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古塔傳奇 訴說大唐氣象(1)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16 12:45: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法門寺塔在二十世紀末坍塌,封藏了一千多年的佛舍利骨在佛誕日再現。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恰似一部歷史圖誌,大度而浪漫的大唐風采躍於眼前。那些璀璨天真的金銀器,大方嚴整的碑刻楷書,純淨優雅的秘色瓷,異國情調的玻璃器,在示現著神州大地上曾有過的不朽傳奇。


一千年過去了。在唐代,佛舍利骨掀起了虔信的狂潮。在這歷史的斷層,佛舍利骨的再現似乎是對人類文明,對人類命運沉默的昭示。被連夜雷雨沖刷坍塌,半壁擎天的法門寺塔是一條通向隱匿真相的線索。在這一切悄然變化的新世紀,在這古人信奉的靈魂翩然重返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對待其示現的無限玄機?



1981年法門寺真身寶塔轟然塌陷了西南半壁,剩下半邊危塔擎在空中。

大唐,一個我們引以為傲的朝代。它的皇家寺院藏一枚佛真身舍利,喚作護國真身舍利。或許,對於唐朝,對於佛法,我們得從另一角度思索。世上唯一一枚佛舍利指骨在一個神奇的時刻出土,使人深深憶念2,500年前行走在人世的佛陀,以及他向世人開啟的密旨。
1. 半壁擎天的古塔

1981年,接連十多個風雨夜後,在狂風、閃電和雷鳴中,豎立在關中平原上的法門寺真身寶塔轟然塌陷了,剩下半邊危塔擎在空中。塔內千年來藏的古老佛經、佛像紛紛從天上墜落,塔的土壁坦露出來。對於世代生活在塔下的百姓,這座古塔統領著八百里秦川,如今塔的半壁殘垣高舉向天,似乎預示著什麼,叫人寢食難安。

歷史上,法門寺塔有著濃烈的傳奇色彩。佛舍利骨如何來到中土,又如何散落四方,史實中交錯著傳奇,真假難辨。一說秦始皇四年,西域沙門僧釋利房等18人捧 19份真身舍利來到中土。由於時勢險惡,釋利房等人匆匆埋舍利於地下後分道而行,埋舍利的地方成為聖塚。日後在聖塚上建起的,便是著名的法門寺塔。

1981年,中國才從文革十年噩夢中醒來,正待從廢墟中重整出發,顧不上這古塔。半壁古塔擎天,塔腳下,土堆裡埋著碎磚石、殘破的經卷倒在風裡雨裡無人過問。寶塔村村民再也不能忍受了。他們四方奔走陳情,要求修塔:「在很早的時候,我們的祖輩見寶塔倒了,也曾上書朝廷,並拿出家財修建寶塔。」寫信的,正是四百多年前在明代化緣修塔的黨萬良之後代。

1987年,法門寺塔開始重建。扶風縣老百姓挽起袖子,一磚一瓦拆下了半壁古塔,露出地基。在清理唐代、明代塔基時民工發現一塊漢白玉石板。透過石板裂開來的縫隙望下去,巨大的深穴中濃霧縹緲,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只見看不分明的器物上一片金碧輝煌,有若燦爛的霞光。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地宮?」人們沉醉於眼前的景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當地宮透過裂開的石板縫顯像,這埋藏了千年的寶藏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祕密。如何找到通向地宮的門只是時間問題。

2. 大唐佛教圖景

法門寺地宮最後一次開啟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懿宗駕崩不久,送佛骨出長安的儀式從簡,遠比不上當初迎佛骨的盛況。然而佛骨一路出城,長安城仕女老者夾道送別,人們握手對彼此說:「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見又是什麼時候?」說著伏首嗚咽,如送親人。

這是藩鎮割據,日薄西山的晚唐,盛極一時的大唐早已失控。人們流露的哀悽預示了一個朝代風雨欲來的覆亡。接踵而來的連年戰亂中,地宮被遺忘了,它的石門再也沒有開啟。隨著時間的流逝,地宮越來越遙不可及,像是一個久遠的神話,人們甚至不能確信它是否存在。

法門寺在唐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以道教立國的李氏唐朝同時給予佛教最高的尊崇。玄奘取經回長安時,太宗曾命丞相率百官出城恭迎,並為他舉辦大道場。永徽二年,高宗建大雁塔以藏玄奘遠道取來的佛經、舍利。淡雅的大雁塔蹲踞在長安城,七到九世紀亞洲的文化商貿中心。大街上,馬車、麗人奔踏疾行,百姓騎驢挑擔奔走,塔俯視著這一切,而賦予塔重量的,是萬里外取來的梵文經藏和聖物舍利。

佛教在大唐弘傳,佛寺高僧一時權重傾國。同時,佛教藝術也達到了頂峰。工匠揮起彩筆、鑿子,在敦煌、龍門石窟中刻畫下動人心弦的瑰寶,為一整個時代虔信的心靈作證。佛像造像和唐朝雍容大度的美學結合,呈現了宗教藝術的至高境界。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唐朝無疑是許多人最心儀的朝代。然而在提到使人自豪的唐朝時,人們往往忽略了佛教在大唐展現的叫人驚豔的華彩及其刻下的歷歷銘記。促使雕版印刷術在唐代蓬勃發展的一個首要原因是佛經、佛像的大量需求。而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書冊不是華美的詩詞或儒家經典,而是當時百姓虔心誦讀的《陀羅尼經》。

唐代典麗的宮廷樂舞融合了中亞文化、佛教樂舞與中原文化,如〈蘇合香〉是天竺傳來的禮佛舞,而〈霓裳羽衣曲〉則是玄宗改編自天竺傳入的法曲〈婆羅門曲〉,結合了道家的仙境變化而成。唐代的僧人參與了樂舞的創造和演出,佛教音樂滲透入世俗音樂中,兩者密不可分。在宗教的功能外,唐代寺廟也是民間娛樂的場所。唐宮廷和寺院舉辦公開競賽,由不同畫派的畫師繪製同一題材作品,是當時的一大盛事。

唐詩中,歌詠寺廟香煙,參悟佛法修行的多不勝數。「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王維《過香積寺》)林間水畔的寺廟點綴著唐人的風景、詩歌,契入唐人的生活和心境。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7: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