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洛陽橋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4 09:28: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宋時期,也是東方重要的通商港口,與當時的埃及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世界各國的人們紛至沓來,因此給泉州城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遺跡。

「洛陽橋」是中國現存第一座跨海石橋,位於泉州城東北13公里處,橫架與惠安縣分界的洛陽江之上,橋以江為名。其建築方式透露出古代科技文明的先進。因洛陽江之入海處,江闊水深、浪急潮怒,在如此艱險的環境中飛虹跨江建造橋樑,實為當時的橋樑工程創了奇跡,故有「洛陽之橋天下奇」之讚譽。

洛陽橋的前身是「萬安橋」,興建於唐朝大中年間。一百多年後,萬安橋於洪水中沖毀。而洛陽江,上連溪,下接海,若遇到漲潮時江闊流急,波濤洶湧;而退潮時水勢湍急,暗礁密佈,根本無法通行。據《泉州府志》中記載,舊萬安橋是北宋慶歷初郡人李寵首先「甃石建造浮橋」,後來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橋。根據主持此建橋工程的宋代泉州太守蔡襄所撰寫的《萬安橋記》中記載:「泉州萬安渡石橋,始創於皇右五年四月庚寅,以嘉右四年十二月辛未訖立。」即西元1053-1059年,前後花了六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耗資一萬四千多兩銀錢,才完成這座跨江接海、南北跨向的大石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

洛陽橋包括兩端橋堤,總橋長834米,寬7米。有46個船形橋墩,47個橋孔。橋身通體是以花崗岩石舖建而成,巨大的船形橋墩由一塊塊石頭砌建,看起來就像一艘兩頭尖翹的石船馱負著石板。船形橋墩的建法也頗具特色,它有利於分水。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丈5尺,兩側有500個石雕扶攔,28尊雕琢精緻的石獅裝飾,綴布7亭9塔,點綴其中,益增其美。其中一座婆羅門塗金塔,雕刻有《偈菩月經》及釋迦像。橋堍上各有4尊武士石力神,守護著橋頭。橋以江心島中洲為界,分為南北兩段,南北兩側還種植七百棵松樹。足見當時造橋工程規模之巨大,結構工藝技術之高超。

橋之中亭林立著歷代碑刻,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橋北端有真身庵、昭惠廟等遺址,橋南端有蔡襄祠,祠內有蔡襄《萬安橋記》的宋代碑刻立於祠內,此碑被譽為書法遒勁、撰文精妙、雕工精美「三絕」。 整座橋樑不但秀麗多姿、氣勢磅礡、而且雄鎮東南。宋代王十朋游洛陽橋時,不禁慨道:「北望中原萬里遙,南來喜見洛陽橋。」

建橋近千年以來,先後修復17次。現存的洛陽橋於清朝乾隆26年(西元1761年)興建。民國21年(西元1932年)蔡延鍇軍長將橋改建成鋼筋混凝土公路橋,並將橋面增高2米。但逢抗日戰爭遭受嚴重破壞。西元1993年3月至西元1996年10月,實施保護修復工程。故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

因造橋處位於江海交匯之處,江闊水深又急,橋基屢屢被摧毀,建造工程艱巨。洛陽橋在整個建橋中創造了「筏型基礎法」、「種蠣固基法」、「浮運架橋法」等等先進技術,對世界橋樑科學是一大貢獻。

早在北宋的先民,以無比的毅力和驚人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法」, 也就是洛陽橋最著名的建築特點。

「筏型基礎法」就是沿著橋樑中軸線的底部拋置數萬立方的大量石塊,拋石填海,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為橋基,舖成一條寬二十多米、長達二華裡左右的水下石堤,壘石成墩,然後在上面砌築建立橋墩。此建築法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

「種蠣固基法」就是在拋石堆中繁殖牡蠣,巧妙的利用牡蠣外殼的強勁附著力,以及繁殖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石塊牢固的黏合成整體,解決了穩固橋墩大問題。此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界都是偉大的貢獻。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同時也是世界上首創將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

「浮運架樑法」是在沒有起重設備的宋代,利用海潮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採用「激浪以漲舟」、「懸機以弦纖」 浮運架樑的妙法,將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顯示先民們建橋技術的非凡才智。

已故橋樑專家茅以升在《橋樑談往》一書讚譽說:「泉州洛陽橋的這種基礎就是近代的『筏形基礎』,但在國外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歷史,所用架樑的『浮運法』,即使今日也很通行」……並稱讚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樑的狀元」。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6-9-1 14:39:42 |只看該作者
這座橋我有去過真的工法很強啊!也很厲害值得前往遊賞一番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4 01: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