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7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震撼人心的鋼鐵墳墓!蘇聯太空梭廠房內景 [複製連結]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6-23 09:00:0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近日,一位俄羅斯網友獲准進入拜科努爾太空梭廠房拍攝,經過幾十年荒廢後,這寄託著蘇聯征服太空偉大夢想的太空梭已經積滿了灰塵和垃圾。照片發表在俄羅斯社交媒體上,標題:《在神的沉睡之地》,有一位俄羅斯轉載者的標題似乎更能說明這一場景的含義:《偉大夢想的鋼鐵墳墓》。以下為新科動漫論壇網友kgb1986翻譯的博文,我們就隨著拍攝者的目光,憑弔一下這個偉大的夢想吧。

2015年6月2日,是世界宇航員的搖籃以及我國(注,原作者應該是俄羅斯人)最大的航太港——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建立60周年的日子。在這幾十年當中,在它的這片土地上曾試驗過各式各樣眾多的航天器,而其中的巔峰之作就是“能源--暴風雪”系統。只是歷史有著自己的路,計畫還在“繈褓”之中即夭折了。

20多年前,兩架太空梭(注,後面會詳說這是哪兩架太空梭)就此與燦漫的星空隔絕開來,裝配維護綜合體沉重的滑動門最後一次被合上了。(當時)有這麼一句略微譏諷的話:生出那些本要遨遊星辰大海之人的地方,如今卻成了這些人的墳墓。





廠房外景

裝配維護綜合體大概是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最大的建築物了。它是由伊熱夫斯克的普利卡姆斯克工業企業設計研究所(注,Прикам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其中Прикамский應該是個叫普利卡姆斯克的地名)設計,長132米,高62米。端部有滾移設施——簡單的說就是巨大的滑動門。其中最大的那扇尺寸有42X36米,足夠“蟈蟈”(注,指工作人員)帶著“能源”火箭航太綜合體(注,指數個航天器組成的成套裝置)和裝在它上面的太空梭通過了。





廠房內複雜的起重機和結構

如今在裝配維護綜合體內的兩架太空梭,一架是原本用於發射的“暴風雪”太空梭2號機,一架則是技術模型機。不過,儘管後者是模型機,但裡裡外外和真正的太空梭並沒有什麼差別。由於兩架太空梭現在的狀況均不是最佳的,所以它們互為補充(注,應該指通過拆卸零件保持完整性)。

譯者補充的話:廠房中用於發射的那架,是“暴風雪”系列的2號機“風暴”號太空梭(產品編號1.02,在有的資料裡面稱它為“小鳥”號),蘇聯解體前已完成95%-97%。原計劃1992年升空後進行該系列的第二次無人控制自動飛行,並與“和平”號空間站進行對接,後因蘇聯解體而閒置,成為哈薩克





技術模型機(生產編號0.15),用於模擬和演練發射前準備工作(加注燃料,試裝-對接工作等等)的驗證機,蘇聯解體後閒置,現在也為哈薩克財產。

現在我們向下走一點,然後環顧下廠房大廳四周。在第二滑動門(小滑動門)的下方有一個絕佳的觀察位置。





在裝配維護綜合體的側牆上掛滿了十餘個配備了液壓傳動裝置的下放式或回轉式技術平臺。這些平臺對於在不同高度開展的各類工作來說是必要的——為了不觸碰(太空梭的)隔熱瓦。這兒還有一個乘員(宇航員)用閘門--舷梯,使用它可以到達太空船的舷側。

















忍不住了,放任自己發兩張歷史照片出來吧,在這上面可以看到(當年)技術平臺的運用。照片是從Buran.ru網站上找來的。

















當年的廠房

我們朝下向著太空梭走去。太空梭不是放置在路面上,而是放置在可移動的托架上,托架底部卡入了軌道中,因此可以沿著軌道移動。在機鼻前方聳立著其它一些技術平臺,是用來靠近座艙和發動機的(注,應該是指太空梭前端的姿態控制發動機),這些平臺和托架上的太空梭一樣,都能夠借助軌道前後移動。

















时间和人们都没能保护好航天飞机,它们的现状十分可悲。部分隔热瓦脱落,座舱玻璃破碎,机翼和机身上覆盖着厚厚一层积累了二十余年的鸟类排泄物。

















在工作中止的那一刻,“風暴”號太空梭的完成度已經達到95%。除了隔熱瓦塗裝上的區別外,它與技術模型機的不同之處還在於機鼻內已經安裝有姿態控制發動機。

在尾部,“風暴”號已經失去了減速傘艙,但是發動機裝置仍然十分完整。

















歷史是螺旋運動的。這是一次又一次重複的客觀過程。可以為已經失去的時間感到遺憾,可以為昔日的偉大趕到悲痛,但在此之上的現實仍然是——俄羅斯正迅速地喪失現代航太大國的地位。已經20多年了,但我國什麼真正的新東西都沒有造出過,還在繼續吃著蘇聯的老本。一味地進行著老舊半成品改進,而所有其它的——要麼只停留在口頭上,要麼只停留在紙面上。毫無疑問的是,顯赫的過去還能夠讓宇宙馬夫再航行個十年,但等到那時,中國的火箭已不再會逾越自身可靠性的應有界限(注,應是指火箭技術成熟可靠了),已不再會傾注費用向軌道上輸送載荷(注,應是指實力雄厚了)。

宇宙航行中的浪漫主義情懷已經消逝,只留下了乾巴巴的財政統計數字。那為什麼要為太空花費萬億,既然它並不能夠帶來眼前的利潤?(注,這是原作者的設問)

在政治體系對立的年代,兩個超級大國的競賽對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起著有益的影響。能實現的軍事實踐和意識形態實踐造就了各式各樣的方案。是的,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沒能進入到圖紙階段和模型階段,但那些通過了試驗和委員會過濾篩選的,都得到了無限的(注,指不計代價)支持。

蘇聯多次使用太空船(注,指太空梭)的未來並不是在它們誕生之前就預定好的。儘管此類發射有著巨大的財政耗費,但它們曾能夠長久地堅守在世界舞臺上,並朝著未來的天際提供向量。





~~~~~~~~~~~~~~~~~~~~~~~~~~~~~~~~~~~~~~~~~~~~~~~~~~~~~~~~~

起來吧,我的神!從灰燼中站立起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5 20:2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