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8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道教經典《抱朴子》外篇.57.仁明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22 13:31: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經典《抱朴子》外篇.57.仁明

《抱朴子》外篇.57.仁明

抱朴子曰:門人共論仁明之先後, 各據所見, 乃以諮餘. 餘告之曰:“三光華象者乾也, 厚載無窮者坤也, 乾有仁而兼明, 坤有仁而無明. 卑高之數, 不以邈乎! 夫唯聖人, 與天合德. 故唐堯以欽明冠典, 仲尼以明義首篇. 明明在上, 元首之尊稱也. 明哲保身, 大雅之絕踪也. 蟲口月飛蠕動, 亦能有仁. 故其意愛弘於長育, 哀傷著於啁噍. 然赴阬阱而無猜, 入罻羅而不覺. 有仁無明, 故並趨禍而攸失熾, 潛景以易咀生, 結棟宇以免巢穴, 選禾稼以代毒烈, 製衣裳以改裸飾. 後舟楫以濟不通, 服牛馬以息負步, 序等威以鎮禍亂, 造器械以戒不虞, 創書契以治百官, 制禮律以肅風教, 皆大明之所為, 非偏人之所能辯也.

“夫心不違仁而明不經國, 危亡之禍, 無以杜遏, 亦可知矣. 夫料盛衰於未兆, 探機事於無形, 指倚伏於理外, 距浸潤於根生者, 明之功也. 垂惻隱於昆蟲, 雖見犯而不校, 睹觳觫而改牲, 避行葦而不蹈者, 仁之事也. 爾則明者才也, 行者行也. 殺身成仁之行可力為, 而至鑑玄測幽之明難亡假. 精粗之分, 居然殊矣. 夫體不忍之仁, 無臧否之明, 則心惑偽真, 神亂朱紫, 思算不分, 邪正不識. 不遠安危, 則一身之不保, 何暇立以濟物乎! 昔姬公非無友於之愛, 而涕泣以滅親;石石昔非無天性之慈, 而割私以奉公. 蓋明見事體, 不溺近情, 遂為純臣. 以義斷恩, 舍仁用明, 以計抑仁, 仁可時廢而明不可無也. 湯武逆取順守, 誠不仁也. 應天革命, 以其明也. 徐偃修仁以朝同班, 外墜城池之險, 內無戈甲之備, 亡國破家, 不明之禍也.”

門人曰:“仲尼嘆仁為任重而道遠, 又云, 人而不仁如禮何? 若聖與仁, 則吾豈敢! 孟子曰, 仁, 宅也;義, 路也. 人無惻隱之心, 非仁也. 三代得天下以仁, 失天下以不仁. 此皆聖賢之格言, 竹素之顯證也. 而先生貴明, 未見典據. 小子蔽暗, 竊所惑焉.”

抱朴子答曰:“古人云, 好仁不好學, 其蔽也愚. 子近之矣. 曩六國相吞, 豺虎力競, 高權詐而下道德, 尚殺伐而廢退讓,孟生方欲抑頓貪殘, 褒隆仁義, 安得不勤勤諄諄, 獨稱仁邪? 然未有片言, 雲仁勝明也. 譬猶疫癘之時, 醫巫為貴, 異口同辭,唯論藥石, 豈可便謂針艾之伎, 過於長生久視之道乎? 且吾以為仁明之事, 布於方策, 直欲切理示, 大較精神, 舉一隅耳. 而子猶日用而不知, 雲明事之無據乎! 乾稱大明終始, 六位時成. 是立天以明, 無不包也. 坤雲至哉萬物資生, 是地德仁, 承順而已.先後之理, 不亦炳然! 《詩》雲, 明明上天, 照臨下土. 明明天子, 令問不已. '《易》曰, 王明並受其福. 幽贊神明, 神而明之. 此則明之與神合體, 誠非純仁, 所能企擬也. 孔子曰'聰明神武', 不云'聰仁', 又曰'昔者明王之治天下', 不曰'仁王'. 《春秋傳》曰:'明德惟磬', 不云'仁德'. 《書》雲'元首明哉', 不曰'仁哉'. 老子嘆上士, 則曰'明白四達', 其說衰薄, 則曰'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易》曰'王者南面向明', 不云'向仁'也. 我欲仁, 斯仁至矣. 又曰'為仁由己', 斯則人人可為之也. 至於聰明, 何可督哉! 故孟子云, 凡見赤子將入井, 莫不趨而救之. 以此觀之, 則莫不有仁心, 但厚薄之間, 而聰明之分時而有耳. 昔崔杼不殺晏嬰, 晏嬰謂杼為大不仁, 而有小仁. 然則奸臣賊子, 猶能有仁矣.”

門人又曰:“《易》稱立人之道, 曰仁與義, 然則人莫大於仁也.” 抱朴子答曰:“所以云爾者, 以為仁在於行, 行可力為, 而明入於神, 必須天授之才, 非所以訓故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0 03:3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