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9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31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8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4-12 15:04 編輯
民國105年04月12日 中時電子報04:09 記者陳彥霖/綜合報導
大陸先前從俄羅斯購入4艘現代級驅逐艦,日前,據陸媒曝光,其中舷號136的杭州艦正在進行全面更新升級,當中,大量採用大陸自行研發的武器裝備,
像是垂直發射的艦空飛彈、射速更快的近程砲、更高速的反艦飛彈等,顯示大陸地區共軍的研發能力已部分超越俄羅斯,難怪先前傳出俄方可能購買大陸製
的軍艦。
大陸地區媒體新浪網引述外媒提供的最新衛星空照圖顯示,杭州艦原本裝備的日灸超音速反艦飛彈、雙130主砲及雷達天線都已拆除,其中最大的改裝是飛彈系統
改為大陸自製的垂直發射艦空飛彈。
杭州艦原為前蘇聯設計的大型多用途飛彈驅逐艦,排水量達8000噸,配備8枚超音速反艦飛彈和兩座中程艦對空飛彈發射架,2000年交艦時,是大陸地區共軍
當時最先進的船艦,配有日炙超音速反艦飛彈、施基利中程防空飛彈、Ka-28反潛直升機、近防砲AK630,以及高性能雷達設備。
報導指出,當年大陸地區向蘇聯訂製的現代級軍艦曾為當時世界一流設備,但目前已過時老舊,但由於艦齡還算新,噸位足以充當主力艦,進行中期改進也是
順理成章。
新艦砲 射速冠全球
在換裝過程中,SS-N-22日炙飛彈將會被性能更好的鷹擊-18雙速反艦飛彈取代;兩座SA-N-7施基利中程艦空飛彈被海紅旗-16垂直發射艦空飛彈所取代,
大幅提高該艦的防空能力;原有的AK-630近防砲也改為1130近防砲,是目前世界上射速最高的艦砲。
杭州艦也將改進雷達電子設備,同時全面更新作戰指揮系統,配備大陸地區自產的通用數據鏈和衛星通訊、導航系統。
改善雷達電子設備
136杭州艦是大陸從蘇聯引進的首艘現代級驅逐艦,型號為965E/EM,共有4艘,其他則是137福州號、138泰州號和139寧波號。
===================================================================================
個人認為 中共自己的海紅旗-16也是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機制跟原本的俄制的SA-N-7一樣,改裝後也是需要多個照明雷達才能發揮其同時接戰多目標的功能,
Shtil-1系統的人機介面包括OK-10射控顯控台、兩具NKO目標分配顯控台、OK-10B對空態勢顯控台、12具ON-4精確追蹤顯控台、四具OT-10電視攝影機
顯控台等;OK-10B對空態勢顯控台負責顯示三維對空雷達回傳的空域態勢以及正在追蹤的目標的代號,並對不同目標進行武器分配;NKO目標分配顯控台
負責標示目標、目標軌跡解算、粗航跡平滑、敵我識別等工作;OK-10負責顯控所有要接戰的目標的態勢,此顯控台有兩個顯示器,左邊的P型顯示器負責
顯示接戰的目標態勢,而右邊B型顯示器負責顯示發射 飛彈接戰後的攻擊效果;ON-4精確追蹤顯控台系統包括12個顯控台, 每個顯控台都有本身的計算機,
負責計算兩個目標的精確航跡與動態(高度、方位、距離等),每個ON-4顯控台最多能同時處理兩個目標,並向後端LIBK計算機送出2個 不同目標的精確
參數或人工目標指令。當頂板雷達發現目標後,以每次2.5秒鐘的方式將目標資料輸入OK-10B對空態勢顯控台以及NKO目標分配顯控台,進行初步的接戰
分配與動態解算,然後將適當數量的優先接戰目標傳送給ON-4精確追蹤顯控台個別處理,求出精確的目標動態軌跡與參數;隨後ON-4將目標參數( 雷達
精確參數或人工指定參數)送到後端的兩具LIBK中央計算電腦 來進行射擊解算(包含目標接戰概率、威脅排序以及接戰工作分配等等),每個ON-4顯控台
最多能同時處理兩個目標的資料,而每具LIBK電腦則能處理關於12個空中目標的資料檔案;平時只有一具LIBK運作,另一具處於待機狀態,當ON-4顯控台
傳送的目標數量超過12個時,就自動啟動第二具LIBK來處理,因此整套Shtil-1系統最多能同時追蹤24個目標。 一旦某個目標完成射擊解算,LIBK電腦就
把該目標的接戰參數分別傳輸給OK-10射控顯控台以及被分配來接戰此目標的MR-90照明雷達,然後這具MR-90雷達就開始 工作,對準目標持續照射;
OK-10顯控台的操控人員會監視目標是否進入B顯示器上殺傷概率80%的區域(意味LIBK電腦已經求出最佳的彈道解算與發射傾角),一旦進入就將資料
送入發射器上待命的 飛彈並發射升空。飛彈升空後約3至4秒(飛行1公里)後,飛彈上的半主動雷達尋標器開始工作,接收MR-90的回波並一路朝向目標。
所以改垂直發射後也是無法提升其接戰時間,且中共引進的兩座3S-90單臂旋轉發射器連射兩枚飛彈之間需要約4秒,但由於現代級裝有多達六具MR-90照明雷達
, 但其安裝位置過低且分散兩舷,每舷最多只能同時接戰三個目標,整體配置效率不佳 。
看來還是中共比較有錢,肯花大錢將服役的不到20年的防空飛彈換成陸產的,不像咱們國內的成功級的SM-1還不知要賣命表演多久,才能退役.
另外好奇的是中共的HHQ-9防空飛彈亦號稱彈道終端階段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雖其無法作為中低防空防禦,但為何這次的更換SA-N-7/12為何不同時讓現代級配
HHQ-9及HHQ-16飛彈,以期同時具有低中高防禦能力?另外由於現代級動力來源是採蒸汽渦輪,中共都已拿到烏克蘭的燃氣渦輪的技術,並自製UGT 25000燃氣
渦輪,本次更換為何還保留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