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普濟寺─不肯去觀音之所在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23 14:11: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唐朝大中年間(847-859年),日本僧人慧鍔在五台山請得一尊觀音像回國。在歸國途中,船隻突遇風浪,並出現鐵蓮花阻止前行。慧鍔在向上天祈禱後,明曉觀音像不肯離開中國,遂在海中的島嶼普陀山白華頂南、嶺鷲峰下建院,供奉觀音像,時人稱之為「不肯去觀音院」。


五代十國時的梁貞明年間(915-920年),「不肯去觀音院」擴建為寺。宋時先後更名為「五台圓光寺」、「寶陀觀音寺」,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和明孝宗嘉慶年間(1522-1566年),寺院兩度被毀。在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寶陀觀音寺被重新修葺和擴建,皇帝親賜「護國永壽普陀禪寺」的匾額。寺院規模在中國東南一帶居於首位。

清康熙八年(1669年),寺院再次毀於荷蘭殖民者之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修繕,並賜額「普濟群靈」,自此開始稱為「普濟禪寺」。相信佛法的雍正皇帝在其當政的第九年,下令擴建了殿堂及用房。寺院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現存的普濟寺佔地三萬七千多平方米,共有十殿、十二樓、七堂、七軒計231間,建築面積為11400平方米。

在普濟寺前有一個建於明朝、面積約為15畝的蓮花池,名為「海印池」或「放生池」。池上建有三座橋,中間的一座橋北接普濟寺正門,南接御碑亭。御碑亭中有雍正皇帝書寫的御碑一方,記載了普陀山的歷史。海印池旁還立有元朝時修建的「多寶塔」,高32米,共六層。上面三層塔身,每面都刻有一尊呈跏趺坐式的佛像,十分生動。

普濟寺山門也很有特點。它是一個石牌坊,四柱三門,高約20米。坊內北側樹著一個石牌,上書「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到此下馬」,以表達對觀音菩薩的尊敬。山門東側是鐘樓,西側有鼓樓。每天清晨撞鐘,傍晚擊鼓,即「晨鐘暮鼓」。

進入山門,首先來到的是天王殿。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重簷歇山頂。殿中供奉的是光首、笑臉、袒胸、盤膝、一手拿一支布袋的彌勒佛。天王殿後是八株茂盛的香樟樹。

普濟寺的主殿是大圓通殿,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圓通」是觀音菩薩的別號。殿面寬七間,進深六間,重簷歇山頂,黃琉璃頂,九踩斗拱,十分雄偉莊嚴。大殿正中端坐著高達8.8米的觀音菩薩像,她通體呈金黃色,臉上透露出的是慈祥、安寧的笑容。在其像兩側,分別站立著善財和龍女;東西兩壁則矗立著16尊不同服飾、不同形態的菩薩,稱「觀音三十二應身」,即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時的現身說法形象。這種雕塑方法是觀音道場的獨特之處。

普濟寺後灣還有真歇庵遺址,是開山祖師真歇和尚修行之處。此外,普濟寺後的「慈雲石」狀如寶鳥,也是世間罕見。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7:4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