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西方宗教生死觀(上) 生死學_宗教概論 [複製連結]

論壇顧問

手機分享家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影片分享精英勳章 成人短片直播區勳章 3C商品達人勳章 通訊產品達人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影像從心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家庭生活顧問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拍樂園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成人卡漫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另類圖片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綜合影片區卓越貢獻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顧問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歌神VIP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手機發帖狂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9-14 22:41: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為什麼要講宗教?各位從出生的剎那開始,到生命結束時,被兩種東西所管轄,一是政治,二是宗教,一出生要去報戶口,這就是政治,一出生有很多禮儀要做(例如:剃毛髮、收涎...等),這些動作是宗教的動作;也有很多是政治上的法律規定,所以一出生就被這兩種東西管制或是被「牽著走」,所以我們對宗教如果不去認識或不想認識的話,會比較麻煩,因為到了成年時,碰上的都是宗教(例如:初一、十五要拜拜...等)。

有同學是基督徒?(只有兩位),沒錯,按照宗教人數統計,大概是這樣而已,現在的基督教(新教)我們統稱泛基督教,一般在回答自己是基督徒時聲音都比較小,因為以前會被釘(在十字架上),會被丟到鬥獸場,所以很怕,這是開玩笑。

今天利用比較快的時間,將宗教上學術性的東西稍微看一下而已,因為學術上的東西每個人講的學理和方法都不大一樣,所以我們以概況的方式把它講完。

外國人而言一般對『人』與『超自然』的東西比較有興趣,所以在尼采哲學思想裡會有一個叫「超人學說」,因為人對於不能解釋的東西都可以叫做宗教,刻意從外國方面來看,大英百科講宗教,第一個就是講到的就是「上帝」;在台灣來講就是「玉皇上帝」,也就是「天公」;如果用其他的宗教來講,可能就不是「上帝」,例如在東方多神教裡可能就沒有這種一神講法,但是依大英百科的講法(一般叫西方的講法)或西方的來講宗教就是「上帝」。

大英百科有一個名詞:『Sprit』很麻煩,翻譯成:「精神」或「靈」,「神」在大英百科卻是放在「God上帝」的區域裡,在西方宗教有講到「靈」、「聖靈」;在東方有講到叫「魂」及「魄」(三魂七魄),因為存在『Sprit』這種問題,講起來「聖靈」比較偏於西方宗教;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就在宗教,任何解釋都不一樣。

「Religious」其實翻譯應該叫做「信仰」,在台灣稱呼基督教、天主教,但在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叫泛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正教(東正教)、新教(台灣講的基督教),奧古斯丁提到西方神學的一個很重要觀念,叫「三位一體」論,三位一體包括了「父」(上帝)、「子」(耶穌)與「聖靈」,三個結為一體是同格,而這個「三位一體」論已經爭論了二千年,因為埃及的正教不同意這種講法;耶穌是人也是神?這個問題吵了二千年,基督徒一定講基督是神,有人說「人吧?」,有這種疑問的人,在過去(西方教會的講法)這種人叫做「異端」,會被逐出去,因為所謂的「宗教」就是要有「信仰」(要”信”才會”仰”頭去看)。

我們從後面分析,所有源頭都是與「神」有關的問題,在東方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東方有「宗」字的解釋,有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祖宗」、「祖公」,所謂的「祖廟」就是指「祖先居處」,道教和佛教有一個基本問題,佛教拜佛但沒有拜祖先,而道教拜神、拜祖先,就差在這邊;那基督教有沒有對祖先的敬意?有!十誡第五誡裡面有提到要孝敬父母,所以很多人誤解西方宗教和東方的差異,因為沒有深刻去體會。

所以用中文翻譯的話,藉字會意這種講法:「宗」就是指我們的祖先,「教」就是祖先的教導,簡單的講法,「教」就是叫你要怎麼去做孝行,「宗」就是祖先,所以先人所走過的、所講的,我們去做追思或去做懷念,所以東方和西方的解釋就不一樣,因為東方宗教有「多神」的理論,差異就出來了,一個是多神,一個是叫一神,西方只有一個上帝。

在「三位一體」裡,若看國外的紀念碑,一般上面不會是放上帝,上帝是放在右邊,耶穌是放左邊,上面是聖靈(用鴿子代表),這三位一體位格一樣大,但是西元325年時在土耳其的尼西亞,教會訂了使徒信經,解釋「三位一體」時,因為聖靈是從「子」(耶穌)而出,問題就出現了,因為這句話而分出來一個「東正教」(由天主教分出來的),因為一個字的問題(有位格的大小問題)而分出東西教派,東方也是一樣,是「人」的問題而不是「神」的問題。

