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9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參 明開顯 存有之道開顯的動力… 清濁、動靜、本 末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1-17 09:18: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經解]
清者,純粹義、起始義、創造義之謂也。
濁者,現實義、終成義、生長義之謂也。
動者,變動義、生動義、律動義之謂也。
靜者,寧靜義、安靜義、寂靜義之謂也。
清濁動靜,兩端一體,陰陽翕闢,和合同一,歸返則通於存
在之本源,開展則落實於存在之萬物。
天地者,自然之場域,如其陰陽翕闢,清濁陰陽,和合為一
也。
男女者,人世之初始,依其剛柔開闔,清濁陰陽,和合為一
也。
本者,天地人我萬物未始有分之前,此蓋存有之根源也。
末者,由此存有之道的根源所顯而落實為萬物,此即一分別
之對象物也。
清是濁之源,此是說一切「現實義、終成義、生長義」必得
上溯其源,此源即是「純粹義、起始義、創造義」也。
動是靜之基,此是說一切「寧靜義、安靜義、寂靜義」必得
上溯於「變動義、生動義、律動義」也。
人者,得天地陰陽五行之秀氣而最靈者,人者,參贊天地萬
物之樞也。人如何參贊者耶?如其常道而參贊之也,如其常
道而「清靜」也,如其常道而如其「純粹義、起始義、創造
義」之「清」,如其常道而如其「寧靜義、安靜義、寂靜義」
之「靜」,則天地萬物如其為天地萬物,自然生長也。
[譯註]
將「清濁」、「動靜」、「天地」、「男女」、「本末」
做了如上之詮解,一方面闡明此「兩端而一致」之理,另方
面強調了「本」是天地人我萬物未始有分之前,這是「存有
之根源」,而「末」是「由此存有之道的根源所顯而落實為
萬物,此即一分別之對象物」。強調的是「道」生「萬物」
的關係,另方面則呈現一存有的回歸之道的復返活動。
再者,把「清」解成「純粹義、起始義、創造義」;把
「濁」解成「現實義、終成義、生長義」,一方面明其本末,
一方面明其一致,蓋以本貫末,由末以循本也。把「動」解
為「變動義、生動義、律動義」;把「靜」解為「寧靜義、
安靜義、寂靜義」,正要闡明「靜」是「動」的落實,而「動」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17
則是「靜」的基礎,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道家的生動活潑的宇
宙觀。道家強調主體的致虛守靜,但其於道體之流行仍然是
強調生生不息的。就此來說,儒道同源,皆不外於易也。
說「清是濁之源」這是是說一切「現實義、終成義、生
長義」必得上溯其源,此源即是「純粹義、起始義、創造義」;
說「動是靜之基」這是說一切「寧靜義、安靜義、寂靜義」
必得上溯於「變動義、生動義、律動義」。這裡含著一整套
天地男女動靜本末清濁的思考,說的是由「存有的執定」之
上溯於「存有的根源」,又說的是此「存有的根源」必得落
實為「存有的執定」也。
人者,得天地陰陽五行之秀氣而最靈者,人者,參贊天
地萬物之樞也。這是說人是在天地場域中長成,天地場域中
自有陰陽五行之氣,這是一彼此交相迎向,交相和合的歷程,
此中自有常道在。人參贊天地化育就是「如其常道而參贊
之」。道家所說之參贊重在「順成」,不重在化成,儒家則
與此相對。儒家重在人文化成,道家重在歸返自然。這裡強
調如其常道而「清靜」,如其常道而如其「純粹義、起始義、
創造義」之「清」,如其常道而如其「寧靜義、安靜義、寂
靜義」之「靜」,則天地萬物如其為天地萬物,自然生長也。
道家強調的是存有的歸返,與回溯於道,人能如此,「道生
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3 也。
[白話翻譯]
說起大道,有純粹起始的「清」、有現實長育的「濁」。有
變化生生的「動」、有寧寂安止的「靜」。
3 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天」象徵的是純粹起始的「清」、「地」象徵的是現實長
育的「濁」,「天」象徵的是變化生生的「動」,「地」象
徵的是寧寂安止的「靜」。
「男」象徵的是純粹起始的「清」、「女」象徵的是現實長
育的「濁」,「男」象徵的是變化生生的「動」,「女」象
徵的是寧寂安止的「靜」。
從那總體的本源降臨生長,流到天地間的每一個末端,因而
生成育養了萬物。那純粹起始的「清」是那現實長育的「濁」
的源頭。那變化生生的「動」是那寧寂安止的「靜」的基礎。
人們要是能夠歸返真常大道、回到純粹起始的「清」、寧寂
安止的「靜」,天下也就全部都回返到生命的源頭。
■心靈藥方
一 隨時護住起始純粹的清明,就不怕現實長育的混濁。不
要在混濁處攪和,要懂得起始處的純粹清明。千年暗室,
點燃一燈,當下即明,無有不照。
二 「不是幡動、不是風動,是仁者心動」,幡動,說的是
現象;風動,說的是現象的因果性;而心動,說的是業
力的因果性。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21
三 「寂靜安止」才能破業力的因果性,破了業力的因果性,
才能契接宇宙造化生生之德的簡易,由此簡易更而識得
不易。
四 「天」為乾,「地」為坤,地天交泰,陰陽和合,才成
個乾坤。「男」為父,「女」為母,父母交好,才成個
人倫。這道理就是清濁動靜的道理,就是個「保和太合」
之理。
五 「本」是樹根,「末」是樹梢,樹根汲取的是地氣,樹
梢吸收的是天氣。天地和合,本末交貫,通而為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0 16: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