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三講)之10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12-27 08:38: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理上是怎麼講法呢?諸位要曉得,佛法的教學,它有甚深的理論,有精闢的方法,有殊勝的境界。如果我們沒有相當的耐性,堅定的意志,那是無法修學的。因為這一門學問絕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夠畢得了業的,也不是三年五載就可以學成功的。大經裡面給我們說,從凡夫地修到圓滿菩提,在時間上講,要三大阿僧祇劫。而佛在大乘經論裡面常講,這個時間要長達無量劫,我們能不能忍受?如果一聽說三大阿僧祇劫,時間太長了,算了,我不修了;無量劫,那我更不能修了。可見得如果你要是不能忍受,你的學業道業不能成就。我們世間,念一個小學,你也得忍六年,才能畢得了業啊!念個中學,也要忍受六年;念個大學,也得要忍受四年。諸位想想,從小學到大學,你要忍受十六年,你才能完成。佛法的教學比大學,那要深得太多了,所以你自己想想,你能夠完成大學畢業,你已經忍受十六年了;而你在佛法裡頭要求,希望說幾個月、兩三年,就能成就,那有這麼便宜的事?所以說一定要有耐心深求大法。

那麼忍辱,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度瞋恚」,是度瞋恚。瞋恚是三毒煩惱裡面,很重的一種煩惱。我們如果有忍耐的心,每一天心平氣和,什麼都能夠忍。人為的災害,天然的災害,修學的困難,都不怨天、不尤人,無有一絲毫瞋恚之意,這叫忍辱波羅密。

第四叫「精進」波羅密。所謂「精」是純而不雜,就叫做「精」,精純。「進」是有進無退,就是永無退轉。我們的學業、我們的道業,天天都在進步,不但進步,而且是純精的進步,並不參雜一些別的東西。什麼叫參雜呢?譬如說我們講學道,如果我學道的目的,我是希望我趕快成佛、趕快證果。成佛證果幹什麼呢?我將來要度廣大的眾生,有很多人尊敬我,有很多人供養我,我走到那裡都很了不起,這就叫參雜。雖然精進,你的目的不清淨,為什麼呢?你是為了名聞利養而精進,那就錯了。所以世間為「名」精進的人很多,為「利」精進的人很多,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通通放下了,這個精進才叫真精進。精進的功德,是「度懈怠」啊!

第五,「禪定」波羅密。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癡」,般若是智慧,度愚癡。下面這個六種,都是煩惱。這邊在此地,慳貪、惡業、瞋恨、懈怠、散亂、愚癡,這都是病啊!佛給我們上面這個六度是藥,以這個六種藥,斷我們六種病。因為我們的心散亂,也就是說精神不能集中,意志不能集中,因此無論什麼事情都沒有成就。所以這個心是散亂,散亂心,他一生必定一事無成。所以佛教我們攝心,攝心就是禪定。大乘的禪定,是講不動心。像金剛經裡面所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因此禪定就無量無邊。譬如說,我們眼見色不動心,我們的眼根在色塵上入定了。耳聞聲也能夠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我們耳根在聲塵上入定了。由此可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夠保持著樣樣明了。這個境界裡頭,樣樣明了,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無分別,無執著,這叫禪定。我們的心,我們的精神、意志,才能夠集中而不散亂。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3 22:5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