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深耕古蹟建築 榮耀自臨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6 15:54: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創立於1464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的「全球公益聯盟」(Ligue Universelle du Bien Public)是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著名金質榮譽勛章頒授機構。
美國總統甘迺迪、英國首相邱吉爾、中非總統巴達司(Ange Pattasse),以及畢生為救濟窮困而奉獻的德蕾莎修女及皮埃爾神父等知名人士,都曾獲此獎殊榮。李重耀是獲此勛章的首位台灣人。


高齡87歲,李重耀身形清瘦,儘管因為氣喘老毛病而帶著氧氣管子,他仍習慣性的挺直著腰桿,兩眼炯然有神。談起獲頒此國際獎項榮譽,老人家打開一貫的「大嗓門」,活力依舊,「最大的光榮啦!……好像是天掉下來的東西。呵呵……」開心、喜悅盡在平華無修飾的言詞中,不說,很難聯想眼前這位典型的「台灣鄉下老阿伯」,慈愛、平易近人、不擅言詞、謙沖而知足的老者,是台灣修護古蹟的第一把交椅。
一部活生生的「台灣建築史」

李重耀是生於日據時代的農家子弟,有台灣總統府化妝師的稱號,18歲時便進入台灣總督府工作,也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維修總統府的工程,更參與二戰後台灣多項地方建設的設計與規劃,因此,有人說他是一部活生生的「台灣建築史」,他也是台灣最早、經驗最豐富的古蹟維修建築師。

他一生獲獎無數,在台灣,與建築相關的業界、政界、學術界都對李重耀尊崇備至。

前內政部營建署署長陳光雄與李重耀有著超過三十年的情誼,電訪他詢問老前輩獲獎一事,他開心不已:「台灣就他一個,這個非常難得,他應該得的,他六十幾年貢獻在建築領域裡,確實是實至名歸!」

前交通部鐵路局改建工程局局長、前交通部技監蔣鑫如,談到老師得獎,也回應說:「光是憑他這種精神,再加上他在這方面的這種專業、投入,等於是理所當然的啦,實至名歸。」

李重耀的麼兒、建築師李學忠也表示一點也不感驚訝:「我完全不會覺得意外!」從小是父親的「小跟班」,李學忠如願承父親衣缽,自美學成歸國至今二十多年一直隨著父親從事建築事業。

李學忠剖析父親得獎的原因,一是由於參與「九二一」地震的災後重建,以及長期致力於台灣建築文化的保存,與建築技術、建築文化教育的傳承。李重耀的付出,李學忠一點一滴都看在眼底:「這個『傳承』,說實在的,以現在這麼功利的社會,誰會去做?」

挑起震後古蹟重建的重擔

時間回到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芮氏規模7.3、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的地震,頃刻間的撼動導致2,415人死亡,51,711間房屋倒塌,53,768間房屋半倒。當時高齡76歲的李重耀以自己的影響力發動建築公會,帶領約500名建築師,至災區協助救災與重建。

陳光雄說:「這是他最樂意的,只要哪裡有重大的災害,有災情的話,災後再重建他都會參與。」對於這位長者,陳光雄話裡有折服、有心疼:「走在災區裡,大家擔憂他年紀大了,都對他說:『小心、小心』,但他不認老的,他一定走在前面,他不認老的。」

李學忠也語帶感性地回憶十多年前的往事,「那麼高齡了,他那時蹲在地上啊,全部都蹲在地上,他就在地上畫圖,告訴工人這些東西要怎麼弄,這個地方要怎麼蓋……我自己看到的時候,滿感動的。」為期半年,李老就這麼義務往返奔波於中部南投災區與台北住家。



談到「九二一」重建,老先生興致全來,原來,他不僅義務參與重建,還有一項「不顧肚子」的事蹟。被內政部定為二級古蹟的霧峰林家在地震中難以倖免,五落大宅全數倒塌,其中有四落在地震前經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做過測繪記錄,重建有圖可鑑,但第五落「宮保第」不僅獨缺繪圖紀錄,地震後清理時將倒塌「殘骸」與其他建築物混雜一起,無法識別,重建工程難上加難。
於是,前四落大宅重建工程很快找到承包單位,「宮保第」則令當地政府頭痛不已,經過台灣多個大學建築學識單位與內政部營建署評估,這樁「不可能的任務」被認定非老先生不可。老先生回憶這項令他不敷成本、投入近八個年頭的工程,開懷、自我調侃的語氣裡,聽不到一絲抱怨與不平,「這一棟最亂、『屍』又不成『屍』,圖也不準,叫誰來修?攏是這種『壞康』(棘手)的才會找我啦!呵呵。」

