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浮橋建築的傑作─靈江浮橋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2 20:23: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靈江浮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此橋因江而得名,原名為「中津橋」,座落於浙江省臨海縣南門城外的靈江上,是一座構造形式獨特的水上立體交叉橋,其結構建築與設計都非常科學,是座歷史悠久的古老浮橋。


根據《臨海縣志》中記載: 宋淳熙八年(西元1181年)「中津橋」修築在興善門外的金雞嶺下,由郡守唐仲友創建,橋長287米,寬5米余,具有相當的規模。建造時,以每2艘船組成1節,總共以船50艘,組成25節。然後用纜索、地錨、錨碇等設備,將浮橋的所有船隻串聯,連繫固定成為橋面。

因臨海縣距東海較近,受潮汐影響很大,潮汐使靈江水面,在一日的漲落中,能相差數米之距。當初建造時,為使浮橋能適應潮汐的漲落,唐仲友使「橋不及岸十五尋(每尋為八尺),為六筏,為以柱二十,固以檻,筏隨潮與岸低昂,續以板跳」的方式來修造浮橋。

修築時,先民們採用了「活動引橋」的方法,即在橋的兩端,搭建可以起落伸縮的活動引橋,將一端固定於河岸,另一端,用可隨著水位上下而升降的多孔棧型式橋面,來銜接浮橋與河岸。如此一來,不論漲潮落潮,就能隨著晨昏潮汐的起伏,隨時變換坡度,不受影響而能通行。其原理與形式與現代浮橋的做法已十分近似了。

蘇東坡就以「機牙任信縮,漲落隨高低」的詩句,來描寫浮橋隨著晨昏潮汐的潮水漲落而能升降的特點。

唐仲友所著的《中津橋記》一書中記載 :「度高下、量廣深、立程度,以寸擬丈,創木樣置水池中,節水以筩,效潮進退,觀者開喻,然後賦役」,對浮橋的設計建造做了詳細的描述。

在八百年前的宋代,唐仲友在建橋之前,先製成了1:100的橋樑模型,在水池中進行反覆試驗,以獲得適當潮水漲落的浮橋型式,並作示範操作,幫助建築工人瞭解其結構原理,然後再開始動工建造。此注重建築流程的做法,在現代看似平常,但出現在八百年前,實誠屬不易。

浮橋的運用,在漢唐時期已日益普遍。許多地區在建造永久性橋樑以前,總要先造浮橋,來瞭解水情、水性,然後再尋求合適的橋型,做為永久性建築。

中國出現最早的橋樑就是「浮橋」。又稱「州橋』、「浮航」、「浮桁」, 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橋樑建築型式, 因其架設簡單方便,常運用於軍事用途,所以也稱為「戰橋」。

浮橋主要建於河面過寬及河水過深或漲落起伏大,不是一般木石柱樑橋所能濟事的地方。浮橋目前在中國南方如江西、浙江、廣西等地方仍常見。

浮橋的構造和架設,一般是用幾十或幾百艘船艇(或木筏、竹筏、皮筏),代替橋墩,船艇固定於由棕、麻、竹、鐵製成的纜索上,或者用鐵錨、銅錨、石錨等設備固定於江底,而兩岸多設柱狀或鐵牛、鐵山、石囷、石獅等構件以供繫纜索。甚至索錨兼用。船艇連結排列於河面上,上舖梁板作為橋面,供人馬往來通行。

橋與河岸之間,中小河流一般用「挑板」(古稱筏板)、大河用「棧橋」的方式連接,對於年水位落差大的季節性河流,則採用「拆卸」或」增裝」船節的方式。隨時可以調節,以適應水位漲落的落差。

中國建造浮橋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商周時期。《詩經·大雅·大明》中記述,周文王18歲為了娶妻,在渭水上架起一座以舟船為主體的浮橋,距今已有3100年之遙了,比起西方,波斯王大流士遠征希臘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所建造的世界上最早的浮橋,還要早五百多年。

據考證,周代禮制規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浮橋,用畢就要立即撤除,可見當時浮橋是稀貴之物。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人們已不再遵守只准「天子」上浮橋的規矩。

隋大業元年(西元605年)在河南洛陽洛水上建成「天津橋」,此為第一次用鐵鏈聯結船隻架成的浮橋。

浮橋的舟船、橋板與系船的纜繩,須要經常修葺和更換,所以經過歲月的變遷,很少能保留到現在。許多浮橋崩毀後,都轉向木樑橋、石樑橋或石拱橋發展。現存歷史最早的的古代浮橋,就屬浙江省臨海縣的靈江浮橋, 是中國浮橋建築中的一件傑作。

1964年「靈江浮橋」改建,橋長280米,寬5米。將浮橋移到縣城西門外上的「津浮橋」原址。為了不拆斷浮橋而讓航船可以通過,便在靠西門一側的浮橋設有「過船孔」,過船孔兩側的木船上,豎有高1.2米的木排架,自水面至橋面有高2.2米的淨空,可以讓船隻自由通航。如此一來,整體橋型就形成了水上立體交叉式橋樑。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9: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