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古老的法則,不變的愛 [複製連結]

Rank: 5Rank: 5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7-14 09:45: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a04b37 於 2015-7-14 09:50 編輯

不論是否認同天主教,很多人對天主教的認識是從「慈善機構」出發,在他們的認知中「教會是有錢、有愛心的慈善機構」。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對天主教的印象截然不同,覺得教會的慈善行動並不明顯,尤其是在遇到天災人禍的突發事件,天主教的腳步似乎總是慢半拍。國際間發生重大災難,電視頻道舉辦募款賑災的節目,天主教人士都不是主角,甚至連配角都談不上。這讓許多熱心行善的人不免心急,為什麼教會團體不展現行動力?

使命與使者

     造物主造了天地後,又以各種方法照顧大地,其中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交付人類一項神聖使命---做大地的管理者;而各時代各地方的人也大多能不負所託地有效治理大地。可是天主沒有承諾讓人類免於大自然的災害,而人的私心與怠惰也在所難免,所以治理大地的責任並不輕鬆。多少個世紀過去了,世界就在複雜的人性矛盾、突然降下的災難、形形色色的人謀不臧、硝煙四起的戰亂中……年復一年。

     但是,人類也並沒有忘記管理大地的天命,天主的子民---教會更經常自我提醒,在人間彰顯天主的慈愛是自己刻不容緩的責任,也不斷思考各種計畫並勉力執行,期望善用從天主所領受的一切,尤其願為黑暗中的人群點燃燭光。天主教運用有組織有系統的計畫,以具體行動推展這個愛的使命,多少世代、多少地方也確實見證了教會團體愛的任務,從現實生活面傳述聖經的內涵,如:上主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信,治療破碎了的心靈,向俘虜宣告自由……宣佈上主恩慈的喜年……(依61:1~2、路4:18~19)或如「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故事(路10:25~37)……。

為愛奔走天涯

     教會沒有停止傳達天主是愛的訊息,而最務實的方法就是投身社會公益,成立機構執行計畫,天主教國際明愛會(Caritas Internationlis)可說是最具代表的一個組織。這個跨國際、跨時代的天主教慈善機構,歷經風霜與戰亂,猶如使徒的雙足奔馳天涯海角,傳遞天主的慈愛與正義,以實質行動照顧弱勢者。全球七大洲,除了南極洲,都涵蓋於明愛會所服務的範圍內,目前全球有162個會員國,但實際上明愛會所在的國家和地區超過200個以上,分佈的地區如下:

中非與東非地區        非洲地區所遭遇的問題主要為移民、貿易公平性、政局穩定性、人道主義不足及愛滋病氾濫。明愛會在這裡最重要而特有的工作就是愛滋病防治,在這方面的努力也最有成效。
非洲大陸地區        這個地區地共有45個明愛會進行國內服務,工作項目集中於經濟發展、維護正義、建立和平及推行人道主義,尤其是在達爾富(Darfur)、剛果、辛巴威、中非共和國。
亞洲地區        明愛會在亞洲地區的重點工作在於加強會員間的合作關係,共同面對資源缺乏、惡劣天候、地震洪水乾旱等天然災害問題,如2004年的海嘯衝擊至今影響猶存。明愛會也透過宗教交談的管道做為促進和平的方法。
歐洲地區        明愛會的48個組織致力於貧窮與社會平等、移民服務等工作範圍,以及歐盟內外的庇護工作,與歐盟會員國、國家與私人團體共同合作。
拉丁美洲        明愛會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陪伴許多國家中貧窮的人度過了半世紀,在這裡的主要工作為幫助移民、衛生保建工作,人道救援的正義和平訴求。推動工作主要是依靠許多願意貢獻知識與時間的志工。
北美洲        北美明愛會有較完備的組織,分四個組織採聯合與分工的方式從不同領域提供服務:美國明愛會(CCUSA)、天主教人類發展運動(CCHD)、天主教救援服務(CRS)、加拿大天主教和平發展組織(CCODP)。所有會員組織的工作重點都放在強化弱勢者的能力,注重天主教正義問題,同時也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攜手面對共同的首要任務,如移民問題。
大洋洲        大洋洲包括澳洲、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東加王國,是明愛會最新加入的地區,從1999在威靈頓舉行第一屆地區會議可見其新鮮的程度。這裡所使用的語言涵蓋全球的四分之三,原住民人種最多,各地移民也不少。明愛會的主要工作在於氣候變遷、答覆緊急情況,建立和平與謀求成長。

