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布農族把宇宙大地看做是活生生的,因此神話傳說中,透過擬人化來敘述祖先的見聞,布農族人認為人和自然是合為一體的,自己是宇宙萬物的一份子,彼此之間保持極精微的溝通。
如果與台灣的其他原住民族比較,布農族是以歌取勝的民族。
這種絕妙出色的合音,成為台灣民族音樂在國際的紋樣,在世界的樂壇上,很少人不知道台灣布農族的八部和音。在一九四三年日本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先生來到台灣研究,聽見布農族在深山裡唱「小米豐收祭之歌-Pasipotpot」驚為天籟,繼而將之發揚於歐洲,從此留下台灣有美麗和聲的印象。
從年頭到年尾的祭典,都是以歌謠串聯的,搭配儀式和祭天的肢體動作,以歌唱為主,身子大都以靜態或緩緩的移動,使和音能集中撩繞成「聲音之柱」而上達天聽。
布農族歌謠裡,倫理、情感、法則和規律全都由唱歌中敘述,舉一實例,狩獵的機制都是歌謠串聯,如:狩獵有占卜歌。出獵前獵人要唱頌祭槍之歌,獵者灌注精神在槍上,祈求上蒼讓獵物能親近這把槍(早期是箭),到了山中還得謹守獵區規範,不能越區狩獵。獵人們凱歸,靠近部落時要高唱歸來歌,一邊唱著負重之歌,告知山下婦女備酒和宴食。婦女則得高聲吟詠釀酒歌。如此這般興高采列地高歌對應,都是集體和聲,部農少有獨唱。在族人圍繞的飲宴中,獵人們輪流高聲哼唱自己狩獵心得,是最引人振奮的四言絕句「誇功頌」,每人輪流唱和,眾人隨即吆喝呼應,詞義大半形容自己如何威勇,射藝如何精準,連樹上的猴子只瞄到手上的箭,便自動掉下來裝死等等,諸如此類暗喻又幽默的句式,在哼詠與唱和中,益發引人亢奮激情。孩童自然在這種氛圍當中吸吮民族文化的汁液,日積而月累。
歌謠便成文化瑰寶。誇功頌中每人表現的四言格律,內容看似即興,實則章節分明,而這是一般民族學者或是人類學者無法進入的部分。
布農族善於使用弓琴
削薄的竹片彎成弓形。以蔴線,線材在竹片的兩邊繫緊,就形成可以彈出聲音的弓琴,圖中南投縣...
布農族杵樂的演出
杵樂粗細長短不同的木杵在石板上敲擊而發出不同樂音,當杵木因受潮而變音,布農族會用刀子再做...
兒童學習祖先的狩獵文化
完全自然的高山部落已不存在,文化和祭儀的傳承,也不若遠古時代在深山的祭場里舉行。校園成為...
著名的小米豐收祭之歌(pasi put put)
小米豐收祭之歌是布農族在收穫小米時,感念上蒼賜予而唱出的感恩歌,唱這首歌時以非常虔誠的心...
布農族的生活化表演
布農族的歌聲魅力舉世公認,沒有狂放的舞蹈,肢體的擺動只是配合歌聲,或勾肩緩步或小步行進,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