在東方我們沒有一個對「神」的表示,宗教是對祖先、是對先人,後來我們對先輩、前輩或是英雄,對國家有功的人就變成「神」了。在佛教也有所謂的宗教,是開磐的宗、宗派的宗,在佛教的「宗」和我們所謂的「宗」不一樣,我們的宗叫祖宗,佛教的宗叫宗派。

在宗教生死觀的課程裡,最主要是針對「臨終關懷」;人出生後要取名字,有兩種意義,一是政治(報名)、一是宗教(教名)上的義意;在西方非常重要就是取名字,在你們的名字裡可能沒有這種感覺,但在西方洗禮時會取一個中間的名字(middle name),就是教名,沒有受洗就是尚未進教門。西方取中間名有兩種取法,一是家族名字,所以如果阿拉伯世界裡,包括猶太人的世界裡,在入境時要填報其父親的名字,為什麼呢?因為在閃族的系統裡,一般並沒有姓,像北歐的系統裡一樣沒有姓,例如有一種手機叫易利信,英文叫Ericsson,就是叫Eric’s son(艾瑞克的兒子),因為北歐沒有姓,就用他爸爸的名字來取;有一個人的姓,「賓拉登」(bin Laden)也是這樣來的,阿拉伯的「bin」就是什麼人的兒子,「賓拉登」就是「拉登的兒子」,那「賓拉登」有幾個兒子?有49個或52個,賓拉登先生裡面有一個兒子叫奧薩瑪,所以「賓拉登」應該稱呼「奧薩瑪‧賓拉登」(Osama bin Laden),所以我們都講錯了。

在國外有個很重要的宗教程序是一出生要取一個「教名」,這就是宗教,報戶口的時候,這就是政治,因為報了戶口才有身份,一出生沒有這些名字的時候怎麼辦?那就要找一個教父,到教堂去請一個教名,所以他們會有一個中間的名字,這個中間的名字就是教名,有一個人很重要名字是後來才取的,莫札特聽過吧?他中間的名字就叫「阿瑪迪斯」(Amadeus),意思是「神所疼愛的人」,莫札特後來在米蘭時才取中間的名字。所以中間的名字在國外很重要,但是對我們來講不重要,我們是取「號」、「名號」,但是這個「號」在戶口裡面沒有登記。

除了出生之外一個人在最後臨終的時候,還是要有「宗教」,很多人在臨終時,就想要找一個歸宿,為什麼會有宗教,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怎麼來,我們也不知道我們要去那裡,因為去的人都沒有回來過,所以我們真的不知道。宗教就是在解決人的生與死,生後你跟著走,死後你也跟著走,因為來去不知道其源頭。

各位將來若從事所學的,在職場上就會遇到「終極關懷」,但是當自己沒有親身體會的時候,當然就不會也不懂得去關懷,除非是宗教家,「終極關懷」有不同的層面,宗教是什麼?(總結)宗教就是叫你做好事、有好的依歸、修行、有好的知識,都是善的;如果是要你做壞事、要你的錢,那就不叫宗教,你們尚年輕,還沒有想到所以不會走宗教,因為聖經是給「生病的人」看的,是心理、身體上及靈魂有病的人,宗教是給心裡「空」的人看的,當你在”雲端”(最高)的時候,就不會想接觸「宗教」。

舉例:郭台銘的大陸工廠一直有跳樓事件,最後他受不了,請了五台山的大法師,郭台銘雖然身心”沒病”,但是他的工廠”有病”,他並非請克拉克來管理公司,因為郭台銘已經沒方法了,所以人在極端無助(人沒辦法處理)的時候,才會想到「宗教」。

有很多宗教學家在講「超自然」,宗教要有一個觀念,這個宗教到底在拜什麼?宗教最重要的是「經驗」,什麼是「經驗」呢,就是你對他有感覺,有感覺就會去信;宗教一定要有神蹟,如果沒有神蹟就不叫宗教,只能叫做「家」。

例如耶穌如何誕生?耶穌是聖母瑪利亞無性誕生,是經由聖靈懷胎,這就是神蹟;佛祖如何出生?是從摩耶夫人身軀的右脅生出(佛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第二十有提到),依現代的解釋是”剖腹生產”,這兩個很重要的東方和西方宗教裡,他們所謂的教主都有”神蹟”,一定要有神蹟,如果沒有神蹟,你可能就不會信,所以佛祖也有講過,當你要宣揚”法”的時候,可以顯”神通”,但是其他的就不能做。

