾將,宜從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內水,此制敵之奇也。此計莫可漏泄,一泄恐有內備。」裕因書計封筒,盛以錦囊內,付與齡石收之。謂曰:「卿若至白帝城,可開視之,依計而行。」言訖,裕以猛將十員,兵十五萬,授與齡石。齡石率眾即行去訖。
  檀道濟等言於裕曰:「齡石資名尚輕,非為譙縱之敵,益州定不能克,何不別選良將去也?」劉裕曰:「昔吳陸遜,今晉謝玄,俱未嘗經過戰事,而能破敵百萬之眾,何況齡石,屢執戰功耶!」因是裕勿聽,眾不敢言。
  卻說朱齡石領水軍舟艦起行,來至白帝城,乃開劉裕所授錦囊,取出封函,拆而視之,見計畢,傳令眾軍,悉從外水取成都。又喚臧熹、朱牧曰:「汝二人以一軍取廣漢。」二人領兵二萬去訖。又喚弟超石曰:「你以羸弱五千,乘高艦五十隻,以作疑兵,由內水去攻黃虎。」超石亦領舟艦去訖。齡石自率大軍,望外水進攻成都。
  卻說譙縱使人來荊州,探知劉裕以朱齡石為元帥,發兵前來伐蜀,即忙召集諸將,謂大將軍譙道福曰:「今劉裕使朱齡石以兵來取西蜀,吾料齡石之謀略,必謂劉敬宣往年未嘗以兵出黃虎,無功而退。今番彼必以大眾出內水,從黃虎而進。公可以重兵戍涪城,以備內水。」道福領命,率眾去訖。縱又喚秦州刺史侯暉、僕射譙詵,領兵一萬五千去屯彭模,夾水為城,以御晉兵。計排已定了,各自引兵去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7
發表於 2015-7-8 16:27:59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六回     長民用計破劉裕



  癸丑九年,晉帝遣使至,進裕為太傅、揚州牧。裕大喜,受詔,賞使先回。
  卻說諸葛長民貪淫橫暴,無所不為。聞劉毅伏誅,長民乃集所親謂曰:「昔年醢彭越,今年殺韓信,禍其至矣!」眾問其故,長民曰:「今劉裕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太平。昔時劉毅與吾戮力,興復晉室,征伐天下,出萬死得一生;今日大定而誅毅也。劉毅既誅,我必不生,吾今日故召汝諸親共議有何計可以殺劉裕也?」諸親曰:「吾等無權,難舉此事。」弟黎民曰:「若殺此賊,要結朝內有權者十人,方可下手。」長民曰:「其計甚善,汝等且退。」於是眾人各散去。
  次日,謁問穆之曰:「人言太尉與我不平,何以至此?」
  穆之曰:「劉公今既遠征,以老母稚子委節下,若有一毫不盡,豈容如此?」長民意乃少安而回。弟黎民說長民,因裕未還圖之,長民猶豫未發,既而歎曰:「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必履危機。今日欲為丹徒布衣,豈可得耶?」因遣人遺冀州刺史劉敬宣書,敬宣讀曰:盤龍專擅,自取滅夷。異端將盡,世路方夷,富貴之事,相與共之!