當時台中縣文化局長、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委洪慶峰三次登門請託,當時行政院文獻會也派人央請,「還請這些熟悉的教授,來說服我。說不過人家啊,就要接受了啊。呵呵……」在老先生幽默的背後,流露出厚道與道義。

但回到現實,沒有圖、不知散落何處的斷垣殘壁,重建從何開始?「用聞的!聞看看這根木頭、柱子需要放哪裡啊!」當我們信以為真,想像不可思議的復建畫面,老先生開懷的笑說:「無啦,我是說笑的啦。」原來,不將困難視為苦差事,樂觀以待,所以老先生總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用聞的」是比喻,但真實的工程一根根木頭、屋樑進行核對、比照,似乎不比聞的來得輕鬆。費時八年,2010年10月底,霧峰林家重建完成的揭牌儀式上,李學忠代替父親出席。回顧過程,父子倆都鬆了一口氣,「好像一個責任,擔一百斤擔子到了目的地了,呵呵。」老先生極為開心,好似一點一滴累積償還了所有的債務。

「伊是憨人啦!我母親老是說他一生都在做『吃飽換餓』的事!」李學忠也傳自父親的幽默,如此形容李老。說是「債務」,一點不為過,在台灣政府的預算中,修護古蹟的經費往往短絀,再加上李重耀堅持「修舊如舊」,維持建築物最原始的風貌,往往費時、費力,從政府接下的工程設計費,往往是虧多於盈。損失多少?老先生雲淡風輕:「說實在的,這個無法算起啦……」

「我們的職業就是這個啊,不是為了要賺錢,熟知這一項(建築),就做這一項,可以吃飯就可以啦。把古蹟保留給後代看,比較重要啦,不然後代看不到啊!」這番話出自老先生口中,百分之百地純粹。

踏實堅忍的台灣牛精神

李學忠對這位處事執著而單一的老爸一點辦法都沒有,「他是一種『台灣牛』的精神,他就憨憨的做,做了好,人家就會來找他,他就是這樣子啊!」

深植在李重耀身上的「台灣牛精神」,就從他15歲就讀台北開南工業學校建築科起,便可窺出端倪。生在務農家庭經濟並不富裕,兄長犧牲升學機會成就李重耀的求學路,小小年紀的他分外珍惜,沒讓父兄失望,優異的在校表現令日籍老師新井英次郎對他另眼看待,不僅啟蒙李重耀的中國傳統建築知識,傾囊相授外,還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被挑剔的日本人肯定,還不止這一樁。18歲剛畢業,就被日籍老師推薦到台灣總督府工作(即現在的總統府),進入這個猶似台灣人的禁地,李重耀以新人之姿,每日早到一小時,晚退兩小時,三個月內完成三年的職訓過程,打破總督府歷來的職訓紀錄。當時如同皇帝般地位的台灣總督長谷川,對這位台灣的小伙子另眼相看,特准予李重耀早晚各兩個小次的咖啡加蛋糕的「Tea time」。



受自律甚嚴的日本人賞識外,二戰結束後,李重耀更受中華民國政府重用,參與修復當時遭戰火摧殘而殘破不堪的總統府。日後,更參與美國政府協助台灣戰後的重建工程,建構台灣的醫療網絡,至今台灣鄉間仍可見的小小衛生所,設計多出於李重耀之手,當時的他還表現優異受總統蔣介石召見。
日式教育,為李重耀打下紮實、嚴謹的專業基礎與態度;參與戰後建設,則累積實務的專業經歷。此後,離開公務員生涯的他,開始揮灑另一片建築的天空。年少時對中國建築興趣濃厚在此時發酵,工作時餘,他遍訪台灣廟宇、古厝匠師充實自己傳統的建築知識與技術,開啟了他設計廟宇與維修古蹟建築的生涯。