宗教的儀式(儀軌) 、教義還好都可以用講的(傳道),但是教儀和戒律很重要,因為要去監管那些信你的人,就要用文字來讓人去”看”、”拘束”。每個人不一樣,有些人因為某種因素而有宗教的感應,各位有看過基督教的宋能爾,有看過比較偏台灣民俗宗教的宋七力嗎?這個都叫神蹟,你不能講他對或錯,因為你不是他,宗教就是要有個人的體驗,而且佔了很大的部份,接近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百,因為是他感應到、感覺到的。

在世界宗教發展皆有一個問題,所有的書裡都無法清楚的去解釋神蹟,宗教在我們現在的世界裡,有一個多神教、一神教,這就是重點,因為人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定是從多神開始,因為怕”自然”,會變成一個”部落”,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群居後當然要有”形而上”的來管轄,自然就會有”宗教”出來,所以宗教剛開始一定是多神教,多神教後來會變成一個國家或是一個部落的宗教,但是這些部落、國家在統治過程中,會想像如何借助宗教去管理百姓,所以宗教和政治其實是結合在一起的。有些部落、國家會把大部份的宗教轉成一神教,最特殊的一神教是猶太教,他們叫這是民族宗教。

一神教除了猶太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有一個各位比較沒注意的,叫做錫克教(頭上包著長巾Singa),新加坡法律規定,錫克教的人騎摩托車不用戴安全帽,因為他們的帽子太大,安全帽戴不上去,這就叫宗教。因為他們的錫克教規定要「五K:留長髮(keshdhai)不剃髮(戴頭巾帽) 、梳頭發(kangha)帶梳子、穿短褲(kachk)特制褲子、帶鋼鐲(Kara)帶手鐲(表達永恆團結) 、佩匕首(khande)帶特制短劍」。

宗教的發展正常是從多神到一神,但是在東方由多神還是多神,多神教就會變國教,在以前中原的歷史裡,道教是源漢唐時、到宋最興盛,但是到明朝時就衰微了;多神教在全世界國教裡佔有一席地位。而在一神教中比較特殊的就是猶太教,因為一般很少提到猶太教,猶太人是怎樣的人?很聰明、很吝嗇(很猶太),但是猶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因為全世界包括伊斯蘭教、基督教或是泛基督教,都叫做一神教,只有一個神,因為除了神外,沒有其他的神,這在他們的誡律上規定的。

各位要了解他們的宗教,才能知道他們是什麼人,最早的猶太人(希伯來Hebrew),就是從”很遠的大河來的人”,在聖經的創世紀裡有提到,他們從吾珥到哈蘭遷至迦南地,然後從西奈半島到埃及再回迦南地,伯拉大河就是現在的幼發拉底河來的;猶太人現在以政治問題來講,和中東幾個國家打得很不可思議,他們最早不是此地人,如果以源頭來講猶太人是伊拉克人,後來遷移到現在的巴勒斯坦,羅馬帝國時被趕出迦南地,流離到全世界,所以猶太人在西元70年以後就沒有國家了,他們亡國二千年了,後來才在1948年復國。

所以猶太人把他們的宗教當成民族宗教,我們常說我們是在講宗教、看聖經,而猶太人則是活在聖經裡,這個就是重點,從來沒有人是活在聖經裡,但是猶太人是按照聖經的講法來生活、過日子,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因為宗教在他們心中是充滿了百分之百,而沒有其他的空間,所以這些人會因為宗教而結合在一起,因為宗教所以在亡國二千年以後還能復國,這就是重點,當時他們數次進出埃及,最早亞伯拉罕然後約瑟,然後摩西出埃及,為什麼要講出埃及呢?

