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
- 最後登錄
- 2021-7-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轉載
[漫步在沒有女巫的新北投]
新北投是位於大屯山腳下的一個美麗靜謐的小山城。北投,又分為新北投、舊北投;新北投是指日據時代才開發的新市區,而在舊北投在明末清初便有漢人墾荒。漢人最早出現在北投,是明永曆年間王錫褀開墾唭哩岸。康熙年間,郁永河渡海來台,在北投以布匹與原住民交換硫磺,並將所見所見聞詳細記載於「稗海遊記」中。而目前在北投能看到的人文史蹟,又以日據時代留下的最多。
日治時代的地熱谷
北投地名的由來很有趣,是當時平埔族的居民看見溫泉區域(應該是地熱谷)長年雲霧繚繞,稱這裡為【Patauw】,是女巫的意思,被認為那邊是女巫的居所,。之後漢人依照發音稱為此地為北投。
那就就讓我們在捷運北投站搭著彩繪列車出發到新北投吧!!這段路是台北捷運很短的支線,車速刻意放慢,可以看看窗外的風景,車廂內有有溫泉鄉氛圍的裝飾,讓你準備好心情,細細的來體會新北投。
新北投線最早是在1916年4月1日正式通車,新北投站當時稱為【新北投乘降場】,1937年改建過後的第二代站房落成。1988年7月15日隨著台鐵新北投線正式結束營運而廢止。拆除後的建材由民間購得,重建車站於彰化台灣民俗村內。最近北投人發起捐款活動要將新北投車站買回重建,或許有那麼一天原來的新北投車站會回到這裡重現它的風華。
一踏出捷運新北投站,對面就是【北投公園】了!北投公園興建於日治時代大正二年(1913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走進北投公園除了新蓋好的噴水池迎接你的到來,裡面還有日據時代建造的石拱橋以及噴水池(在市圖北投分館門口)。右方美麗造型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一定會吸引了你的目光。市圖北投分館落成於2006年,是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建築設計也屢獲國內外重要的建築大獎。
公園一角當是台灣第一家溫泉飯店【天狗庵】的所在地,目前在原址立了一個【湯煙天狗】紀念碑紀念。在天狗庵原址附近目前已改建成全台灣最高貴的溫泉飯店-【日勝生加賀屋】,旁邊就是早期的溫泉浴室【瀧乃湯】,瀧乃湯的外觀跟日治時代相差不大,庭園內有當時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北投遊覽的【皇太子殿下御渡涉紀念碑】,整體的氣氛讓人不禁發思古之幽情。當年由於天狗庵的設立後,附近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的開起了溫泉浴室或是飯店旅店,讓新北投迅速變成知名的溫泉鄉,民國五六十年代曾是那卡西藝人走唱的舞台。當時真的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啊。目前依然是溫泉飯店林立。
再往上走就可以看到日式英國風造型的洋樓,那就是【溫泉博物館】了。北投溫泉浴場原建於1913年6月17日,佔地約700坪,是兩層樓仿英式磚造建築,為當時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一樓為磚造浴池,二樓為木造休息區,並設有娛樂室等。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此浴場曾一度成為民眾服務社及游泳池,之後不再使用,任其荒廢。1995年,北投國小的 一群師生發現這棟建築具有保留意義與相當的歷史價值,幾經陳情都沒有下文,最後陳情書到了居住北投時任國大代表的許陽明手上,許陽明於是利用其與當時陳水扁市長的緊密關係,很快就指定成了三級古蹟,並與當地居民開始組成推動小組,推動成為「居民親手打造自己社區的博物館」。積極地向台北市政府申請,保留將這個公共溫泉浴場成為【北投溫泉博物館】。
溫泉博物館是一座英國風格的日本建築
溫泉博物館是免費參觀的,裡裡面有展出北投的過去先民生活軌跡,以及北投石特展。也可以參觀當時的和室休息區以及娛樂室以及大浴場,大浴場邊有美麗的彩繪玻璃窗,據說還是根據熱心民眾所拍的相片復原的。溫泉博物館目前是展示功能,並不能泡湯喔。
再往上走有個【千禧湯】,千禧湯建於2001年,正式名稱是【北投親水公園露天溫泉浴池】,是市政府公辦的浴池,以時段管理,蓋得古色古香的,大家想泡湯的可以來這裡。但是要著泳衣入湯。
配合新北投的人文景觀,【千禧湯】蓋得古色古香。【千禧湯】一共有六個浴池,男女混浴,所以需著泳裝泡湯。
在溫泉博物館以及千禧湯之間的一作日式房子叫做【梅庭】,是當年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目前已經整修完成對外開放了,也是免費參觀。入口處有于右任先生的手書【梅庭】銅門牌,內部改成展示館,有于右任先生的相關歷史展示,屋外有個不算小的風雅庭院,午後坐在一角,舒服愜意人生幾何啊!
休息夠了嗎?再往上走到了溫泉路上,可以先看看紅磚建築的天主堂,【新北投天主堂】建於1953年,是台灣極具歷史價值的教堂建築之一,建築優美非常值得駐足細細欣賞。
天主堂旁邊的【滿來溫泉拉麵】總是高朋滿座,長長的人龍讓你很難忽略它的存在。滿來拉麵賣的是改良過的日式拉麵,比較適合台灣人的口味,肚子餓了就來吃一碗吧,這裡的炸排骨相當好吃,很是推薦!!
