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6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典與故事] 開啟聖門儀式沿革 [複製連結]

Rank: 5Rank: 5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0-16 10:03: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a04b37 於 2015-10-16 10:08 編輯

開啟聖門儀式沿革

「慈悲禧年」聖門的標記意義

今次(2015-2016)特殊聖年,全名是「慈悲特殊禧年」,而教宗方濟各在宣布的詔書中,提及在2015年12月8日,他將要開啟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並稱「聖門將成為慈悲之門」。同樣,他也邀請各地教會於將臨期第三主日開啟主教座堂,或有特殊意義的聖堂,甚至朝聖地聖堂的聖門,並稱之為「聖年期間的一扇慈悲之門」,讓朝聖者找到悔改的途徑(慈悲特殊禧年詔書#3)。

這樣,今次禧年聖門的意義已非常清楚,就是「慈悲之門」。

歷史中開啟聖門儀式

按記載,歷史上第一次開啟聖門是在1423年。當時教宗馬爾定五世(Martin V, 1369-1431年)按三十三年一個循環,定1423年為聖年,並親自開啟拉特朗大殿的聖門。

第一次開啟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是在1499年聖誕節前夕。當時教宗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 1431-1503年)頒布1500年為聖年,並希望除拉特朗大殿外,也同時開啟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的聖門。於是,他就在聖伯多祿大殿大門右側相若今日的位置,擴大了一扇便門作為聖門,並親自開啟。

1500年禧年是在1499年聖誕節前夕開啟聖門,並在1501年主顯節關閉聖門。教宗亞歷山大六世指示宗座禮節司John Burckard編訂開啟和關閉聖門的儀式。當時所編訂的聖門儀式,除了在1525年所作的少許改動外,基本上就是後來開啟和關閉聖門儀式的範本。

十六世紀的聖門儀式

(a)開啟聖門

-教宗在教宗府穿祭衣,偕同樞機們到西斯汀聖堂。教宗派遣某些樞機代表他去開啟其他聖門,並朝拜聖體。

-遊行到聖門,唱Veni Creator Spiritus(伏求聖神降臨頌)或Jubilate Deo(讚頌天主)

-教宗祈禱:Deus qui per Moysem

-教宗念:Aperite mihi portas iustitiæ,並用鎚敲封著聖門的牆壁三次

-教宗返回座位,祈禱Actiones nostras

-泥水匠繼續拆除牆壁,開啟聖門;眾人誦唱Jubilate Deo omnis terra

-教宗在聖門門檻下跪祈禱

-教宗首先跨越聖門;歌詠團唱Te Deum laudamus

-遊行到祭台,舉行晚禱

(b)關閉聖門

-教宗經聖門進入大殿,主持晚禱

-教宗派遣樞機代表他去關閉其他聖門

-遊行,先敬禮聖髑,再到聖門,詠唱合適歌詠

-公開展示及敬禮韋羅尼加印上耶穌聖容的巾帕,及刺透耶穌肋膀的長矛

-教宗最後穿越聖門離開大殿

-教宗祝福封門的磚和石

-教宗以泥鏟把水泥塗在聖門門檻,放上三塊封磚,一些金幣和銀幣

-泥水匠繼續在大殿內外以磚封閉聖門;歌詠團唱Cælestis Urbs Ierusalem

-教宗祈禱:Deus qui in omni loco;然後登上陽台,以宗座祝福,祝福會眾

傳統聖門儀式的特點

從1500年到1950年間的聖門儀式基本相同,都有以下特點。

以牆壁封閉聖門

從1500年到1975年間,羅馬四大殿:拉特朗大殿、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的聖門,都是從大殿外以牆壁封閉,而不是用門。故此,開啟聖門是鑿開封壁而不是開門,即教宗鑿掉小片封壁後,泥水匠繼續鑿掉整幅封壁。

