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萬安渡口--洛陽橋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0 11:51: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建惠安、洛江的分界處有洛陽江,在洛陽江的入海口處有一座巨大的跨海梁式古橋叫洛陽橋,又名「萬安橋」。


洛陽橋是由北宋的泉州郡守蔡襄主持所建造(1053~1059年),距今有近千年歷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橋,與盧溝橋、趙州橋、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是當時廣東、福建進京的交通要道,也是宋元時期興起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在洛陽橋建設之前,當地百姓要靠渡船過江,十分不便,人們為了祈求過渡平安,便將這渡口取名為萬安渡,因此橋建成後也就叫萬安橋了。為什麼又叫洛陽橋呢?
據史書記載,唐宋之前福建一帶居住的都是夷民越族人,唐朝初年社會動盪不安,大量的中原人開始南遷,遷至泉州及閩南一帶大多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現這一地區的閩南語系被稱為河洛語,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話。

因泉州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於是他們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洛陽橋全部使用當地生產的花崗石建成,全長為540米,若把兩端橋堤計算在內,則橋全長為834米、寬7米,巨大的橋體更顯氣勢磅薄、雄偉壯觀,完全可用「飛梁遙跨海西東」來形容。

洛陽橋有龐大的船形橋墩46座,橋墩兩端砌成尖形,以分水勢;橋的北端築有橋堤,橋由堤接出有40孔,通過江中小島後,繼續南展有七孔,接入橋南端橋堤,全橋共有47孔。每孔有花崗石梁七根,每根梁高約50釐米、寬約60釐米、長約11米;橋面兩旁護以石欄,有石柱500根,石欄長度與橋長相同。

此外,還有石獅28隻、石亭七座、石塔九座,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等遺址,橋南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宋碑。

洛陽橋在建橋技術和工藝上都有的獨特之處,最大特點就是首創了「筏型基礎」的橋墩。

因橋建造在水勢險惡的江海交匯處,在江闊水深處建橋墩十分不易,設計者便在江底沿橋的中線部位鋪墊大石,橫著築起一條20多米寬的水下長堤,隨後在石堤上用條石壘砌了一種尖劈形橋墩。

為了使橋墩更為堅固,設計者還巧妙地利用繁殖「礪房」的辦法,來聯結膠固石塊,穩固橋墩。建造時,還利用潮汐的漲落來浮運和架設石梁,這些都使得這座古橋異常堅固。西元一六O四年,泉州發生八級地震,洛陽橋都安然無恙。

洛陽橋建造得十分不易。相傳,主持建造的北宋泉州郡守蔡襄是文曲星下凡,此人自幼聰明博學,十八歲高中狀元,遂本朝為官。他從小受其信佛的母親教誨,心地善良,為官後便想修橋為郡人解難。因此,他在朝中不久便申請回鄉為官,成為泉郡守(知府)。
蔡襄回到泉州後,看到洛陽江水深浪大難造橋基而日夜發愁。一天,他在睡夢中得觀音大士指點,可派人向海龍王求助造橋。蔡襄醒後,就向海神寫了一封求助公文,並隨口問手下衙吏:「誰人下得海。」

一個衙吏隨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來此人姓夏名得海,誤以為老爺叫他就隨口應答。於是,蔡襄派他前往海神處投遞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無回,告別妻子後買了一壺酒,喝得酩酊大醉倒在海灘上,想藉著潮水捲走公文了事。

誰知一覺醒來,手中黃色的公文袋竟變成紅色,便連忙回來交差。蔡襄打開一看,上面只寫了一個「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終於領悟了海龍王的啟示。在當月廿一日酉時動工,果然此時海潮退落且三天三夜不再漲潮,橋基終於順利砌成。

但是,由於當時資金有限使橋建造不高,每逢洪水,橋面經常會被淹沒。

傳說,後有泉州大富商李五因生活奢侈、揮霍遭人誣告,無故被抓往京城問罪。當其囚車過洛陽橋時,水已淹沒路面,他很艱難地過橋,並對天發誓:「要能平安無事回鄉,一定出資將洛陽橋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後他順利回鄉,就出資將橋增高了三尺。@*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09: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