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3-24
- 最後登錄
- 2022-6-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51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126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山苦蕒 假福王草
英文名稱:Common Paraprenanthes
學 名:Paraprenanthes sororia (Miq.) C. Shih
Lactuca diversifolia Vant.
Lactuca sororia (Miq.) Chang ex Shih
科 名:菊科(Asteraceae)假福王草屬(Paraprenanthes)
別 名:假福王草、堆萵苣
原產地:分佈於日本、朝鮮、中南半島、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湖南、安徽、貴州、廣東、福建、浙江、湖北、江蘇、廣西、江西、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 200 公尺至 3,200 公尺的地區,一般生於山谷灌叢、山坡以及林下。
分布:分佈於低至中海拔之山區道路、林道、小徑旁、森林邊緣等半開闊環境。
用 途:1.藥用:性味:根及全草:苦、寒。效用:根及全草:清熱解毒,止血。治瘡癤腫毒,腹蛇咬傷,外傷出血。
莖:一年生草本,莖高 60~180 公分,莖中空,直立,單生,上部圓錐花序分枝,莖枝青綠色,全部莖枝光滑無毛。
葉:基生葉花期枯萎;下部及中部莖葉大頭羽狀半裂或深裂或幾全裂,極少羽狀身裂或幾全裂,有長 4~7 公分的狹或寬翼柄,頂裂片大,寬三角狀戟形、三角狀心形或小鋸或重鋸齒,齒頂及齒緣有小尖頭,基部戟形或心形或平截,極少頂裂片與側裂等大或幾等大,披針形或不規則菱狀披針形,長 4~11 公分,寬 3~7 公分,側裂片 1~2(3) 對,橢圓形,下方的側裂片更小,三角狀鋸齒形,全部側裂頂端圓形或極尖,有小尖頭,邊緣有小尖狀鋸齒;羽軸有寬或狹翼;上部莖葉小,不裂,戟形、卵狀戟形、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有短柄或無柄;全部葉兩面無毛。
花:頭狀花序呈圓錐狀排列,苞片長 0.2~0.3 公分,花序軸長 0.8~2.4 公分;總苞長 0.8~0.9 公分,寬約 0.25 公分,圓筒狀;總苞片無毛,呈紫色,外層總苞片較短,卵圓狀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內層總苞片 8 片,窄長橢圓形;小花皆為舌狀花,7~9 朵,花冠長 0.9~1 公分,寬 0.1~0.13 公分,呈紫色。
果實:果實為瘦果,黑色,紡錘形,頂端窄,淡黃白色,長 0.43~0.5 公分,每面具 4~6 道縱稜;冠毛 2 層,白色,長 0.7 公分,微糙毛狀。花果期 5~8 月。
特徵:一年生草本,莖高 60~180 公分,無毛。下部莖生葉長 10~20 公分,寬 5~10 公分,具長柄,柄長 2.5~7 公分,葉片為不規則頭大羽狀中裂至卵圓狀三角形,葉緣為不規則淺裂,具明顯細鋸齒,上表面被短剛毛,下表面無毛:上部莖生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葉緣淺裂至細鋸齒。舌狀頭花小,於莖頂成圓錐狀或繖房狀排列;總苞圓柱狀,總苞長 0.8~1 公分,苞片 3~4 層;頭花具 5~15 朵舌狀花,花冠粉紅或紫色。瘦果黑色,紡錘形,每面具 4~6 道縱稜;冠毛白色。本種與臺灣福王草 (Notoseris formosana )十分相似,差別在於本種頭花舌狀花 7~9 朵(vs. 臺灣福王草 5 朵),總苞較短 (0.8~1 公分 vs. 1.2 公分),瘦果黑色(vs. 紅褐色),且本種瘦果先端縮成近似短喙,臺灣福王草先端截形,不成喙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