1974年聖誕前夕開啟聖門時,就發生了有磚頭掉下來,跌在距教宗保祿六世幾吋之處;這意外仍記憶猶新。



1499年聖誕節,教宗用鎚鑿破封閉聖門的牆壁三次。原初這不僅是儀式,更是真實地用泥水匠所用的鎚,來鑿破封壁。但很快,那用以鑿破封壁的鎚,便成為貴重的藝術品。

1525年所用的是金鎚

1575年所用的是鍍金的銀鎚,手柄是象牙。



第一次記述教宗用鏟來封閉聖門封壁是1525年的聖誕節。

最後一次是教宗比約十二世在1950年聖誕節所用。



第一次記述在封閉聖門儀式中用磚是在1500年。

按1423年禧年的記述,人們熱衷於聖門封壁的碎塊,在拆卸封壁後,爭相拾取;北方人甚至帶回家作聖髑(L. Bargellini, L’Anno santo, 66)。

1501年主顯節,在封閉聖門儀式中,由兩位樞機在封壁內放入一塊小金磚和一塊小銀磚。

錢幣

1500年禧年已有習慣把一些錢幣放進聖門封壁,最初是直接放進水泥裡。從1575年開始,錢幣是盛載於金屬箱裡。

聖水

1525年已有記載,封閉聖門時用聖水祝福封磚和水泥。

後來,聖水也用於開啟聖門;當封壁被拆掉後,大殿的聽告解司鐸用抹布和聖水清潔聖門門框和門檻。

木門

在大殿之外,聖門是以牆壁封閉;在大殿內則用簡單木門封閉。此木門在拆卸封壁前除下,在拆掉封壁後,隨即裝在大殿外,作為晚上停止朝聖者的防衛。這些簡單木門在2000年仍見於拉特朗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裝於大殿外。不過,1975年前,這些木門是裝於大殿內的。

聖伯多祿大殿最後的聖門木門是1748年教宗本篤十四世時裝上;1949年12月24日,教宗比約十二世開啟聖門時,以銅門代替這木門,並在開啟聖門儀式中祝福。

1975年的變更

1975年聖誕節在關閉聖門時作出了以下變更:

教宗不再以鏟和磚來砌建封牆,而只簡單地關閉1950年所祝聖的兩扇銅門,且門面朝大殿外。後來,才在大殿內再砌建封牆,並以傳統的金屬盒盛載錢幣和文件,藏入封牆。

2000禧年的開啟聖門儀式

(1)認定聖門

傳統上在正式開啟聖門前,要認定聖門作準備。即先行拆除封壁,取出金屬盒;教宗禮節司把盒內存放的文件和錢幣呈給教宗察閱。

(2)開啟聖門儀式的安排

2000禧年,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親自開啟羅馬四大殿的聖門:

1999年聖誕節前夕子夜彌撒前:聖伯多祿大殿;聖誕節隆重舉行第二晚禱前:拉特朗大殿;2000年1月1日天主之母節彌撒前:聖母大殿;2000年1月18日(基督徒合一周開始),在日間禱之前:城外聖保祿大殿。

按儀式的精神和傳統,開啟聖門前,要先集合祈禱和遊行,即朝聖之意。

按實際環境,在聖伯多大殿、拉特朗大殿和聖母大殿,集合祈禱就在聖門前;城外聖保祿大殿,集合祈禱於門廊,然後遊行到聖門。



-1975年關閉聖門時,已把視線注意在聖門而非封壁上。門作為基督的象徵更為顯明(若10:9)。

-沒有封壁,鎚和鏟也不用了。

-在遊行隊伍中包括了各洲教友,他們以花和香來向聖門致敬,是向基督致敬。

在2000年禧年的主題背境,以喜樂的標記:花和香,來代替由聽告解司鐸用聖水潔淨聖門門框的懺悔表現。

-吹起號角更有開啟禧年的標記作用,如同舊約的傳統。



資料來源:天亞社中文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12:2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