  劉敬宣即使人報曰:下官常懼福過災生,方思避盈居損。富貴之事,非所敢當。
  使回書去了,以書呈裕。裕曰:「阿壽故為不負我也!」
  穆之慮長民為變,問參軍何承天,承天日:「劉公昔年自左裡還入石頭甚晚,爾今還,宜加慎重。」穆之曰:「非君,不聞此語。」至是使人以書見裕,裕見長民與敬宣之書,及又得穆之書,乃大驚,自江陵東還。
  卻說長民自此每日涕淚交流,寢食皆廢,行坐不安,恐遭裕誅,心中憂悶。忽一日入書舍,思殺劉裕之計,猛然思曰:「可與書結連西秦姚興,令他引兵外進,吾於內應,可殺此賊也。」思訖,取紙寫下其書,放於幾上,不覺困倦,伏幾而臥。
  未及半晌,忽有待中郎王用相至,用相素與長民極厚,逕入書舍。見長民睡著,袖底下壓著書,微霹字,用相輕輕取視之,藏於袖中,遂大叫:「好睡得著!」長民驚醒,不見其書,魂不附體。用相曰:「汝尋何物?」長民答無之。用相曰:「汝欲謀叛劉公,吾當出首。」長民泣拜曰:「君若如此,吾室宗族並皆休矣!」用相曰:「吾亦恨此賊久矣!安敢負兄?吾欲助兄一臂之力,共殺此賊!」長民曰:「兄有此心,吾之大幸。」用相曰:「可結連十人同立義狀,各舍三族以殺此賊。」
  長民於是先取白絹一幅,書名畫字,即書之。用相曰:「將軍吳蘭與我結義為知心交,吾必令同力滅賊。」長民曰:「滿朝中大臣,惟有長水校尉程輯、議郎黃顧是吾心腹之人,必能順我。」正商議間,家僮入報:「程輯、黃顧相探。」長民曰:「此天助也!」令用相且在屏風後權避,長民出接,入書舍坐定,茶畢,輯曰:「誅劉毅,君懷恨乎?」長民曰:「雖有怨恨,無可奈何。」黃顧曰:「若有人助,吾誓殺此賊!」程輯曰:「與國家除害,死亦無怨。」王用相從屏風後出曰:「汝肯死,諸葛公便是見人!」輯怒曰:「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吾等就死,不似此賊之親黨也。」長民曰:「吾等正為此事欲見二公,今天所賜,當必酬願!」遂出義狀令觀之,二公下淚,即請書名,用相曰:「只此少待,吾請吳蘭。」
   用相去不多時,二人並至,用相說知共誅劉裕之事,蘭欣然書名。長民於後堂排宴款待四人,四人各歃血為盟,計議待劉裕回京,埋伏精兵一千於新亭谷內,待裕至,以酒饌到亭內接程,待酒醉,喚兵衝殺之。計排已定,眾人各散。
  卻說長民心中暗喜;忽然步入後堂,見家奴秦慶與侍妾在暗處私語,長民大怒,喚左右拿下欲斬之。夫人勸免其死罪,各決脊杖四十,將慶童鎖於冷房。慶童怨恨長民,夤夜扭開鐵索,逾垣而走,逕入江陵府中,告知有機密事來報。
  裕急喚入間之,慶童曰:「諸葛長民謀反,結連王用相等十人,立義狀,待公回京,埋伏敢死士千人於新亭殺公。某勸他,反被痛打。」裕聞說,賞慶童酒食,即聚諸將,謂王鎮惡曰:「諸葛長民謀反,今他家僮來此報我,吾先使人齎文書回京,說知我有急事回朝,彼必來迎。你領諸將從陸路面進,至新亭見諸葛長民及文武公卿,只說我在後來,延哄他在那裡。
  我今日討舟,密從故道先還入東府,執住兵符,與驍將丁旿引五百人密馳歸城,把反臣捉祝「王鎮惡得計,引眾而行。使人先持書去訖。裕乃與驍將丁旿討船,引五百壯士從水道連夜馳行。來至京城,離城十里水程安祝令人先去探聽長民等公卿出迎不曾,使人去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8
發表於 2015-7-8 16:28:25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七回     劉裕東府斬長民



