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3-14
- 最後登錄
- 2018-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0
- 閱讀權限
- 50
- 文章
- 928
- 相冊
- 1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宜蘭縣外海的龜山島民奉祀主神媽祖的拱蘭宮,因龜山島民集體遷村頭城鎮大溪里,拱蘭宮遷建於集村裡。民國83年,全台轟動一時的「歸來吧!龜山島」大型活動,上百艘漁船迎接拱蘭宮媽祖、三太子、王天君等神像,浩浩蕩蕩駛返暌違快14年的龜山島,這不止是龜山島民實現返鄉的夢,也是島上供奉的眾神首度重回踏上離別近14年的島嶼。
宜蘭縣志內記載,蘭陽八景中的第一景「龜山朝日」,曾受戒嚴影響,封閉很長時間,一直被視為神秘的「海島」,經國防部在有原則、局部、有條件下,解除軍事管制區,交由東北角海岸國家風管處開發,神秘的龜山島終於開放登島觀光。
龜山島上最早於民國20年代,一位黃氏島民從大陸接回1尊三太子神像,島民以木板等建材先搭建一間簡陋的太子廟。
至民國30年代末,一艘大陸漁船停靠於龜山島,船上有1尊媽祖神像,經島民與船上人員協商後,徵求媽祖同意留在島上,島民把媽祖神像安置於太子廟,島民復於民國56年將太子廟改建,命名─拱蘭宮。
戒嚴軍事秘區 蔣經國曾2度登島
拱蘭宮除供奉三太子、媽祖神像,還供奉1尊王天君。農曆3月23日為媽祖誕辰,早年的龜山島民靠捕魚維生,之後前輩留在島上捕魚,年輕力壯的男子則分別遠赴「後山」的花蓮或宜蘭南方澳捕魚,外出討生活的島民忙著工作,平時很少返回島上,連每年農曆3月23日也很難統一「放假」返鄉參加媽祖誕辰慶典。經前輩們討論,選定每年農曆6月15日王天君誕辰記念日,統一舉行太子爺生、媽祖生慶典,這一天所有的漁船都不出海,是最難得的全家團圓日,也是島上規模最大的宗教祭典活動。行之多年的「做六月半」和7月12日的「普度」祭典,迄今仍持續著。
龜山島是火山形成,島上有溫泉、山巒、懸崖、硫氣、龜尾一處冷泉,島上何時開始有人居住,已缺乏資料可考查。民國46年,蔣經國先生第一次到龜山島巡視,是坐「黑油船」登島,有島民向蔣故總統反應島上缺乏電力、飲用水、衛生設備問題,沒多久島上就有發電機、集水、簡易醫療設施。
龜山島原為頭城鎮管轄屬龜山里,島上戶數最多105戶、居民723人,島上有1所國小及龜山島警察派出所等設施。
民國62年島上發生有史以來最大、最嚴重的火警,翌(63)年,蔣經國時任行政院長,第二度前往龜山島,這次坐直升機抵達島上,有島民當面要求將他們集體遷村,此問題終獲蔣經國交由當時的李鳳鳴縣長全權處理,集體遷到對岸大溪里,成立仁澤新村。
龜山島上的拱蘭宮眾神像於民國67年跟隨島民集體遷村到大溪里「仁澤新村」定居,島上拱蘭宮「空無一人」,僅剩「軍方」駐守,島上的拱蘭宮老廟隨後出現一塊「廣德宮」三大字的匾額,連駐守的官兵弟兄們都嘖嘖稱奇,但是即被拆除。
島上的駐軍於民國60年代末,在島上進行重大軍事設施,為祈求平安,先在龜山島湖邊豎立一尊觀世音菩薩。民國67年間,駐軍利用空閒的拱蘭宮安供觀音佛祖,廟名改為─普陀巖,現轉交東北角風管所代管。
龜山島原住民在大溪里仁澤社區(已恢復龜山里)定居後,拱蘭宮跟著遷到仁澤新村,仍為島民信仰中心。如今廟宇遙望一海之隔的龜山島。該廟規模不大,門聯曰:「拱北星辰隱渡眾生憑慧眼,蘭西島峙永清四海慰婆心」。橫批:「拱顯神威庇閤蘭」。民國83年,地方舉辦「歸來吧!龜山島」,原龜山島住民迎拱蘭宮神明重返龜山島,盛況一時。
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27&nc_id=480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