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山嶽仙跡探微:青城山 [複製連結]

SOGO版主

~日久見人心~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真女人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運動鐵人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軍武十字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時尚教主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學藝經典獎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婚姻專家勳章 幸福家庭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模型怪怪貓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會員榮譽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6 14:33: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梁時任預、李膺所著的《益州記》中說:「崗巒嶺崿相連千里,上有仙都」。宋代《太平御覽》引古書《玉匱經》中云:「黃帝封為五嶽丈人,乃岳瀆之上司,真仙之崇秩。一月之內,群岳再朝,六時灑泉,以代晷漏。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為第五洞天,寶仙九室之天。對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峰掩映,互相連接,靈仙所宅,祥異則多」。這座被靈仙選中居住的仙都,且號為「五嶽丈人」的就是青城山,它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縣)西南十五公里處,距成都市六十八公里。史料載,青城山主峰海拔1800多米,周圍五十里,有甘露芝草和天池醴泉。


青城山在歷史上有諸多的稱謂。先秦時期稱為「清城都」、「丈人山」,秦時稱作「瀆山」,兩漢和三國時稱為「汶山」或「天谷山」,兩晉、隋唐直至開元十八年前稱為「清城山」,後稱「青城山」。關於「丈人山」的稱謂,還有一個與仙人有關的故事,載於宋朝張君房所著《雲笈七簽》卷七十九。黃帝時期,黃帝因與北方的蚩尤作戰時總是不能取勝,便來到青城山向仙人寧封討教。寧封教黃帝以龍趼飛行之術。後來,黃帝戰勝了蚩尤,統一了華夏民族。為了表達對仙人寧封的感謝,黃帝封寧封為五嶽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稱作「丈人山」。如今青城山上的訪寧橋和龍隱峽棧道就是此一傳說的遺跡。

那麼為什麼叫做「青城山」呢?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林木蔥鬱,好像一座綠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點水。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處,所以名為「清城山」。唐時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後唐玄宗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詔書中將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為「青城山」。關於這一事件,可見仍保存完好的唐碑詔書。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當然少不了仙人。在此修煉成仙之人,亦是歷代不絕。

據葛洪《神仙傳》所載,東漢時的張陵先在四川鶴鳴山隱居修行,後遇太上老君傳道而得道。鶴鳴山與青城山相連,張陵便來到青城山傳道,期間曾去嵩山,最後羽化成仙,被封為張天師。張陵之後,從漢末至南北朝,來到青城山修道的有李阿、陳勳、范長生、楊超遠等人。

葛洪《神仙傳》載,四川人李阿,據說活了很長時間,但也不見衰老。在吳孫權當政時期,他常常在成都市的街頭行乞,一旦討得東西,就馬上散賜給貧者。他每天晚上離開成都,早上回來,人們不知他到底住在何方。如果想問李阿什麼事,李阿從不正面回答,但只要仔細察看他的表情就會知道答案。如果李阿的臉上有喜色,那麼問的事一定是吉利的;如果李阿面容悲慼淒慘,那麼問的事就一定凶險;如果李阿面含微笑,就一定是大喜之事;如果李阿有輕輕的歎息,那麼一定有讓人深憂的地方。人們就這樣向李阿問事的吉凶,屢試不爽。一個叫古強的人,覺得李阿肯定不是凡人,就經常照顧李阿,並跟隨李阿回家,這才知道李阿住在青城山裡。古強十八歲時,看見李阿也就五十來歲,到古強八十多歲時,李阿仍然是五十歲的樣子,一點也沒變。後來李阿說崑崙山的神仙召他馬上就去,於是李阿進了崑崙山,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繼李阿之後又有陳勳入青城山修煉得道。漢時陰長生跟隨仙人馬明生在武當山修煉,後在青城山得道,後亦成仙。到了晉代,青城山最著名的道士為范長生,後在此羽化成仙。隋朝趙昱與兄弟趙冕都隱居在青城山,跟隨道士李玨修煉。隋煬帝知其賢德,徵召他出仕。趙昱推辭不掉,只得任嘉州太守。在任期間,他曾經入水中斬殺蛟龍,人們都認為他是神人。隋末亂世之際,趙昱再次隱去,不知所終。唐朝道士王柯、薛昌、劉無名等皆在青城山修道。值得一提的是唐末五代時的修煉人杜光庭,他在青城山白雲溪修煉多年,同時還著有《神仙感遇傳》五卷,《墉城集仙錄》六卷,《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一卷等多部著作,為後世留下了中國古代神仙及修煉故事等珍貴資料。宋時期比較知名的修道人有皇甫士安、古藏用、張隨、徐無極等,皆有靈跡。元明時期,在青城山修道之人見於記載的比較少。明末清初,由於戰亂,青城山的道士大多逃離。後來又有武當山的道士來到青城山修行,比較有名的是陳清覺。

早期的山居道士,大多穴居山洞,或者在洞旁結茅舍,「置以土壇,戴以草屋」。到了晉代,青城山始建宮觀,計有洞天觀、上清宮、上皇觀、碧落觀(後名長生宮)等。現在的上清宮正殿老君殿供有太上老君、純陽祖師及張三豐塑像。老君殿基寬四百平方米,共六層。下方上圓,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其左配殿供奉的是孔子和關羽,在殿的左下方有麻姑池,池水一年四季都不乾涸,據說是仙人麻姑浴丹的地方。宮後不遠,就是青城第一峰彭祖峰,上有呼應亭,登高一呼,眾山皆應。

隋唐兩宋時期,青城山新建有大批宮觀。隋代建有常道觀等,唐代建有建福宮、金華宮、沖妙觀、玄都觀、福唐觀等。常道觀又名天師洞,據說當年張陵就在此「結茅傳道」。觀內還有黃帝祠和三皇殿,殿內供奉著伏羲、神農、黃帝。觀後的混元頂上有一個洞穴,相傳是張陵曾經修煉的所在,俗稱天師洞。天師洞東有三島石,巨石矗立,上有兩條裂隙,故名。民間傳說,張天師降魔時,見此石擋路,遂拔劍劈之,裂成三塊,石上還刻有「降魔」兩字。天師洞西側有擲筆槽,這是個六十多米深的幽谷,民間傳說是張天師降魔時,作符擲筆而成的。《五嶽真形圖》云:「山傍有誓石,天師張道陵與鬼兵為誓,硃筆畫山,青崖中絕。今驗斷處,石並丹色,闊二十餘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據清徐昱所著《青城山金華宮記》,金華宮原是就晉代所置之上皇觀(一名玄真觀)改建而成,唐睿宗女玉真、金華公主居此修道。元明時期,除明萬曆年間重建圓明宮、上元宮外,過去已建的宮觀,在明代大都缺乏維修。清時陸續重建、修繕了常道觀、長生觀、祖師殿(又名洞天觀)、上清宮、建福宮等。其中建福宮中楹柱上懸垂的長達394字的長聯,為青城一絕。祖師殿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和張三豐。殿內有浴丹井、讀書台等古跡。浴丹井是唐天寶七年(748年),道人薛昌居煉丹留下的遺跡。

唐朝李舜弦在《隨駕游青城》一詩中這樣讚美青城山:

因隨八馬上仙山,
頓隔塵埃物象閒。
只恐西追王母宴,
卻憂難得到人間。



資訊來源:古蹟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愛久見人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6:2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