  卻說諸葛長民聞知劉裕有文書來說回京,即時聚集王用相、吳蘭等眾商議依計而行,令人引兵埋伏去訖。自排飲饌,引領百官,來新亭迎候。頻日不見其來,又等至次日,忽見塵頭起處,一簇轎馬,約有千人,飛奔前來至近。長民心道必是劉裕到亭,視之是參軍王鎮惡,鎮惡與長民相見,便問:「劉公來到不曾?」王鎮惡答曰:「他在後,與我相遲二日起程。」
  言訖,辭了長民,眾軍行至京城之下屯祝長民信鎮惡之言,與公卿只在新亭等候。
  卻說劉裕探知長民出迎新亭,連夜馳入東府坐住,點鼓聚集官吏,曉諭:「長民反,因此收其兵符,密授丁旿之計,如此如此。」丁旿得計,依計而行。即令人出叫參軍王鎮惡引眾入城,屯紮府前。又令人前至新亭,報說劉公從水路而還,叫公卿回來議事。使人得令,將此言即去報知長民公卿以下。公卿聞之大驚,長民與眾急還至府門,入府內不見劉裕,只見丁旿自內慢出,坐於廳上。長民大怒曰:「汝等小人,何敢無禮?」言猶未了,被丁旿向前推倒,拔所佩之劍斬之。人首落地,眾皆大驚,便欲來斬丁旿. 時劉裕急出府堂坐定,大喝:「不得無禮!長民謀亂,故令丁旿殺之!」言訖,眾各向前行禮,拜伏在地。
  裕令眾官且散,只留下王用相、吳蘭、黃顧、程輯四人夜宴。四人魂不附體,皆立於階下,餘公卿以下皆散。裕問四人曰:「你四人整日到諸葛長民家商議,不知何事?」用相曰:「無非只是人情禮節而已。」裕曰:「然紙中寫者何事?」用相等皆諱無甚事。裕乃喚出慶童對證,用相曰:「汝於何處見來?」慶童曰:「你迴避了我眾人,和五人一處畫字,如何賴得?」用相曰:「此賊與長民侍妾通姦,誣陷主人,今陷我等,不可聽也!」裕曰:「既有證見,何為陷也?」言訖,喝令左右將四人去斬首號令。言未了,武士即將四人梟首號令,回來報知。裕乃喚參軍王鎮惡、龍驤將軍蒯恩等一班人皆入,裕出義狀示之,王鎮惡曰:「明公今日何如?」裕曰:「據此情形,吾欲廢其君而弔其民,擇有德者而立之。」鎮惡曰:「不可!
  明公威服四海,號令天下,蓋有晉家苗裔故也。征討有名,賞罰有制,軍民咸助,所以常勝,不如存之,俾絕往古來今之議論也!「裕曰:」既不然,吾欲將長民一家老小誅之,必欲得其書罪惡以示於眾。「鎮惡曰:」丞相之意如何?「裕曰:」不誣之以謀反,豈能族誅乎!「鎮惡曰:」事已至此,釋之恐難。「裕意遂決,連夜盡收長民家小及弟黎民,付廷尉問罪明白,拿王用相等五家老小入官,明正反逆之罪。次日判赴各門處斬,良賤死者五百餘口,內外官民無不嗟歎。
  時裕得丁旿而誅長民,時人為之語曰:「勿跋扈,付丁旿. 」
   七月,朱齡石等大軍往白帝城,取出一函書見曰:「卿眾軍悉從外水取成都,臧熹從內水取廣漢,老弱乘高鑒從內水向黃虎。」齡石遂從其計。於是諸軍倍道兼行。譙縱果使譙道福以重兵守涪城。齡石從內水至平模,去成都三百里祝縱遣侯暉夾岸築城以拒,齡石謂劉鐘曰:「今賊嚴兵固險,攻之未必能猝拔,且我意欲養威蓄銳靜伺其隙,然後乘時而攻,則彼當其懈,我居其逸,策之無不勝矣,君意以為何如?」鐘曰:「不然,前聲言大眾從內水,道福不敢出涪城,今大軍猝至,候暉之徒已破膽矣!所以阻兵守險,是其懼不敢戰也。因而攻之,其勢必克。若緩兵相守,彼將知吾虛實,涪軍忽來,並力拒我,求戰不獲,軍食無資,三萬餘人,悉為譙子虜耳!宜急攻之。」
  齡石從之。七月,以兵攻其北城,克之,執斬侯暉,南城亦自驚潰。於是齡石令三軍舍船步進,以攻賊營。賊營將次望風潰逃,譙縱棄城出走,尚書令馬耽封府庫以待晉師。齡石遂入成都,誅譙縱親百餘人,餘皆安堵,使復其業。
