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800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兩岸畫梅第1人 蔣青融紀念展
被推崇為海峽兩岸畫梅第一人的蔣青融,今年4月病逝,民國38年他隻身隨軍隊來台,後來隱居梅山,對公益不吝大筆捐助,並義賣書畫成為梅山文教基金會創立的重要推手,基金會特別為他舉辦紀念展,展期至本月20日,並將發行紀念專輯。
蔣青融是湖南人,南京美專師範系畢業,民國38年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生活相當清苦,曾到淡水和台中等多處學校任教,民國53年到梅山國中擔任美術老師。
地方人士說,蔣青融定居梅山就是為了畫梅,從梅山到瑞里等山區,四處找尋梅樹的蹤跡,他畫的梅樹強調枝幹的美感,梅花反而只是配角。
中正大學中文系知名學者兼小說家王瓊玲,小時和蔣青融住很近,據她轉述,蔣青融曾提及畫梅是因貧窮買不起顏料,但又喜畫畫,只好選擇僅需用水墨的梅樹,畫桌是小學生不用的課桌拼揍而成,卻畫出獨特的風格,藝術界評蔣青融的松竹梅菊4君子都畫得很好,他的書法和水墨畫,一直是兩岸的熱門收藏。
他從外省青年流亡來台,壯年以後定居梅山,與村民融洽相處,有過艱苦的歲月,也有恬淡的生活,還有他最熱中的書畫和教學;蔣青融曾送給王瓊玲1副對聯「孤帆沈遠水,曉鐘過迴廊」,似乎是他一生的寫照。
蔣青融雖然隱居梅山,但書畫仍被發掘,國立台灣美術館等都有典藏其作品,他更大筆義賣書畫捐款蓋雲嘉區偏遠醫院,以及中國大陸偏鄉小學,還四度義賣募到上百萬元,成為梅山文教基金會順利成立的重要推手,基金會執行長許應典說,蔣青融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善舉,常到郵局匯款捐助弱勢民眾和團體。
蔣青融教學生書畫時,都以知名古人來肯定、鼓勵學生,從不打擊他們的信心,日前梅山文教基金會舉辦蔣青融追思會,知名的薪傳獎學者王鎮華、國策顧問黃光男等人都講到熱淚盈眶,黃光男表示,他在學時曾受蔣青融啟發,在藝術道路才有了正向的轉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