一種神奇的力量

     從明愛會的組織與規劃可知,這個遍佈國際的非營利團體,是跨越種族與宗教的團體。是什麼因素使這個跨國際的天主教慈善機構,在各種天災人禍中始終屹立。現任美國明愛會主席,四年前由教宗任命領導美國明愛會及所屬慈善機構,同時也身兼國際明愛會副主席的施愛德神父(Fr. Larry Snyder),今年二月間訪台時,與台灣明愛會一場座談中,他以美國明愛會為例,說明這個全球非營利組織的概況。

     1910年正式成立於華府美國天主教大學校園內的美國明愛會,最初目的是推動教區的慈善工作邁向正式的社會公益,激勵慈善使命的團體意識,成為「窮人的代言人」。就法律層面來看,美國明愛會正式成立至今不過百年,但就歷史層面來看,天主教的慈善工作可追溯到1727年吳甦樂會修女(Ursuline Sisters)在紐奧良成立第一所孤兒院、設置名譽受損婦女的收容所,及開辦診療所,教會就已展現愛與慈善的行動力了。今日美國200個教區中有176個教區設有明愛會,全美分會超過1700個。

     美國明愛會是專業性的組織,以建構會員網絡的整體計畫,發揮群策群力的效果,推動各項發展計畫。在美國明愛會是一個對內的組織,所服務的對象為美國境內的人,是國內募款活動的代表,65%的工作經費來自政府補助。建構網絡廣設各地的服務單位,目的是透過廣泛的服務網,為迫切需要的人提供真正的需要。所以,也可視明愛會為一種運動,是一個以宏觀角度共同分擔使命的團體,與窮人站在一起,致力於世界大同的理想。

     歐巴馬總統上任不久,宣布成立一個信仰與社區合作委員會的新機構,邀請了二十五位不同修會、團體、政黨的全國代表前往白宮,同時任命美國明愛會主席施愛德神父擔任與政府合作的天主教代表,由此也可見美國明愛會受重視的程度。

     從2007年美國明愛會的全年工作統計,我們可略知這個龐大的組織在美國境內的概況:

項目                人數                        方式
提供飲食        6,533,080人          透過食物銀行分送食物、直接以行動餐車上街供餐、舉辦聚餐、送餐到特定家庭,及其他形式的飲食供應。
凝聚社團        3,482,216人        從社會支持系統提供相關服務、透過教育與延伸教育方式運作、推動社區服務、提供與健康相關的服務。
團結家庭        1,156,240人        諮商與心理健康諮詢、解決移民問題、協助各種成癮者、安置難民、照顧懷孕婦女、協助領養子女。
安頓住宿        532,869人                提供諮詢管道,按需要給予協助、安頓臨時居所、提供永久居所、照管居家生活、協助度過遷居過度期。
行動的精神意涵

     以明愛會的服務項目來看,與一般慈善工作的內容似乎大同小異,但教會在關照物質所需的同時,十分注意精神意涵,對精神支持面的關注不亞於物質的供應,在服務品質方面,強調尊重與實際需要並重,最清楚的一個原則就是:強化受服務者自身的基本能力,這對貧弱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讓他們從匱乏與困難中找回人性的尊嚴,體認人是按天主肖像所造的尊貴。