吃飽了再往前走,可以看到刻著【普濟寺】的大石頭,走上旁邊的石階推開了小木門,十幾公尺的小參道走到底,左轉就看到一間日式廟宇靜靜的在那裡。園中種滿了茶花,每到冬末春初時開著滿園茶花非常美麗。
建於1905年的【普濟寺】是目前少數留下的日式廟宇建築,主神供奉的是【湯守觀音】,即守護溫泉的觀音菩薩,長期以來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在台灣日治時期,由於其信眾多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員工寄附,於是以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先生諡號:「鐵真」,命名為「鐵真院」,並在寺中設立「村上彰一翁碑」感念日治時代鐵道部村上彰一對北投溫泉的貢獻。。
普濟寺為台灣僅存的日式真言宗佛寺之一,外觀古樸淡雅,沒有琉璃及彩繪修飾,卻更顯得莊嚴肅穆,為典型的日本古式建築,已於民國87年正式列名為市定古蹟。寺院百年來歴經多次天災地變,期間更因921地震,造成屋頂塌陷的危機,經由文化局協助籌款竣修,才得以還原古蹟原貌,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普濟寺。
普濟寺為台灣僅存的日式真言宗佛寺之一
沿著溫泉路往前走就是銀光巷了,【銀光巷】是因為山下的【台銀宿舍】以及山上的【善光寺】所以稱為【銀光巷】。銀光巷是一條沿途是蓊鬱森林的山路,走在其上輕風吹拂很是快意舒服,大約15分鐘的路程就可以看見善光寺了,【善光寺】有一做很特別的印度式佛塔,供奉著佛骨舍利,前面的廣場可以鳥瞰北投地區,風景之優美令人神往。
善光寺鳥瞰北投地區很美很美
在滿來溫泉拉麵附近有不少知名的溫泉飯店,【地熱谷】就在不遠處。地熱谷以前叫做【地獄谷】,因長年蒸氣瀰漫、熱氣騰騰,使人聯想成恐怖的地獄。後來因為名稱令人畏懼而改名。地熱谷是台灣少見的硫磺及溫泉出口池,在日治時期,地熱谷被評為台灣八景十二勝之一,有【磺泉玉霧】美譽。原因是日出晨光照射在溫泉冒起的蒸氣,幻化出變化多端的光影,如身處如夢似幻的仙境當中。
地熱谷,是充滿很多人兒時回憶的地方。記得以前沿途都有著許多賣著鳥蛋雞蛋的小販,大家買了雞蛋找了一個溫泉露頭就煮起蛋來了。旁邊還有泡腳池可以泡腳,由於泉水溫度很高,常常都有人不小心燙傷,近年來已經改成只能參觀的溫泉公園了。
吟松閣的日式庭院
順著幽雅路一直往上走,這裡也林立了許多新舊的溫泉旅館飯店,【吟松閣】是其中歷史最優久的,已經被列為歷史建築的日式旅館,如果有經過不妨繞進去看看充滿日式風情的庭院與建築。
吟松閣附近就是【星乃湯】了,前身是提供給軍官使用的私人招待所,【星乃湯】又命名為【逸邨】,其「逸」字,指的就是當年國父孫中山(孫逸仙)也曾慕名到此地泡湯,對其泉質讚揚有加。 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名湯。
再往上走經過春天酒店不遠後就可以抵達【北投文物館】。北投文物館建於日治時期1920年,原為一座溫泉旅館「佳山旅館」,國民政府遷臺後由外交部接管,依序變為安置軍民的「佳山宿舍」,招待官員的「佳山招待所」,之後拍賣民間,由私人豪宅轉變為「臺灣民藝文物之家」,1984年正式改為「北投文物館」,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之一。
日治晚期本館的前身「佳山旅館」曾被日本軍方徵召,一度曾是「神風特攻隊」的招待所。優雅的環境曾吸引許多古裝國片在此借景拍攝,本館也因同名電影而有了「古月莊」的別號。時代遞嬗,雖經數度轉手更名,北投文物館美景如舊,但建築物日漸老化,為喚起大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自2002年起,福祿文化基金會,聘請古蹟修復相關領域專家,以5年多的時間依古法進行修復。
終於在2008年以煥然一新之姿重新對外開放。目前是以文物展覽、藝文表演、大型宴會場地租用、創意懷石料理、茶道課程學習,以及臺灣文創藝品展售等多元化經營。
文物館附近的【禪園】,建於日治時期。前身是日本【新高旅社】,用作招待當時的日本軍官商旅,也是神風特攻隊執行任務前最後一次享樂的地方。1949年之後卻成為抗日英雄張學良被軟禁的地方,種種歷史背景為這座典型的日式建築物憑添一份政治傳奇色彩。目前是少帥禪園餐廳在此地經營。
禪園附近還有一間有趣的小廟,叫做【不動明王石窟】。位於北投區幽雅路杏林巷內,為臺灣較少見的佛教石窟。
相傳在昭和時期該地一處有瀑布(即現稱的「不 動瀑布」)的所在,有一條巨蟒盤據,經常吞噬人畜,且出沒無常所以一直無法除去,當時日人於是回到日本接引不動明王一尊在此供奉,並開鑿石窟及搭建拜庭, 從此巨蟒為不動明王所鎮伏,不再危害生靈。北投不動明王石窟利用岩石鑿洞,內供奉石雕神像,三尊不動明王分置於向內漸高的三級階上。一九二五年日人左野莊 太郎為配合其所經營之溫泉旅館而倡建,規模小巧,前有手水臺及近來所建拜亭,洞旁清泉飛瀑,景色幽雅,可謂北投勝景之一。
看完了新北投重要的幾個自然、歷史、人文景點後。新北投其實還有許多有趣的景點以及故事等待你來品味以及發掘,這裡真的是很適合一日小旅行的好所在,大家有時間一定要來慢慢欣賞體會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