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9
- 最後登錄
- 2025-2-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30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8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16-5-18 21:41 編輯
(中時電子報) 民國105年05月15日 16:40 江飛宇
美國與北約在羅馬尼亞設的反飛彈陣地,引起俄國憤怒。(圖/美聯社)
美國在羅馬尼亞建立的飛彈防禦系統,在俄羅斯表達盛怒的情況下,於星期四開始運作。
防衛新聞(Defense NEWS)的報導,這個飛彈攔截基地設立在羅馬尼亞南部的德夫塞魯(Deveselu),是由美國海軍現役的神盾系統SPY-1D型雷達為主,
搭配標準飛彈來攔截來襲的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美國官員稱威脅是來自中東地區。
美軍駐歐非聯合部隊指揮官馬克•弗格森海軍上將( Adm. Mark Ferguson)與北約秘書長延斯•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在記者會上稱,「此系統是
為美國與北約建立安全環境。」
儘管美國和北約堅稱該基地的目的並不是針對莫斯科,但俄國不這麼看。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告訴記者「我們的專家認為,
這個飛彈防禦陣地將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威脅。」
北約悉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強調,這套系統的攔截能力針對的是中短距離的彈道飛彈,事實上並沒有能力攔截俄羅斯的飛彈。
不管這套系統是否針對俄羅斯,這都意味著美國/北約勢力與俄羅斯的互信關係是愈來愈糟,自從俄羅斯2014年3月吞併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引發了
其他東歐國家與莫斯科的關係急劇惡化,這些東歐國家都擔心俄國。
俄羅斯採取的對策
因應北約東擴 俄國重建雷達站
俄國衛星網的報導,俄軍將重建克里米亞半島南端塞凡堡(Sevastopol)的飛彈預警雷達,這將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俄國對克里米亞的正式軍事布署。
俄國衛星網該報援引俄國《消息報》稱,原本塞凡堡就有「第聶伯運載火箭」的追踪雷達,但此處雷達已多年未用,經過現代化改造後,將能夠追踪來自黑海
以及地中海地區的彈道飛彈、巡弋飛彈,以及超音速反艦飛彈等,可以確保俄國南部及東南部領土的安全。
第聶伯運載火箭是改裝自R-36M洲際彈道飛彈(北約名SS-18撒旦式)的太空火箭,可將衛星送入650公里的太空。
目前俄國國防部還在考量設立何種功率的雷達,目前腹案有兩種。第一種是建立新的「沃羅涅日預警雷達」,此種雷達號稱「可鎖定1千公里外的飛行老鼠」
,這是俄軍所贊成的方案,不過建造費用較高。第二個方案是將位於伊爾庫茨克(位在西伯利亞,外蒙古北方貝加爾湖邊)附近的一座蘇聯時期未完工的
「第聶伯預警雷達」搬來塞凡堡。這種方式的好處就是較便宜,並有現有資材可用,在俄國目前財政不佳的環境下,該方案更為可能。
據信,為了對抗美國-北約在羅馬尼亞布署導彈預警雷達,因此俄國也還以顏色,選在克里米亞半島西南端的塞凡堡建立強力追踪雷達加以反制,不管俄國是
選用新式的沃羅涅日,或是舊款的第聶伯,其搜索涵蓋範圍都會包括整個巴爾幹半島、波蘭南部、土耳其全境。
====================================================================================
難怪俄羅斯處心積慮就是要吃掉原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這個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陸基型的神盾系統雷達,沒記錯咱們當初要發展天弓一型防空飛彈所配備的長白陣列雷達也是聽說藉由RCA來協助將老美海軍當時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
巡洋艦所配備AN/SPY-1A/B 3D相位陣列雷達修改而成的.不過因為當時要整合鷹式與天弓一型等半主動雷達導引等防空飛彈還需搭配一座由中科院研發的
CS/MPG-25照明雷達.但發展到天弓二/三型主動雷達導引防空飛彈 就不需要防空飛彈.長白相位陣列雷達﹐可一次迎戰24個目標,且其每面陣列天線的
移相器數量高達6000個,遠大於AN/SPY-1A/B的4480個,據說長白陣列雷達最大偵測距離高達450km,亦大於AN/SPY-1A/B的325km.蛋油質太過龐大,
無法做靈活的部屬,中科院由研發機動型的3D相位陣列雷達,但其最大偵測距離就低於長白相位陣列雷達雷達,但可以提供天弓三型防空飛彈使用ㄝ我猜應該
也有300km,可一次迎戰9個目標.所以咱們的大量部屬天弓二/三行對中共的武力犯台也產生嚇阻作用,但我猜部分網友可以用長程火箭彈/短程地對地道彈飛彈/
長劍-10巡弋飛彈就可獵殺我們的防空陣地囉.哈哈
CS/MPG-25照明雷達
天弓三型機動式全相列雷達
天弓一型半主動雷達導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升空
天弓二型主動雷達導引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升空
天弓三型主動雷達導引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升空
但網路另有一則消息 資料來源:網路個人部落格 中的從「長白」到「蜂眼」-中科院相列雷達發展簡史
最早中科院確實是要引進可機動的ADAR-T,但發現其發射功率不足,偵測距離只有240公里 ,無法滿足陸軍要能掌握台海當面共軍第一線機場起飛戰機動態
,而需有300公里 偵測距離的要求,只好轉而改採同是美國奇異航太公司研發,偵測距離較遠,可擔負區域防空任務的「高功能防空相列
雷達(ADAR-HP)」,這也就是民國78年9月25日 中科院移交給陸軍的「長白雷達」構型。
以下轉自大陸地區網路資料
由於要伴隨陸軍機械化部隊作戰,愛國者和S-300都採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以減小天線尺寸,同時也犧牲了一定性能,雷達的最大跟蹤距離都在150公里
以內。而長白雷達設計時放棄了機動性,使用工作在S波段的大型天線,也沒有採用前二者為了突出機動而採用的在天線陣面和發射機/接收機之間以空間
直接饋電傳送信號的方式,而沿用神盾的思路使用了傳統的波導管傳遞信號,使信號衰減更小,加上對電腦及天線配件的重量限制較小,使信號處理和目標
管理能力大為提高。這一系列措施使其對高度20000公尺的目標追蹤距離高達450公里,對目標的探測能力高於愛國者和S-300
的相控陣雷達。
長白雷達採用了美國提供的固態收發單元、電子掃描技術(但美國不允許中華民國製造這些組件,只讓其負責裝配)。整個天線陣面由6000
個移項器收發單元構成,可覆蓋方位120度、高低70度的範圍,由於沒有機械轉動裝置,掃描時沒有機械慣性,波束可在瞬間改變在空間的位置,
有利於同時追蹤多個目標。此外,長白雷達還具有頻率捷變能力,可在受到干擾時自動轉換工作頻率點。在C3I系統支援下,長白雷達併入了中華民國臺灣
於民國83年開始興建的強網系統,可擔負防空作戰,也能在警戒雷達受損情況下轉為監視或空中管制任務(美國E-2和E-3預警機上的雷達也為S波段)。
http://www.kmtusa.org/20320251053836427880/b500
以上部分資料及圖片來自網路其他網頁平台 |
|