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118|回覆: 2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武大觀] 中華民國版海公羊 海劍羚飛彈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8-14 16:45: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6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8-14 20:54 編輯

我國最新研發的海劍羚飛彈(其實是天劍1行的最新版 )我覺得好像蠻不錯的
未來似乎是要先裝在沱江艦上測試,在來應該會先裝在拉法葉上(跟海劍2一起八)然後成攻級
,紀德級和迅2計畫的船上了八( 真期待)
                                                            感謝中科院的各位


                           
                                        (影片我覺得還不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能天使(四級)

迷一樣的人物

Rank: 7Rank: 7Rank: 7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8-14 17:59:31 |只看該作者
影片上用海劍羚飛彈替代方陣快砲個人感覺不太好.畢竟方陣快砲已有許多實戰經驗海劍羚飛彈沒有可靠度讓人擔心.如較大型軍艦2者一起裝最好

點評

eszerfrm  主要問題點在於,方陣的射程太短,那個風險非常高  發表於 2015-8-19 21:18:17
eszerfrm  看來樓主沒看超級戰艦或是次元艦隊,哈哈好啦我不開玩笑  發表於 2015-8-19 21:17:49
dddd1104  會裝到兩種近迫武器的 通常都是大船了吧 雖然方陣也攔截過超音速靶機 不過射程太短 而且沒幾秒就沒子彈了~  發表於 2015-8-17 18:15:48
澗水藍  中華民國海軍要的是多目標接戰能力,靠方陣顯然不夠。  發表於 2015-8-15 16:56:35
bhx987  快砲射程太短而且一次只能攔截一枚,多目標時就會來不及反應且反應時間太短,歐美不是笨蛋  發表於 2015-8-15 16:43:54
不是你的菜.不要掀鍋蓋
不是你的神.不要求依賴
不是你的貨.不要隨便賣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5-8-15 00:15:23 |只看該作者
為何飛彈不用垂直發射.才能載運更多...

點評

youngmax  而且美國也是以公羊為純粹近迫飛彈,ESSM為近迫兼短程防空飛彈,兩種射程級別有差。台灣還沒向美國買過垂直發射系統,所以沒有ESSM。  發表於 2015-8-29 04:12:47
youngmax  dddd兄ESSM就是啊,垂直發射還有一個缺點是,發射箱必須嵌入船體,導致船體沒一定大小的船,船身深度可能不夠。就算夠,夠深的區域可能插不了幾管  發表於 2015-8-29 04:09:09
一代英豪  也不是沒有,以色列的鐵芎系列就是垂發的近迫武器防禦系統  發表於 2015-8-21 23:48:14
georgebogo  垂直發射後,必須先在空中進行轉向,再朝目標前進,這不但耗損彈體燃料外,對分秒必爭的近迫防禦,更是是雪上加霜啊!!  發表於 2015-8-19 11:27:07
dddd1104  世界上還沒出現垂直發射的近迫武器系統吧~  發表於 2015-8-17 18:10:19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5-8-15 01:46:21 |只看該作者
K988 發表於 2015-8-14 17:59  
影片上用海劍羚飛彈替代方陣快砲個人感覺不太好.畢竟方陣快砲已有許多實戰經驗海劍羚飛彈沒有可靠度讓人擔 ...


例如磐石艦嗎? 這種補給艦一次裝兩種近距離防禦武器感覺生存機率會大大提升

當人道救援的時候 順便也可以出去裝展示國力

Rank: 2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5-8-15 13:33:26 |只看該作者
ha5853 發表於 2015-8-15 00:15  
為何飛彈不用垂直發射.才能載運更多...

