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86|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土耳其最極致之境 就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西元前古城 網友:想去一次看看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4-6 10:12: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撰文:譚凌飛 攝影:韓鬆
提到土耳其,第一時間出現在我腦海的並不是卡帕多西亞騰起的熱氣球和藍色清真寺的宏偉穹頂——土耳其不總是那般多彩絢麗,甜蜜燦爛。遠離伊斯坦布爾成群的遊人,去往土耳其東區,還有許多如雷貫耳的名字等待著我們: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馬爾丁便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古要塞,正好位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這裡曾經是兩河文明輻射到的地方,在歷史上幾經風浪,如今雖被劃入土耳其領土,卻無法掩飾多民族文化混雜的意味,在歐亞交界的土地上成為紀錄歷史的城市史書。

半山上的古城
馬爾丁機場矗立在路邊,渺小孤獨,周圍的一切看起來就和我心目中典型的「中東符號」一樣。沒有黑海地中海溼潤的風,也沒有小亞細亞草原沁人心脾的綠,更不見伊斯坦布爾色彩繽紛的城市意象。乾燥、灰塵、強烈陽光是對這裡首要的印象。機場出發的小巴一股腦向前行駛,駛向了平原上冒起的一座山頭。一座由石頭建築組成的城市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的城堡,蔚為壯觀——那便是馬爾丁古城。


公元3世紀,敘利亞東正教徒便在馬爾丁定居,成為這座城市的居民;7世紀至12世紀,阿拉伯統治了馬爾丁城;12世紀至14世紀,這裡又成了塞爾柱王朝的天下;1517年,馬爾丁被奧斯曼帝國賽利姆一世征服;1832年,馬爾丁成為庫爾德人叛亂的舞臺,直到20世紀,這裡終成為土耳其共和國的一部分。古城歷經千餘年的洗禮,在14世紀之前深受基督文化的薰陶,而後又受阿拉伯文化和奧斯曼文化的影響。現如今建立馬爾丁城的基督徒後代成為少數居民,古城成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庫爾德人混居的邊境城市。


「馬爾丁」名稱來源於古老的阿拉米語,意思是「要塞」。馬爾丁古城的制高點就是馬爾丁城堡,這座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城堡在古代是馬爾丁居民的庇護所,如今城堡四周豎起高高的鐵絲網,成為土耳其軍隊專屬的控制區——這裡確實地理位置很好,向下可以控制馬爾丁古城,再遠可以眺望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不遠處的敘利亞邊境。


城堡之下,層層疊疊的石頭建築順著山勢,從山頂到平原排開,一氣呵成。或許因是在半乾旱地區,城裡的建築多為平屋頂,和土耳其安納託尼亞其他地區的建築有很大不同,這裡的房屋大多更為粗獷樸素,帶有濃烈的敘利亞風格。城中間或豎立著宣禮塔,烏盧清真寺、卡塞米耶伊斯蘭神學院、辛奇裡耶清真寺強大的存在感昭告著這裡是伊斯蘭教的天下,但仔細尋找,城中還藏匿四十殉道者教堂、摩爾亞庫普修道院等基督遺蹟。馬爾丁,似乎從來不甘於成為單調和符號式的古城,它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用盡力氣吸收著可能的文化元素,呈現在如今的建築中;它也不甘心成為人跡罕至的遺蹟,如今這裡的居民生活照舊,無論歷史變遷政權更迭,依然延續著古城的文脈。


漫步「阿巴拉」
馬爾丁古城最好的探索方式自然就是用雙腳丈量大街小巷。古城的建築低矮而密集,順山勢排而為的古街依次上下展開,曲曲折折,臺階縱向連接起各個高度的街道,踩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樂趣就在探索小巷子中的驚奇——這些驚奇也許是街尾的一隅小院,或許是藏在市集中的一座清真寺,又或是耐人尋味的一座民居。


馬爾丁古城的街巷尺度很小,許多情況下就是相鄰建築的山牆順次排開為何成。馬爾丁人喜歡在街道上建起石砌拱券,連接起兩旁的房屋,這樣一來運貨的馬匹和驢子就能在其中方便地行走。當地人將這種空間稱為「阿巴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意思是「被圍合的幽暗空間」,這是馬爾丁城市空間中獨有的構成元素。如其本意,阿巴拉似乎是在建築幽暗的廊子中行走一般,拱連著拱,彎連著彎,在多變的光影中刻畫著一種難以名狀的神祕和驚奇。


古城不是死的,阿巴拉也不是死的。這裡還是會不時響起毛驢的鈴聲和嘀嗒的馬蹄聲,孩童在街道中歡笑著嬉鬧著,阿巴拉成為他們捉迷藏的遊樂場。順著阿巴拉,循著喧囂而去,原來在其中還藏匿著熱鬧的大巴扎。巴扎樸素而繁華,巴扎中的街道尺度也很小,售賣的都是當地人生活的必需品,從香料到鐵器,從食物到衣衫,應有盡有,甚至修馬鞍的手工店如今還門庭若市。期間偶爾還有人騎著毛驢而過,讓人潛意識裡聯想到阿凡提的種種趣事。


在馬爾丁的街巷中漫步,著實充滿著探索的樂趣。修建這裡房屋的工匠,以及不斷改造自己居住環境的居民,在漫長的歲月中讓馬爾丁的石造房屋和山勢磨合得十分完美,加上阿巴拉的聯結,整座古城猶如被強大的磁場所凝聚,好似巨大的城堡矗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之上。


