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壺具與泡茶的關係
壺質與泡茶的關係
壺質影響泡茶的效果,這裏所指的壺質首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沈。假如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示得比較清揚,或者說,這類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清揚的,如綠茶、清茶、香片、白毫鳥龍、紅茶,那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假如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示得比較低沈,或者說,這類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低沈的,如鐵觀音、水仙、佛手、普洱(後發酵茶類),那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陶壺。這與我們烹飪所使用的鍋具原理相當,炒青菜,我們希望炒出來的青菜又脆又綠,所以我們用鐵鍋猛火快炒。假如煮魚頭,我們喜歡用砂鍋或燉鍋,文火慢煮。假如我們用鐵鍋煮魚頭,當然還是可以吃,但是魚湯必然沒那麽稠、那麽滑;假如用砂鍋炒青菜呢?那必然很糟糕。
密度與陶瓷茶具的燒結程度有關,我們曾經常以敲出的聲音與吸水性來表達,敲出的聲音清脆,吸水性低,就暗示燒結程度高,不然燒結程度就低。這與壺具的保溫程度又息息相關,我們習慣性希望茶壺保溫效果要好,事實上是不必然的,因爲假如保溫效果是絕對需要,那一把壺就要做得厚厚的,質地燒得松松的,成果很難賣得出去,再說,泡茶是在適當的濃度就要把茶湯倒出來,那會在壺內保溫?講究的泡茶法甚至於還使用准時器,浸泡的時間控制在「以秒計」呢。
金屬器裏的銀壺是蠻好的泡茶用具,密度、傳熱比瓷壺還好。「清茶」最重清揚的特性,並且香氣的表示決定品質的優劣,用銀壺沖泡最能表示這方面的風格。陶瓷器比來流行三分法,將高溫燒結,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類稱爲「火石」,這類壺具所表示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與「陶」之間。
上不上釉與泡茶的關係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讓人欣賞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讓人欣賞泥土冊身的美。宜興紫砂陶藝是後者的代表,並且將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示得最爲深刻。
談到茶與壺質的關系,壺內不上釉的,這層關係表示得更加明顯,但「得」、「失」間就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我們使用同一把壺在同一類茶上,用久了,「茶」、「壺」間會有相輔相成的效用,使用過的茶壺比新壺泡出來的茶湯,味道要飽和些。但壺的吸水性不殼昕袒及太大,不然吸了滿肚子的茶湯,用後陳放,輕易有黴味。從另一方面來說,假如使用內側不上釉的茶壺沖泡不同風味的茶,則會有彼此幹擾的錯誤謬誤,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壺或是吸水性大的壺。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測驗課上,一位同學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鳥龍茶的未上釉陶壺沖泡當天的測驗茶─白毫鳥龍,版一泡幾乎喝不出是什麼茶來。假如只能有一把壺,而沖要泡各種茶類,最好使用內側上釉的壺,每次使用後徹底洗乾淨,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幹擾下一種茶。所以評茶師用以鑒定各種茶葉的標準杯,都採用表裏上釉的瓷器。
色調與泡茶的關係
假如將茶器的質地分為瓷、火石、陶三大類,瓷質茶器的感覺是留意、高頻的,與不發酵的綠茶、重發酵的白毫鳥龍、全發酵紅茶的感覺頗為一致。火石質茶器的感覺較為堅實陽剛,與不發酵的黃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涷頂、鐵觀音、水仙的感覺頗為一致。陶質茶器的感覺較為粗獷低沉,與焙重火的半發酵茶、陳年普洱茶的感覺頗為一致。
再就茶器的顏色而言:茶器的顏色包含材料冊身的顏色與裝潢其上的釉色或顏料。白瓷土顯得亮潔精緻,用以搭配綠茶、白毫鳥龍與紅茶頗為適合,為保持其雪白,常上層透明釉。黃泥製成的茶器顯得甘怡,可配以黃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製成的茶器顯得高香、厚實,可配以鐵觀音、涷頂等輕、中培火的茶類。紫砂或較深沉陶土製成的茶器顯得樸實、天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鐵觀音、水仙相當搭調。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藥,釉色的變化又閣下燎昕惕器的感覺,如淡綠色系列的青瓷,用以沖泡綠茶、清茶,感覺上頗為協調。有種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適合沖泡白茶與黃茶。青花、彩繪的茶器可以表示白毫鳥龍、紅茶或熏茶、調味的茶類。鐵紅、紫金、鈞窯之類的釉色則用以搭配涷頂、鐵觀音、水仙之屬的茶葉。茶葉末、天目、與鹹菜色系的釉色,就用來表示黑茶。
壺形與泡茶的關係
就視覺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有如上節所談的色調,應與茶葉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幹壺泡龍井,就沒有青瓷番瓜來得協調,然而紫砂松幹泡起鐵觀音就顯得非常夠味。
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壺形僅顯此刻散熱、便利與觀賞三方面。壺口寬敞的、蓋碗形制的,散熱效果較佳,所以用以沖泡需要七、八十度(攝氏)水溫的茶葉最為適宜。因此蓋碗曾經常用以沖泡綠茶、香片與白毫鳥龍。壺口寬大的壺與蓋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顯得異常便利,很多人習慣將蓋碗作為沖泡器使用就是這個道理。蓋碗、或是壺口大到幾乎像蓋碗形制的壺,沖泡茶葉後,打開蓋子很輕易可以觀賞到茶葉伸展的情形與茶湯的色澤、濃度,對茶葉的欣賞、茶湯的控制頗有助益。尤其是龍井、碧螺春、白毫銀針、白毫鳥龍等重視外形的茶葉,這類形制的沖泡器,若再配以適當的色調,是很好的表示方法。
出處:安溪茶水界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