沒必要用垂直發射空間不夠再挖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5-8-15 15:56:58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海劍羚飛彈可以配置我國的大型船隻上如:盤石艦或是武夷艦都該配置

Rank: 2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5-8-15 16:14:39 |只看該作者
影片拍的不錯,中科院值得鼓勵,美國的海公羊也沒有百分百的命中率,自制武器總比外購的好,中科院加油。

Rank: 4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5-8-15 16:19:48 |只看該作者
雖然我也希望這型海劍羚飛彈有這麼強的戰力,
但對手也不是紙糊的,敵艦也有同級的武器,
裝在沱江艦上能起碼自保就達標了,
別想要一次擊毀四枚反艦飛彈/兩架SU-27/一艘戰艦了,
沱江艦是以自身較小的雷達截面積,偽裝為漁船接近敵艦,
接受戰管指揮及雷達輔助,發射雄二或雄三反艦飛彈,
打完一輪後就暴露位置了,
接著就是高速回航,
不會主動與戰艦及戰機直接接戰的,
不敢指望這型海劍羚飛彈有如此神奇的表現!

點評

dddd1104  不過因為整部片的重點是在介紹飛彈 其他擊落戰機打沉052D那只是影片演出而已~ 根本沒有討論價值 會在那部分做文章的 只有大陸人跟無聊人而已~  發表於 2015-8-17 18:19:35
dddd1104  在大陸論壇吧 這部片很多地方都不合理 稍微懂得人一看就知道~  發表於 2015-8-17 18:17:43
sohoman  不然小小艦體哪能夠提供那麼強大防護,幾乎由母艦資料鍊提供目標資料。  發表於 2015-8-16 15:46:36
sohoman  沱江艦是我大型艦的護衛船爾以,一次至少數艘,在外圍保護。  發表於 2015-8-16 15:40:17
db123  這我知道,不過不該以我方最佳狀況對比敵方最差狀況,這影片已經在他處論壇引爆爭論了!  發表於 2015-8-16 14:05:53

Rank: 2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5-8-15 20:31:2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5-8-15 23:29 編輯

轉帖一下:

專家梅復興就目前對「海劍羚飛彈系統」極有限所知,他個人歸納出以下幾點觀察與大家分享:

1.)「海劍羚」飛彈的「影像式紅外線尋標器」應該是使用焦平陣列(Focal Plane Array/FPA)感測器。比起之前(例如海欉或天劍一的)掃描式紅外線偵測器,影像式陣列不僅可感應紅外線訊號強度上的差異,有效感測距離較長,更能藉由紅外線訊號的某些特性來分辨目標vs.環境雜訊或人爲干擾,從而具有較強的抗紅外線反制能力。

我們目前對「海劍羚飛彈系統」的確切技術規格一無所知,但其「影像式紅外線尋標器」保守研判應為128x128焦平陣列。這基本上與AIM-9X的尋標器(1990年代中後期技術世代)相當,就科技水準而言應該與RAM Block 1相近、甚至略優。當然,2015年的訊號/影像處理軟硬體均勢必遠比RAM Block 1研發完成的年代要先進。

然而,影像式尋標系統訊號整合所需時間較傳統紅外線偵測器普遍要長,理論上可能需要多至10倍的積分處理時間,可能超過10毫秒。先進的高能量訊號處理器雖可縮短絕對反應時間,但影像式尋標器對彈體的穩定性要求還是要比舊式的紅外線尋標器為高。


2.) 與美國「公羊」飛彈( RIM-116 Rolling Airframe Missile/RAM)不同的是,海劍羚的彈體並不滾轉。RAM當初設計之所以需要滾轉,一來因其雙模尋標頭上只有二組超外差(被動射頻接收)天綫,彈體滾轉一來可提供較完整的訊號接收涵蓋,二來也可增進(沒有尾翼之)彈體飛行穩定性,同時尚可減少飛彈所需之控制翼面(減輕重量)。從影片中可見,海劍羚彈的尾部控制採用了沒有陀螺舵(滾轉副翼)的自轉翼組,彈體本身並不滾轉。然因海劍羚彈沒有類似RAM的被動射頻天線,所以這並不影響尋標作業。 海劍羚彈採用此設計之主要目的顯然係配合換裝「影像式紅外線尋標器」所導致的較高彈體穩定需求度。自轉式尾翼可減低彈體振蕩與搖晃,並大幅簡化彈體的滾轉控制,提高飛行穩定性,同時縮減控制翼面大小,減低飛彈的整體尺寸與重量。