「在台灣可以數出來的寺廟如果要修建的話,大概少不了他,一定會找他,他最懂、最瞭解。古蹟的維護方面也會想到他。」陳光雄對李重耀滿是佩服:「他把總統府的古蹟建築都弄得很清楚,如果現在總統府要整修的話,不是隨便可以修的,一定得找他。」

除兩度維修台灣總統府外,李重耀修護過台北市孔廟、草山行館、台北故事館、台北林泰安古厝之異地重建、設計建造木柵指南宮、桃園神社等古蹟的保存……

「在台灣可以數出來的寺廟如果要修建的話,大概少不了他,一定會找他,他最懂、最瞭解。古蹟的維護方面也會想到他。」陳光雄對李重耀滿是佩服:「他把總統府的古蹟建築都弄得很清楚,如果現在總統府要整修的話,不是隨便可以修的,一定得找他。」

除兩度維修台灣總統府外,李重耀修護過台北市孔廟、草山行館、台北故事館、台北林泰安古厝之異地重建、設計建造木柵指南宮、桃園神社等古蹟的保存……

陳光雄還透露沒有政治色彩的李重耀備受前總統李登輝青睞,「李登輝當總統、當副總統、當台北市長時,都把他奉為最高的諮詢顧問,只有要涉及到建築或者是台灣歷史都會找他來談,他不談政治思想,他專門談建築技術、歷史。」

道地的台灣鄉下青年,受日本人青睞,受「外省人」重用,也受「本省人」的總統尊重,李學忠看在眼裡,有他對父親的一番解讀,「他經常跟我講:『我學歷不比人家好,為什麼人家願意將事情交給我處理,那就是我比人家更認真,做事更踏實。』他認為,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力。」

80歲之前沒有假日

如今年邁的李重耀身體不若以往,李學忠形容,以往工作中的父親根本就是「鐵人」,「他80歲以前完全都沒有假日。假日裡如果沒出去看工地,或者是去教書、培訓,他就是在辦公室,整理他要做的事情啊,或者是他的資料,他是一個不能沒有工作的人……」

七年前,近80歲的李重耀每個週末,仍然親自做匠師的培訓,一點一滴傳承修護古蹟的技術。「匠師都沒有人在教,都不會,都偷工減料,偷偷的減掉,這個沒有教怎麼行。」於是老先生建議營建署辦理匠師培訓。

出錢又出力,李重耀「吃飽換餓」的美事又添一樁。陳光雄說:「他要傳承,現代的建築學裡把過去傳統的匠師有的技術都遺忘與忽略,所以他要維護這個。」但吃力不討好,專業又冷僻的技術,老先生出馬教授,連李學忠都不得不佩服老爸的驚人活力。「他80歲高齡的時候,每個星期六、星期天每天要站六個小時去教那些匠師,辦了三屆。」

祕書林美鳳對老闆更是折服不已,「以前,我跟他出去,他用走的,我用跑的。每個人看到他,都恭恭敬敬,大家對他都很尊重,不管在學術界,或是在政界,大家對他都很推崇……」

成功與榮耀 無求自得

「無意中啦,無意中啦!」再次談到最新獲獎原因,老先生還是開懷地表示意外,「可能我們做這種行業當中,風評啦,可能是這樣子而來,我是這樣想,不然怎麼……我們也不是有名的人啦,也不是有外交手腕,說難聽的,我也沒有請過客,呵呵……」

不擅交際,沒有經營謀略,不講企畫行銷,更沒有形象包裝,原來「成功」在李重耀的「詮釋」下可以這麼單純。有人總是說,李老是一部活生生的台灣建築史,但他何嘗不是見證台灣社會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裡,反璞歸真的人性光輝才禁得起時代淘洗而日久彌新。

「我覺得,不論做什麼,一步一腳印,台灣人說頭上三尺有神明,做什麼事情啊,上蒼會記一筆的,不管做好,做壞。」李學忠感觸至深,語氣誠摯。

無所求,盡自己最大的本分,老天會賜予成功與榮耀自然降臨,這是老先生一生最佳的寫照。






資訊來源:神傳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3: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