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4-11-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沒有一個民族像客家族群這樣,充分發揮土地山林與陽光的滋味,在菜餚中表露了客家族群生活與居住環境,造就客家菜的特殊性。客家人儉樸、尊天敬地的天性與家訓,都在客家菜中顯露無遺。沒有現代化的電氣用品前,過去農村社會多半自給自足,客家人利用天候,發展出種類繁多的醃漬物、米食、或與季節天候息息相關的食材,致使客家菜在食材選擇與烹煮過程裡,呈現出別樹一格的飲食文化。
客家族群為了維持體力與補充大量活動的汗水,發展出鹹香油的烹調習慣,所以大部份的食物都是重口味、多肥油,可以佐大量米飯增加體力。為了保存食物與多元利用,勤儉的客家人,個個都成了使鹽高手、成了民間大廚師,從蔬菜、魚肉、醬料、紅麴、乾燥食材等,發明出各式各樣的醃漬品,造就了客家美食的經典食材。魚肉對居處山區丘陵的客家人得來不易,只得用大量的鹽巴替代冰箱的功能,例如客家「鹹豬肉」,就像北方的臘肉或是金華的火腿一般聲名遠播,若配上蒜泥醋汁,具有加分功能。當然,又鹹又入味的「鹹魚」也是一樣的道理。
長期居處山林的客家人,善用自然資源來創造出大量運用醬料,如破布子、樹豆、桔醬等佐料,伴隨著大家的生活記憶,成為客家特殊食材。酸桔子加工做成沾醬,餐餐就能享受酸澀、下飯、具濃郁果香的味道,也可減少調味料的消耗,兼具省錢的功能,正如同義大利人熱愛蕃茄醬一般。而在現代養生觀中,桔醬也是極佳的有機食材。
客家祖先發現破布子的食用功能,長在荒山郊野,耐旱、耐貧瘠、生命力強的植物「破布子」,葉子常因蟲害變形,乍看就像破布(也就叫它「破布子」),不過卻不因外表而被捨棄,其果實含有豐富的水分和膠質,醃漬後,就成了下飯的醬菜。昔日農村,「破布子」是很重要的菜蔬植物,即使現代人飲食習慣已有改變,醃漬的「破布子」仍是用來蒸魚、蒸肉、炒蛋的最佳佐料。
客家人順勢而居,在山坡、丘陵地上栽種許多適合的作物,「薑麻」就是其中之一,常見“薑麻園”“麻園坑”的地名,就是客家人居住的所在。飲食方面,少不了「薑麻」入味,沒菜吃的日子,醃好的嫩薑配米粥,這樣也是一餐。也借著薑麻的辣達到驅寒,促進血液循環強身的功能,增加勞動力。如果以現代觀點;客家人長期因為體力需求,發展出大量油脂與醃漬品的烹煮模式,為了求平衡,客家人則又運用了桔子、柿子、薑麻、李子、梅子....與紅麴等食材活用,這都是發揮了高度智慧的飲食文化。
至於年節季節變化發展出的副食品及零食、粄仔,更反應客家人的生活態度,藉著大自然與節日發展出的飲食,處處展現了客家的生活的哲學。在台灣,由於地形與氣候等生活條件的些微差異,也讓台灣的南北客家菜稍有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