3.) 海劍羚裝有「資料鏈接收機」,表示應設有數位自動駕駛儀,可透過指揮導控。這使得該彈具有發射後鎖定 (LOAL) 之能力,也可於發射後提供飛彈更新目標位置,以優化攔截飛行路徑,有助增加飛彈有效攔截射程暨或保留較佳末端攔截動能。我們幾乎可以斷言,(假設)海劍羚彈仍使用天劍一現有的發動機,其有效射程也會長於陸射型的劍一彈(約9 公里,與RAM Block 1 相當)。


4.) 海劍羚系統採用美制方陣快砲基座,以16管發射箱取代20公釐砲塔。使用美海軍制式的基座固然有其(重量,空間足跡,電力等)限制,但也有可靠耐用,易於安裝,後勤保修體系已完備等優點。

拆除砲塔意味著喪失了方陣系統原有的射控雷達,雖在基座左側加裝有光電追蹤儀,但對空搜索與目獲主要還是得倚靠其他的艦載偵測系統。這表示海劍羚系統必須仰賴與艦艇之戰鬥(指揮)系統整合,不像方陣快砲或海公羊系統那樣具自屬射控能力並可獨立作業。但與戰系暨其他艦載偵測/電子系統整合的好處則是偵測手段較多樣化、蒐索範圍廣、目獲機率與目標辨識能力較強。

海軍主戰兵力上的對空蒐索雷達整體性能應優於方陣之雷達,天線位置也多半高於方陣的雷達(是以看的更遠,尤其對低空來襲目標)。視情況,艦上戰系可依雷情“提示”海劍羚系統之光電儀追蹤目標,然後發射飛彈、以紅外線全程歸向模式接戰。或者可直接以雷達目標位置為發射依據,然後再透過資料鏈指揮在空的飛彈進行射後鎖定(LOAL)。理論上,裝備精密電戰系統(例如SLQ-32)的艦艇甚至還可以電戰天線所接收到的(來襲飛彈主動雷達尋標器)訊號做為發射海劍羚之方位依據;事實上,RAM飛彈系統原始設計的接戰構想就是如此。只不過,海劍羚還有RAM (至少Block 1)所不具備的數據鏈射後更新/指揮功能!

中科院所公布的影片其實應該只是概念的示意,並非「海劍羚」或「海劍二」之實際完整構型。譬如說,以「沱江級艦」在片中所顯示裝備之雷達及相關導引設施,恐怕無法完成片中所展示的對空接戰。不過,相關(具3D功能的)雷達等系統已在規劃測試中,在未來數年內應即可成熟上艦。


5.) 最後談談「海劍羚飛彈系統」這整個構想。個人認為,這是國軍近年來少見深具原創性與積極性的武器發展計劃。姑且不論該系統有多成功或整體性能究竟有多好,中科院(以及能夠提出構想需求,並同意出借方陣系統協助研發的海軍)敢於、能於將新技術融入現有武器系統,而創造出得以滿足嚴峻威脅所帶來迫切需求之自主解決方案,就是非常值得我們肯定的作為。老實說,中科院(與國軍)長年以來所欠缺的正是這種勇於嘗試創新的積極性。這也是此案最令人感到精彩之處!

「海劍羚」不僅飛彈的設計頗有巧思,也脫開中科院/國軍多年來始終在模仿、複製、追趕美軍已服役(並在技術上已落後半個到一個世代)系統之刻板模式,展現了一定的技術脈動掌握、自信與前瞻。連影片的製作也堪稱精緻,整體而言可說是個高品質的呈現。我們應該為中科院及海軍喝彩鼓勵、支持他們繼續努力克服(相信絕對還有很多)後續的困難!

點評

georgebogo  推專業分析  發表於 2015-8-19 11:31:34
m.j  這篇很不錯....很合理!!!  發表於 2015-8-15 20:55:49

Rank: 4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5-8-15 21:23:33 |只看該作者
海劍羚系統基座左側加裝的光電追蹤儀的視角是不是有問題????
發射箱擋住了右側相當大的角度吧.

點評

teamgod311  基座能旋轉360度,有差嗎?話說其方陣快砲新版也裝在右側,你怎麼不說他的光電會被遮住呢?XD  發表於 2015-8-15 22:33:40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23:2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