各位有沒有看過埃及王子的電影,摩西(從水裡拉出來的孩子),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猶太人有一個重要的節慶-逾越節(Passover),由來:聖經上講,上帝要擊殺埃及人的長子時,要如何界定誰是埃及人誰是猶太人?就在門上塗了羊血當記號,上帝的殺手看到記號就跳過這一家,所以叫做逾越(Passover跳過去的意思),這個節日在猶太人裡是很重要的節日,當時耶穌也是在逾越節當天吃最後的晚餐(逾越節的晚餐)。

達文西有一張畫叫做『最後的晚餐』,請問:在桌子上有幾杯酒?不是12杯,也不是加上耶穌的13杯。國外的習俗也是從宗教來,因為耶穌是在禮拜四的晚上吃最後的晚餐,在隔天禮拜五的時候被釘十字架,總共吃晚餐的人有幾個?門徒12人+耶穌共13人,再加上星期五被釘,所以才會說13號星期五不吉利。我們有很多生活的習俗就是從宗教來的。

守守逾越節的食物,也一些我們比較不熟,例如:無酵餅(matzo),沒有發酵的餅比較容易帶著走,在出埃及的時候要帶著這些餅。苦菜(maror)代表很苦的意思(含淚水),青菜所以要沾著鹽巴吃。象徵對不能在聖殿舉行節日哀悼的蛋(beca),象徵在節日犧牲的羊骨(zeroa)。以上是守逾越節的晚餐seder,對猶太人而言是很重要的節慶,以此紀念他們出埃及。

摩西出了埃及來到”西奈”的曠野,但摩西到了尼波山(Mount Nebo在約旦),因不相信上帝而被處罰沒有進去”迦南地”,上帝要他擊磐石出水,摩西不信任上帝而擊了兩次。

西奈山是所有的一神教的源頭,地勢險惡兩邊有紅海的阿卡巴灣、蘇伊士灣,紅海往西北走就到蘇伊士運河,然後北通至地中海,猶太人出埃及來到西奈半島的西奈山腳下,摩西因為看到奇蹟(神若沒有顯神蹟就不叫做神,如果宗教沒有奇蹟就不叫宗教),摩西看到荊棘著火,但是沒有被燒掉,現在這棵樹還在,就在西奈山下凱薩琳修道院的院子裡,當時摩西上了西奈山以後,去領了上帝在兩塊石板上所寫的十誡,下來時看到猶太人還在拜金牛很生氣,就摔破了那兩塊石板,然後再上山去拿,所以共拿了兩次。

十誡裡第五誡提到要孝敬父母,這和東方的思想一樣,雖說西方宗教不拜祖,但是裡面有說要孝敬父母,不過重點是第一條和第三條,這兩條其實應該合在一起,因為一神教的源頭就是從第一條來的,在古蘭經(Qur'an可蘭經)裡提到,一神教其實是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來的,因為他們稱亞伯拉罕是穆斯林,全世界第一個一神教從此出現,因為教規說”除了我以外,不可以有其他的上帝”,也不能隨便稱呼上帝的名字,所以猶太人沒有直接稱呼”上帝”(God),他們稱呼”耶和華”(Jehovah),或譯”雅威”(Yahveh),”耶和華”是一種代稱以此尊稱上帝的名字。

古蘭經提到不能拜偶像、拜其他神,伊斯蘭教的藝術裡沒有動物、人像,都是數學及花草圖案,也不能抽籤、不可殺人、姦淫、偷盜,這些都是罪大惡極的事,伊斯蘭教裡”偷盜”的罪很重,第一次砍手,第二次砍腳、第三次砍另一隻手,第四次再砍另外一隻腳,那為什麼不能”偷竊”呢?這是從其文化地理背景說起,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他們的財產很少,若偷走其一樣東西,等於要致他們於死地,譬如說:你偷他一隻駱駝,那他就沒得走出門,就像是現在車子、摩托車一樣,被偷在沙漠中出外就很麻煩。

聖經裡提的十誡,有很多是當時游牧民族的習慣,所以看宗教要看當地的地理背景,當地的地理會反應出他們的宗教內涵,就像東方的宗教為什麼很少有一神教,西方宗教大部份是一神教,其實基督教是東方的宗教,因為源頭是在中東,但是後來西傳到歐洲、美洲,現在大家認為是西方的宗教,是因為其地理背景,才有這種宗教。台灣無法出教主,因為環境太好。

西奈山是摩西領到十誡石板的地方,到那邊看日出、夕陽是很棒的經驗,如果是教徒的話,這裡就是很重要的聖地,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話這裡也是他們的聖地,因為叫做,在古蘭經也有提到西奈山二次,佛教的話就是要到印度、尼泊爾。

聖經裡提的十誡提到要守安息日、要到會堂、要讀律法書,猶太人用聖經只用前面五本,叫做摩西五經(Torah),「創世記」「出埃及記」「申命記」「利未記」及「民數記」,猶太人的講法認為是摩西寫的,所以叫做摩西五經。出生以後第一個安息日最重要,因為上帝用六天創造天地,第七天要休息,第七天如果不休息,會很大的處罰,以前會判死刑。現在猶太人也一樣,在安息日就不能做上帝所創造的工,所以要休息。

