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變石
變石知識
變石的英文名稱為Alexandrite,音譯為「亞歷山大石」。變石古稱紫翠玉。由於它具有在陽光下呈綠色,在燭光和白熾燈下呈紅色的變色效應,許多詩人讚譽變石為「白晝裡的祖母綠,黑夜裡的紅寶石」。據說1830年變石首次被發現於俄羅斯烏拉爾一個開採祖母綠的礦山上,礦工們將這種有變色效應的寶石獻給了俄國皇太子亞歷山大二世,在他21歲生日的時候,將這種新發現的奇異寶石鑲在了自己的王冠上,並賜名為「亞歷山大石」,意為變石。變石和貓眼一樣,在礦物學中屬於金綠寶石,只是由於具有不同的光學特點而成為兩種不同的寶石。變石屬斜方晶系,晶體常呈短柱狀和板狀。可呈變色(綠色、紅色),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為1.745-1.754,二色性強,非均質體。硬度8.5,密度3.73克/立方厘米。韌性極好。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都可以出現微弱的紅光。
因變石中含有微量的鉻,使得它對綠光透射最強,對紅光透射次之,對其它光線全部強烈的吸收。因此,在白天時由於陽光的照射,使其透過的綠光最多,故其呈現綠色,用近似白光的日光照明,變石也呈現藍色。可是一到晚上,當富含紅光的蠟燭、油燈或鎢絲白熾燈照明時,透射的紅光就特別多,故呈現出紅色。「變石「由此而得名。變色強烈顯著的,是上等珍品。如果變色效應與貓眼效應集於一個寶石上,則是極為罕見的寶石,價值極高。
變石與相似寶石的區別。目前的珠寶市場上用人造剛玉變石、人造尖晶石變石、人工合成變石冒充天然變石出售。肉眼鑒別的主要依據是:多色性、包裹體特徵和顆粒大小。天然變石在日光下呈深綠色或螢綠色,粒度小於1厘米。具三色性。具有氣、液兩相包裹體。人造剛玉變石只具有二色性。人造尖晶石無多色性。人造剛玉變石、人造尖晶石變石具有氣、液包裹體和弧形色帶。鑒定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測定其密度。
變石的評價與選購。變石應以完美的變色效應為評價與選購的依據。多數情況下,燈光下變石呈深紅色到紫紅色;日光下呈淡黃綠色和藍綠色。最佳的祖母綠色和紅寶石的紅色很少見到。
在過去的俄國,變石深受寵愛,所呈現的綠色和紅色曾是俄國皇家衛隊的顏色。有些國家的人們把變石或月光石、珍珠定為「六月誕生石」,象徵健康、富貴和長壽,被譽為「健康之石」。變石和貓眼二者都屬於世界五大珍貴高檔寶石之一。據報道,在斯里蘭卡曾發現過一塊重達1876克拉的巨大變石,經琢磨後的成品最重為65.7克拉,現收藏於美國的斯密森博物館。
變石主要賦存於氣成熱液型、偉晶巖型礦床。目前,這種寶石的著名產地是斯里蘭卡,其次是俄羅斯的烏拉爾和巴西的米納吉拉斯等地區。
來源:水晶殿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