     在現行社會體制內倡導正義是明愛會所依循的工作方向,美國明愛會在社會架構下整合教會力量,並尋求與其他心懷善意人士共同攜手服務人群的各種可能。在追求整體社會正義的過程中,明愛會的各項行動扮演了維護與轉化社會正義的角色,所以面臨不義,明愛會也不排除會有改變社會體制的動作,尤其是為無法維護自己正義的人伸張正義。所以,看似普通的飲食供應或住宿安頓,其實在社會關係的面向中有增加社會深度的作用,對改善貧窮更具意義與效果。

     責任與態度使得明愛會在教會定位方面有提升教會能見度的效果,也見證了教會的社會使命。不過當理念落實於現實環境中,一樣會面臨到質疑與挑戰。舉例來說,2005年卡崔娜颶風橫掃墨西灣區,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損失最慘痛的天災,先進國家的美國一樣不能避免災後重建工作的千頭萬緒,而災難的最大考驗恐怕不只是外在損失,更在於人心的騷動。不滿重建工作效率的人交相指責,其中一個矛頭就指向天主教的行動力,教會內外很多人不斷詰問「天主教在哪裡?」直到看到天主教救災行動的清楚數據,大家才發現,原來天主教在災後重建的工作中並未缺席,一直沉默而有效的付出。

沒有宣傳的行動≠沒有行動

     「沒有宣傳的行動」很容易被劃上「沒有行動」的等號。所以明愛會瞭解,必須顧及人際的共融和參與,使天主教慈善行動產生效果,在彼此溝通與互動的過程中,讓人知道天主教慈善工作的資源與能量,讓眾人的參與彰顯教會能見度,而看見教會,也就能讓人看到天主了。

     關於這一點,台灣明愛會的感觸更深。就規模、人力、財力、工作性質而言,明愛會在台灣完全不能與在美國相比。而中國傳統「為善不欲人知」的思想,及聖經「當你施捨時,不可在前面吹號……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捨隱而不露……」(瑪6:1~4)的教導,使得明愛會在台灣的行動顯得低調,因此社會能見度不高。然而沒有鎂光燈或麥克風,不表示沒有服務熱忱,也不代表沒有行動。成立於1969年的台灣明愛會,四十年來用來自心火的燭光照亮許多陰暗的角落,不論有沒有掌聲,始終如一,當鎂光燈撤去,新聞報導寂靜後,災區的人依然生活在那裡,而明愛會的團隊雖小,持續的關懷總不間斷。至於是否需要宣傳行動?對實際投入服務行列的人而言,應屬次要的考慮。

共同面對貧窮

     貧窮在人類歷史中未曾絕跡過,而這正是大地管理者運用智慧及促進成長的契機。分配不均導致的匱乏,需要靠拯救貧窮來彌補缺口,這是社會經濟面的重要議題及行動。從人類長期歷史來看,各時代各地方似乎總會有所匱乏,這當然成為治理大地的人類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資源共享是聖經時代就有的概念,「在你中間有了一個窮人,又是你的兄弟,對這窮苦的兄弟,不可心硬,不可袖手旁觀,應向他伸手,凡他所需要的儘量借給他。……供給他時,不應傷心,……。既然在這地上總少不了窮人,為此我吩咐你說:對你地區內困苦貧窮兄弟,你應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申命紀15:7~8,10~11)這段說明是最清楚的一段。猶太傳統(Tzedakah)直接要求施捨窮人,並界定有關施捨的八種情況:因規定而施捨非心甘情願、施予不足但誠意夠、對所要求的施捨恰如其分、施與受者彼此認識、受惠者知道施惠者而施惠者不知受惠者、施惠者認識受惠者但受惠者不知施惠者、施與受者彼此都不知對方、借貸窮人給予支持。

     時代再怎麼進步,仍沒有一套理想的方法排除貧富不均的問題,而許多古老的法則在今日依舊是放諸四海皆準。以愛為出發點的法則自然歷久不衰。天主教的慈善工作所奉行的古老法則,就是天主不變的愛。⊕



轉載自恒毅雙月刊552期2009年4月.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2 14:1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