不不不,我是庫爾德人在馬爾丁,總會多少遇到一些與庫爾德有關的事情。庫爾德族是中東地區除了阿拉伯、波斯、突厥之外的第四大民族,在現代政權中,庫爾德族人被國境線劃開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四個國家。庫爾德人有3000萬之多,卻沒有自己的主權國家,也因此產生了與民族獨立有關的一系列問題,甚至是武裝衝突。庫爾德族便是馬爾丁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仔細觀察,庫爾德人樣貌衣著還是和一般的土耳其人有差別,他們喜歡頭戴穆斯林頭巾和窄邊帽,身著看起來頗為修身的夾克或西裝,下身是窄腿燈籠褲,腰間纏著絲帶插著匕首。一位典型庫爾德裝束的大爺攔住了我,顫顫巍巍地從懷裡掏出錢包,打開翻出一張很老很老的照片說這個是我偶像。我一看:李小龍。隨即問道:「你們土耳其人都喜歡李小龍麼?」他說:「不不不,我不是土耳其人,我是庫爾德人。」 一個民族,一種語言,在行政區劃上被分為幾個國家,甚至在不同的國家,自己的語言都需要用不同的字母記載,這種 「無國家民族」的民族主義問題確實給了庫爾德人不少愛恨糾纏。



相比見過世面的伊斯坦布爾居民,馬爾丁人似乎更加純樸熱情。就連在大巴扎裡給我理發的師傅也拉來左鄰右舍,不停合影留戀,像過節般熱鬧。走過小巷,只要是遇到一群小孩兒,他們總會對著我們大喊「Cinli,Cinli!」(中國人),然後簇擁著我們,操著我們並聽不懂的語言(土耳其語,庫爾德語或阿拉伯語)和我們神侃。




在阿巴拉中似乎迷路,一位小女孩兒拉著我們去了她家——那是馬爾丁石砌民居中的一棟,她父母拿出了豐盛的水果,操著並不熟練的英語和我們聊天,並熱情地留下了我們享用晚餐。我能感受,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好客和喜悅。交談中得知,他們是曾經生活在羅馬尼亞的土耳其人,會說土耳其語、阿拉伯語和一點英語。似乎還沒來得及回味這家人的熱情,又被一位同齡人小哥「揀」回家去做沙發客,在馬爾丁期間都吃住在他家。這位同齡人叫哈桑,是從土耳其西區的大城市布爾薩來的高中英語老師。


馬爾丁就是這樣,似乎應是民族問題首當其衝的地方,但各族人民又生活在一起相安無事。和宏大的民族問題相比,作為從遙遠的國家到訪的客人,我們卻沒有感受到太多不安。那些超越了民族血統和語言界限所帶來的平和,怕是只有在古城人家和沙發客主的熱情中才能體會。


美索不達米亞的綠草和夕陽
馬爾丁似乎天生就是為觀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而存在的,分佈在半山腰的平頂房屋,本身就像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看臺。


哈桑帶著我們爬上一家咖啡館的屋頂花園,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盡收眼底。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有種難以名狀的色彩,黃色,中間又帶著些許紅藍紫,村莊小鎮成組地散佈在廣袤的土地上,道路寫意地連接起各個村落。哈桑指著正前方隱約可以看見的一條邊境公路,這條鐵路正好是國境線,他說國境那邊便是戰火紛飛的敘利亞,最近有許多敘利亞難民越過邊境線,來到土耳其。有意思的是,如果你想要找個良好的視角觀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許多人會熱情邀請你去他家房頂觀賞,他們似乎很自豪上天賜給了他們如此肥沃的地方。



我以為這裡常年乾旱少雨,沒想到就在午後遇到了暴雨,甚至暴雨變成了冰雹,不知這是否是一年也沒幾次的稀罕事。驟雨打斷了我們的漫步,我們索性靜下心來觀看暴雨沖刷著平原,看烏雲翻滾的氣勢磅礴。大雨造就了傍晚奇異的光線,此時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更加神祕迷人。



哈桑對我們說:「走,我們明天開著車去探索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吧!山腳下還有美麗的卡塞米耶神學院。「與在馬爾丁中之於視覺遠觀不同,深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探索讓人難以忘懷。平原出乎意料地肥沃,在暮春季節充滿綠色,有幾分草長鶯飛的意思。而就在這廣袤的草地中,潛藏著兩河文明的眾多遺蹟。從達拉遺蹟到達拉水渠,再到說不上名的石窟殘垣,它們散落在大地上,伴著青草,存在了七八千年。



無論在史書中,還是在展覽中,」美索不達米亞「在我們的腦海中似乎只是一個遙遠而神祕的文化意象。在馬爾丁旅行,觀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非徒有歷史情懷,更多的是眼前的城市與腳下的街巷。阿巴拉和宣禮塔一起,加上熱情款待的各族人民,伴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驟雨和夕陽,在眼前拼貼出遙遠神祕的文化的真切畫卷。

轉自今日頭條

--------------------------------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個地方~
壞東西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周杰倫很~~~~久以前的歌「愛在西元前」
沒想到這個地方真的是一個擁有古都的美麗境地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6-4-6 15:26:27 |只看該作者
好熟悉的名字,好陌生的地方阿~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6-4-14 10:15:41 |只看該作者
疑?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在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的兩河流域
不是在伊拉克與部份的敘利亞嗎?(現代)
土耳其應該是在底格里斯河很上游的地方吧

哈!!我的中亞歷史也不太好 可能是我誤認了 

感謝樓主的這些資訊 

Rank: 2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6-4-14 13:31:34 |只看該作者
真是一個很好旅行的地方 ,原始的古城!真是美麗!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7 20:1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