  縱走出拜墓,其女曰:「走必不免也!不如死於先人之墓可也!」縱不從,投道福,道福不納而去,縱大哭一場,乃自縊而死。
  齡石聞縱死了,乃送馬耽於越雋。耽曰:「朱侯不送我京師,欲滅口耶!我必不免!」乃自引繩而死了,宗人收葬之。
  朱齡石遣人入建康報捷,晉帝大悅,下詔以齡石進監梁、秦州六郡諸軍事,因此西蜀平靜。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9
發表於 2015-7-8 16:28:5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八回     熾磐乘虛執虎台



  甲寅十年五月,秦廣平公姚弼有寵於秦王興,言無不從,然左右掌機要者,皆其黨也。僕射梁喜等言於興曰:「父子之際,人所難言,然君臣之義,不薄於父子,故臣等不敢默然。
  廣平公弼潛有奪嫡之志,陛下寵之過也,無賴之徒,輻輳附之。
  道路皆言陛下將有廢立之意,信有之乎?「興曰:」豈有此耶?「喜曰:」苟無之,則陛下愛弼者,適所以禍之!願遷其左右,損其威權,非特安弼,乃所以安宗社也!「秦王興不應。
  會興有疾,弼乃潛聚眾將作亂。將軍劉羌哭泣以告興,梁喜等又復請誅弼,不得已,乃免弼尚書令還第。姚宜入朝,流涕上疏,請斥散凶徒以絕禍端,興皆不聽。
  卻說唾契汗乙弗等謀反南涼,南涼王傉檀欲討之,孟愷諫曰:「今年饑饉,未可輕動,慰撫雜部,足食繕兵,待時而動。」傉檀不從,謂太子曰:「蒙遜不能猝來,熾磐兵少易御,汝謹守樂都,吾不過一月即還矣。」乃率騎七千襲乙弗,大破之。
  未及還,西秦王熾磐聞之,率步騎二萬襲樂都。虎台憑城拒守,熾磐以兵四面攻之,一夕而城自崩潰。熾磐入樂都,執徙虎台及其文武百姓一萬餘戶於枹罕。
  傉檀兄子樊尼馳走以告傉檀,傉檀將士聞亂各皆逃散,惟樊尼不去。傉檀曰:「四海之廣,無所棲身,與其聚而同死,不若分而獲全!汝,吾長兄之子也,宗部之所寄,蒙遜方招懷士民,存亡繼絕,汝其從之,必納為孝矣!吾所適不容,寧見妻子而死。」於是樊尼遂歸降於熾磐。只有難陰利鹿從之,傉檀謂曰:「吾之親屬皆散,卿何獨留?」利鹿對曰:「臣有老母在家,非不思歸,然委質為臣,忠孝之道,難以兩全。臣不才,不能為陛下泣血而求救於鄰國,敢離左右乎?」於是君臣對泣。時傉檀諸城皆降於熾磐,獨尉賢政屯浩文明亹固守不下。
  熾磐使人謂之曰:「樂都已潰,卿之妻子皆在吾所,獨守一城,將何為也?」賢政等答曰:「吾受涼王厚恩,為國藩屏,雖知樂都已陷,妻子成擒,不知主上存亡,不敢歸命。妻子小事,焉能動心?若貪一時之利,而忘委付之重者,大王亦安用之?」
  於是熾磐乃遣虎台,以手書諭之賢政,賢政乃謂虎台曰:「汝為儲嗣,不能盡節,面縛於人,棄父忘君,墮萬世之業,賢臣義士,豈效汝乎?」傉檀至左南,無處棲身,乃降於熾磐。熾磐聞傉檀至,遣使郊迎,待以上賓之禮,以為丞相。歲餘鴆之,並殺虎台,復稱秦王,置百官。南涼自烏孤至傉檀,共三世,凡十九年,至此而終。
  八月,魏王嗣遣謁者於什門使於燕,誡其勿辱君命。什門去至和龍,不肯入見,曰:「大魏皇帝有詔,須馮王出受,然後敢入。」燕王馮跋不出,使人牽其手,逼令其入,什門入不拜,跋使人按其項,什門曰:「馮君若拜受詔,則吾自以賓主之禮相見,何苦見逼耶?」馮跋大怒,幽執什門,欲其降之,什門終不屈之。衣冠敝壞略盡,蟣蝨被體,馮跋遺之衣冠,什門不受。
