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3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800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有關創三15及聖母踏蛇的圖像
誤解者說有些天主教神學家,以創世記3:15(DouayRheims譯本)來作為支持天主教聖母為「共同救贖者」(co-redeemer)的理由。誤解者又說此節聖經中的sheshallcrushthyhead(她要踏碎蛇的頭顱)一句,是錯誤的翻譯因DouayRheims英文譯本是根據第四世紀天主教官方拉丁文譯本武加大聖經vulgute的錯誤翻譯來的,錯誤在於此句聖經原文的主詞是」masculine」(男性),不是」feminine」(女性),因此正確的翻譯是」Heshallbruiseyouonthehead」(他要踏碎蛇的頭顱,不是」she」(她)。由於這個錯誤的翻譯,引致天主教有很多瑪利亞踐踏蛇的圖像,實在不合聖經原意。讓小弟在此回應一下。
有關聖母的道理,是從屬於「基督學」的,換句話中,若沒有基督降生救贖的話,就不會有任何聖母的教義。聖母的一切絕不高過三位一體的天主。Co-redeemer(共救贖者)一詞,當以此角度來理解(見拙作「聖母代求與路8所載的耶穌拒見聖母」第7點)。在1996年由臺灣光啟社出版的(天主教)《神學辭典》第133條談及這問題時就指出:「梵二大公會議(1962-65)《教會》憲章也故意略過共救贖者的術語。到今天為止,它是個開放的問題,不是一則定斷的信理。」1997年10月5日第527期的「時代論壇」(一份香港的基督教週報)以「教廷拒絕加封聖母為‘共同救贖者’」為題,報導了梵蒂岡發言人澄清教宗不會考慮將聖母稱為「共同救贖者」。
天主教雖有教會訓導,並有理解聖經的原則,但其實,她無論在神學思考、解釋聖經等各方面仍給人很大的自由--你若不是公開表達一些「亂曬籠」的看法,基本上教會是不會干涉你的。天主教會內,其實是百花齊放的,不同的神學看法可以討論,最後教會接受某一個看法(或綜合多個看法而為一個較為全面的見解),才作出定斷。所以,如誤解者所言:「‘有些’天主教神學家(只是「有些」,不是教會官方的定斷)以創3:15來支持聖母為co-redeemer的理由」,不足為奇。
論及創3:15的原文和聖熱羅尼莫的拉丁通行本/武加大譯本(vulgute)「錯誤」翻譯一事,是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關於這節被稱為「原始福音」的聖經及那個代名詞應是He,還是She(有些會譯作They,或It),已有多不勝數的書籍和文章討論了。在此,小弟分享小小的資料。
首先,時至今日,舊約原文的希伯來文聖經,都沒有同一個版本,不同手抄本都有不同的講法,說原文用「HE」字,還要視乎你用那個版本。說它是個「HE」字,有可能只是因為大部份人都用「HE」字這個版本,人們選用它,當然有其論據,但仍不排除有主觀選擇的成分。
聖熱羅尼莫翻譯拉丁通行本/武加大譯本(vulgute)時,有個猶太拉比幫他解釋原文聖經,為何那拉比不解釋「HE」或「SHE」的問題,則不可而知(至少小弟不知)。
即使這個字本來就是HE,這亦是對的。《荒漠燃荊──乙年》論及創3:15時就指出:「3:15被稱為‘原始福音’:基於3:15敘述者說到蛇傷人的腳跟(不是要害),而人卻傷蛇的頭顱(頭是要害,可致命),他似乎在表達一分盼望──最終克勝‘蛇’的後裔(即邪惡的力量)。及後的啟示和新約進一步肯定這含糊的訊息。因此,一些古教父視3:15為‘原始福音’──舊約的第一個默西亞預言。據此而論,‘蛇的後裔’將藉默西亞踐踏魔鬼頭的人類(即‘厄娃的後裔’,因為‘後裔’一詞具團體的意思)戰勝,但更好說是默西亞──聖神受孕、由童貞瑪利亞所生的主耶穌基督(參閱依/賽7:14;瑪/太1:20-23;迦/加4:4-5)──祂是最後的亞當,以自身代表全人類,藉著苦難與死亡,祂毀滅握有死亡的權勢的魔鬼並消滅他的作為(參閱希2:14;若/約一3:8;默/啟12),除免世人的罪過(希9:29)。由此看來,人類要因著基督得勝魔鬼。」
大家都知道若望/約翰福音神學深□,書中構思精密,首尾呼應,又經常語帶雙關(甚至三、四關)。在若望/約翰筆下,耶穌稱瑪利亞為「女人」是曉有深意的,它具有三個象徵的意義:第一,代表以色列--默西亞/彌賽亞所由出的民族,第二,代表全人類的始祖「新的厄娃」--她的後裔(耶穌)要踏碎毒蛇的頭顱,使人類得到救贖,第三,教會--在十字架下,基督將代表著所有信眾的若望託付給她,她常與耶穌的門徒在一起(如:若/約2:1,11-12,19:25-27)。
正如思高聖經的詮釋所說的:若望/約翰「給我們指明了聖母是怎樣在救世的大工上與聖子合作。為此若(望)描寫耶穌的傳教生活是以聖母開始,描寫耶穌的苦難生活也是以聖母作結。」《清泉掬水──路加年》更指出:「耶穌向自己的母親說:‘女人’,這並不是含有甚麼輕視或拒絕的意味。...‘女人’一詞,按猶太人當時的習俗,有一種威嚴尊敬之意,況且‘女人’二字在舊約記載上具有一種神秘的意義;可能耶穌用這稱呼,是暗示瑪利亞在天國享有的特殊地位(創3:15;依/賽7:14;米5:2;默/啟12章;若/約19:25-27)。這樣若望顯明地要我們在這‘女人’稱呼上,看到象徵的意義:它象徵瑪利亞替代厄娃作天主聖子的母親(創2:23;3:15)。此外,若望在其默/啟示錄上,所見到的那位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榮冠的‘女人’(默/啟12:1)也是同一位‘女人’。由此可見,若望讓耶穌以‘女人’稱呼自己的母親,是提示讀者,那位在加納婚宴求耶穌扶助有急需的一對新人的‘女人’,和襄助耶穌打敗魔鬼,拯救人類,如今在天上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榮冠的女人,是同一位‘女人’。──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天主的以色列(迦6:16)的典型。」
既因瑪利亞這個「女人」有這麼豐富的意義,所以小弟認為(僅屬個人意見)天主教內有瑪利亞踐踏蛇的圖像,是沒問題的,在這個圖像上的聖母,小弟(個人意見)認為不僅可指她自己,也可以代表教會,亦可以代表全人類,她(們)也是蒙基督救贖,靠著祂的恩寵,得以勝過罪惡和魔鬼。
來源:天主教在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