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從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看古人對天道的敬畏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11 13:27: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提到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人們就會想起宮殿建築的代表作北京故宮,故宮又名紫禁城。而大部分介紹故宮的文章側重點都是它外表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顯示出的中國古代匠人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如果再進一步談到故宮所表現出的文化內涵,就會談到故宮裡小到坐在大殿飛簷上的吻獸、房簷的瓦頭滴水的圖案,大到整個皇宮的佈局、各大殿的位置都嚴格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反映出古代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但是,有一點似乎一直被現代人忽視,就是這個嚴格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反映出古代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的建築最終反映出的是古人對上天的敬畏。

前朝後市,左祖右社

從北京故宮的建造來說,不應該把它當作一個單獨的宮殿群看待,它周圍的幾個重要建築如太廟和社稷壇都應該算作這個宮殿群的一部分。它們之間的關係是嚴格按《周禮考工記》的帝都營建原則安排的。

《考工記》成於春秋末期,收入於《周禮》一書中,所以又叫作《周禮考工記》,是春秋末期齊國人記錄的有關手工業技術的官書,分別對車輿、宮室、兵器以及禮樂諸器等製作做了詳細記載。關於建築和城市規劃的這一部分,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當時的「建築規範」。

《周禮考工記》中記載了「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前朝」即其前半部分為外廷,就是朝廷,是帝王上朝聽政之處;「後市」就是皇城的後面是市場,是都城的商業交易之地;「左祖」即紫禁城左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祖的地方,就是太廟。「右社」即紫禁城右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神的地方,就是社稷壇(社即土地,稷即五穀)。「左祖」太廟和「右社」社稷壇都是在明朝初年和明故宮同一個時期建成的。

明清兩代每逢新皇帝登極,或有親政、大婚、上尊號、徽號、萬壽、冊立、凱旋、獻俘,奉安梓官,每年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及歲暮大袷等等大事,均需告祭太廟。

歷代帝王自稱受命於天,將自己比作「天子」,認為代表土地和五穀的社稷是國家構成的基礎,現代中文中還有「江山社稷」一詞。皇帝在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要在社稷壇舉行大祭,如遇出征、班師、獻俘等重要的事件,也在此舉行社稷大典。

古人的順應天意,現代人的隨心所欲

祭祀不只名目種類繁多,而且祭祀前皇帝都必須沐浴更衣,有的更要提前齋戒幾日以表誠心,從歷代帝王對待祭祀的嚴肅態度上就能看出,他們是真正相信自己是「天子」,就是天的兒子。雖然在人間他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但是他最終還是得聽從上天的旨意,時常反省自己有哪個地方做的不合上天的意思,而致使百姓民怨紛生,動搖了江山社稷的根基。

而大臣們上書進諫,勸告皇帝的時候,經常提到的也是順從天意,遵從古訓。在中國這個半神文化中,古訓就是上古時期人們從上天得到的啟示而給整個社會定下的行為規矩,隨著文字的出現和普及,這些古訓在流傳中就漸漸的被用文字記錄下來。

當一個皇帝昏庸無道-道在這裡指的就是天道,老百姓忍無可忍而起義時,打出的也是諸如「替天行道」的大旗。在古代的社會裡,從上到下,人們都普遍相信「天道」的存在,並且相信「天道」是善的,好的,做人是應該順應天意的。

我們再回到過去的帝王時代看一看宮殿建築群的設計思想。幾千年來,一個個在人世間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帝王在建造他們的家和這個國家最重要的建築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如何遵從上天定出的規矩來建造「順應天意」的家。所以幾千年來,中國古代宮殿形式幾乎沒有什麼變化,而所做出的變化也都是在建築細節上,因為「天道」是永恆不變的。

在現代,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古代帝王所擁有的權威和權力,但現在的人卻在造房子上顯示出了更多的隨心所欲,比如房屋的佈局,各個房間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從每個房間不同的功能,使用者的舒適或者個人愛好出發,而不是出於一個上天定下的不變的規範。

關於美觀就更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這一段時間流行的是規則的鋼筋混凝土塊和大玻璃的組合,平頂,顯示出工業化的簡潔,規整和冰冷;過一段時間又流行不規則的形狀,這邊突兀出一個角,那邊懸出一個不規則的房間;再過一段時間可能人們的喜愛又回到了凸現自然純樸的木頭房屋,坡頂,紅磚的煙囪。

而「左祖」太廟和「右社」社稷壇在四九年以後分別被改建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自此兩個建築中的和「天」與先人溝通的意義就完全消失了,這其中體現出的幾千年來承傳下來的中華文化也喪失殆盡,只剩下失去了靈魂的軀殼-建築物本身。

古人和現代人的區別就在於,古人無論地位多高,他們都相信他們的頭上有「天」,如果他們不遵從「天」定下的規範,他們就會受到懲罰。而現在的人普遍不相信「天理」,所以也就不認為在社會上包括建築的方方面面遵從「天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人自己的需求,比如舒適,方便,喜好,甚至是意識形態就成了第一要考慮的問題。

詩詞中的宮殿

由於古代朝代更迭時的戰亂,還有大火等天災人禍的因素,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留存下來的並不多,現存除了北京故宮外,還有瀋陽故宮,此外西安還尚存幾處漢唐兩代的宮殿遺址。

唐朝杜牧寫的《阿房宮賦》中提到,秦朝時期位於當時咸陽驪山的阿房宮就是被秦末的起義軍燒燬的。賦中不只描寫了秦朝阿房宮建築上的奢華:「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雲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阿房宮賦》更寫出了阿房宮最後被秦末起義軍首領項羽一把火燒掉的原因:「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週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從一個宮殿的興衰寫出了社會人心,寫出了秦朝的滅亡是自己招來的,因為秦王不愛天下之人,把天下人的資財據為己有,驕橫跋扈,「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最後秦朝僅僅經過兩代皇帝,短短十五年就被起義軍所滅。

《阿房宮賦》的最後一段又把歷史的時間因素加入,使這樣一篇關於宮殿的詞賦有了時間和空間的廣度:「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作者是唐朝人,作為後人,他看到了後人為短命的秦朝哀歎但又不吸取秦朝的教訓,結果是他們也被百姓推翻,而他們的後人又為他們哀歎。

雖然根據近年的考古發掘論證,秦朝阿房宮僅完成地基而已,並未被火焚燒過,項羽焚燒的是咸陽宮,但是《阿房宮賦》仍然因為它的深刻內涵和優美洗煉的文筆而位居宮殿詞賦之首。

結語

不只宮殿建築,其實所有古代的建築都體現了古代人對天道的敬畏、精神信仰、人文環境,而現代建築之所以發展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也是因為人們的內心發生了改變而改變了建築的表現形式。如果想讓建築從新找到和諧的秩序,從溫真正文化的內涵,而不只是保留沒有了精神的建築物本身,那麼只有先改變人們的內心才能做到。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7: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