  九月,晉荊、雍都督司馬休之頗得江漢民心。子譙王文思在建康,性兇暴,好通輕俠,劉裕惡之。有司奏文思擅殺國吏,詔誅其黨而宥文思。司馬休之聞之,使人上疏謝罪,請解所任。
  裕不許,而執文思送之,只令其自訓勵,欲使殺之。休之但上表廢文思,以書陳謝。裕不悅,使江州刺史孟懷玉兼督豫章六郡以備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40
發表於 2015-7-8 16:30:10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三九回     劉裕發兵討休之



  乙卯十一年正月,劉裕收司馬休之次子文寶、兄子文祖,賜其自死訖。裕自領荊州刺史,將兵擊之。以將軍劉道鄰監留府事,劉穆之兼右僕射,命國事皆決於穆之。
  時雍州刺史魯宗之自疑不為裕之所容,與其子竟陵太守魯軌起兵助休之。二月,休之知次子文寶等被害,發兵討裕,又遣人上表罪狀劉裕,裕乃勒兵拒之。裕又以密書令人招休之錄事韓延之為內應,延之不允,令人回書曰:辱疏。知以譙王前事,親率軍馬,遠履西畿,良增歎息。
  司馬平西體國忠貞,款懷待物,以公有匡復之勛,國家蒙賴,推德委誠,每事詢仰。譙王見劾,自表遜位,又奏廢之,所不盡者命耳!而公以此遽興甲兵,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劉裕足下,海內之人,誰不見足下此心,而欲欺誑國士!自謂「處懷期物,自有由來。」夫劉藩死於閭闔,方諸葛斃於左右,甘言詫方伯,襲之以輕兵。今又伐人之君,陷人以利,真可謂「處懷期物,自有由來」矣!吾誠鄙劣,嘗聞道於君子。
  以平西之至德,寧可無授命之臣乎!假令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與臧洪游於地下耳!
  劉裕開視其書,以示將佐曰:「事人當如此矣!」諸將佐皆默然。
  時韓延之以裕父名翹,字顯宗,乃更其子曰翹,以為不臣之意。劉裕遂使參軍檀道濟、朱齡石將步騎五萬出襄陽,江夏太守劉虔之聚糧以待。魯軌被道濟攻擊殺之,取其糧以給三軍。
  裕又使婿徐逵之、蒯恩、沈淵等以軍三萬出江夏口,與軌戰。
  逵之未嘗經戰,一見敵兵強盛欲走,因此眾潰,大敗而死。裕聞之大怒。三月,裕率諸將濟江,休之兵臨峭岸,裕軍士在岸下,無能登者。裕自披甲欲登岸,諸將諫之,不從。裕怒甚盛,主簿謝晦向前抱持裕曰:「主公不可登險!」裕抽劍指晦曰:「我斬卿!」晦曰:「天下可無晦,不可無公!」將軍胡藩以刀頭穿岸,裂容足指,使三軍騰之而上,隨者稍眾,直前力戰。
  休之兵稍欲退,裕以兵乘之,休之兵遂大潰。裕以大眾攻克江陵,休之、宗之皆敗而走。魯軌留守石頭,見司馬休之眾潰大敗,料事不濟,不敢接戰,來守石城。劉裕直遣兵攻破石城,休之與魯宗之、軌等懼走奔秦。宗之素得民心,士民爭為之衛送出境,追兵盡境而還。
  休之至長安,拜降秦王。興以為揚州刺史,使侵擾襄陽;復使宗之將兵克襄陽。未至,宗之已卒。
  劉裕知休之奔降於秦,乃令眾將還建康,奏帝以穆之為左僕射。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00:2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