割禮Circumcision:就是男孩子要割包皮。猶太教把割禮當成印記,與上帝結盟的一個標記(brit milah),如果沒有接受割禮,那就不是猶太人,摩西也是在八十歲以後才接受割禮,亞伯拉罕是在九十九歲時才接受割禮,伊斯蘭教是六到十二歲中間,都可以接受割禮,但是猶太人在出生第八天就要接受割禮,這有科學根據,人在出生第八天血液裡的微生素K和凝血因子達到最高點,所以割的時候傷口復元最快,而猶太人和伊斯蘭教的女人所得到子宮癌的比例是最低的,因為每個人都割包皮。

塔木德Talmud:是猶太教認為地位僅次於《聖經》的經籍。猶太人不止看聖經的五本書,還有用口述的、解釋聖經的口傳律法密西拿(Mishnah),他們有很多的經典但是不多,最大的就是塔木德,記錄了猶太教的律法﹑條例和傳統。內容把人生所有的東西都歸在裡面,有點類似道教的道藏,也有點類似古蘭經,但古蘭經比較簡單。

小孩行割禮:割禮為猶太人盛行的傳統宗教儀式,希伯來文稱此儀式為「盟約」(brit)或「割禮的盟約」(brit milah)。穆漢(mohel)為割禮執行人。但現在有時找穆漢不方便,直接由拉比(Rabbi)來處理,猶太人的祭師或牧師稱呼”拉比”,就是所謂的”師父”。

猶太人的安息日(sabbath)也很有趣,如果去過猶太人住的地方,才會感覺多有趣,猶太人在算一天的時間是從太陽下山那時開始算起,他們必須點蠟燭,代表這一天的安息日開始,然後在四點五十分時要祈禱(冬天約在四點半時,夏天可能要到六、七點多),他們是按照太陽的時間,隔天下午結束時,安息日的規定很有趣,不能開車,因為不能做創造性的工,何謂創造性?就是無中生有的事,所以猶太人安息日要走路上會堂Synagogue。

在以色列有一種安息日電梯,是自動的每一層樓都自動打開再關,因為猶太人不能去摸那個開關(按鈕),摸了電梯開關會產生火花,火花一碰開就是做了創造性的工。最好不要到101,否則一開一關到頂樓已天黑。安息日有很多的規定,由拉比來解釋,然後寫在塔木德裡。安息日點蠟燭(由媽媽來點)然後隔天不能有火,所以要吃冷的東西。媽媽要在點燈前將所有事情、家事做好,然後大家開始守安息日,守到隔天下午太陽下山時結束。有點麻煩,所以有人變通,例如猶太人的媽媽會拜託隔壁外國太太到家裡幫忙煮飯,因為她不是猶太人,這就可以變通,因為不是她煮的,有很多生活小問題存在,猶太人就是這麼麻煩、不可理喻,就像一個仙人掌果外表有很多刺,但是要去了解他,了解以後才會覺得他是好相處(果肉很甜)。

除了出生要割禮,成年在會堂舉行成年禮,過了這年齡就可以開始讀律法書,以前這些小孩不能隨便讀經書,他們可以讀書,但不能真正去解釋這些書,所以表示你已到了年齡,可以開始讀律法書、解釋這些書、參加大人的典禮,這就是成年禮。他們在結婚時,在華蓋(Chuppah)下舉行,華蓋象徵著天,表示神臨在於這場婚姻中;在禮成結束時要把玻璃杯打破或踩碎,表示紀念聖殿的被毀,還有猶太人的顛沛流離,聖殿被毀了兩次,至今還沒有重建,所以打破玻璃杯,這就是他們宗教歷史提到的一種古老的習俗,藉此喚醒人們對耶路撒冷神殿被毀的記憶。儘管慶祝過程中是多麼地高興,然而沒有神殿他們的喜悅也是美中不足。

猶太人對”死”沒有什麼感覺,因為要求第二次復活,所以猶太人沒有火葬,因為你要留著身體等待彌賽亞的到來,猶太人不承認耶穌為彌賽亞,因為他們認為彌賽亞還沒有來,所以他們是土葬在橄欖山下等待,在等待彌賽亞的再臨,等待復活以後再來審判,這和基督教的觀念相同,因為皆從聖經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06: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